从记者在做这期选题开始,就不断询问各地公车改革的情况,最后了解到公车改革的两种常用方式。一种是原有公车统一集中到一个管理中心名下,比如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领导、办事职员用车需要向该机关事务管理局申请。另一种方式是进行货币化改革。政府各部门各级官员享受一定的交通补贴,彻底与公车分离。 从当前改革的效果看,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第一种方式由于公车管理部门仍然隶属于机关名下,在派车时仍然会根据机关领导的好恶派车,有的时候具体办事的职员用不到车,而机关领导仍然公车私用。第二种方式是如何确定补贴标准有一定难度,容易被社会认为是变相加薪,多年来社会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但是从两种方式的生命力看,第一种方式存在的弊端太多,没有做到车尽其用的功能,反而加剧了各个业务单位的矛盾,因此实行一段时间后,在一些地区被叫停。第二种虽然伴随着一些争议,但是这种货币化车改仍然继续,似乎这种车改方式更加切合实际。因此记者想就公车货币化改革做深入了解,特地采访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他也是当时参与杭州公车货币化改革方案的论证人之一。 货币化改革是方向 《新理财》:您好,请问杭州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车改?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李成言:杭州是在2009年5月,由市政府推行"公车改革"新政策,市局(副厅)级以下公务员一律取消专车,首批21个市级机关的227辆公务车被封存,并由财政按照行政级别划分9档"车贴",其中局长可获2600元/月车贴,副局长2200元,处长1400元,科员300元。而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的单位,个人公务用车分为7档,最低每人每月600元。总共涉及1836名公务员。到2011年,杭州市级机关(除公检法等部门外)都已经不留公车,此项政策惠及5184名公务员。 《新理财》:货币化车改是不是在当时引起了非议? 李成言:确实如此,方案一出,就有一些群众提出意见,其中有人说,怎么正局级干部在货币化改革中拿到每月2000多元钱的车补,我在杭州一个月挣到的工资才有这些。那么,我就和他解释货币改革的重要性。问他是否知道一辆公务车在杭州要花多少钱?其中的购车费、维修费和人员供养费具体有多少?他说不知道,只是觉得给的补贴多了。 我告诉他,有人统计过,车改能够节省将近50%的专项财政资金。车改前市级机关一辆公车综合费用约为10万元/年,所有公车开支合计1.2亿元/年,而车改后人均车贴1.2万元/年。市级机关共有人员5184人,车改后财政支付只需6099.4万元。一辆奥迪A6,有的部门一年会花掉20万,不改革就意味着无限制的膨胀,很可怕的。 另外购买公车还涉及到政府采购,这里的门道非常多,甚至有的部门已经把购车当作自己的小金库。比如一个月到底花多少钱,剩下多少钱,都很不透明。所以鉴于现在资金管理的不透明,我觉得这种货币化改革非常重要。 而且"车贴"并不是大家想象的以工资的形式发放,而是给其配发市民卡,然后每月按照确定的车补数额打到其账户上,确保专款专用。这种卡只能用来加油,用于车辆必要磨损维修费用,而且有限额。这种卡只能用于此,不能用做其他用途,取现就更不可能了。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限制就是一个进步。这能够从制度设计上来约束行为。 收效良好 《新理财》:方案实施后效果如何? 李成言:最开始群众反应很大,有人还写文章放到网上。但随着杭州车改成功,那些反对声音就基本消失了。杭州下面的区县级单位也做了车改,事实证明车改省下的是真金白银。如杭州市下面的西湖、江干、拱墅、余杭等七区做了车改,这七区车改前公车费用为9354.7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为5796.02万元,下降38%。就杭州市级来看,只有市长,市委书记配车,其他人员包括副市长,副书记都取消了公车。最后算下来一年能省几千万,几千万的真金白银,用于民生多好啊。 当然在公车改革货币化中也有失败的案例,比如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区委、区政府正职每年补贴8万元,区人大、政协正职每年补贴6.5万元,此举被指是"变相加薪",改革在实行一年后被叫停。 其实,改革总比不改强,要知道那些部门每年花在公车上面有多少钱,就会明白即便这样改也是好的。其实任何方案都可以随着实际变化来不断调整,比如刚开始每年给8万,后来发现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明年就可以减半,这样一步一步来,不就是逐渐胜利了吗,如果不改大家都在吃大锅饭。 《新理财》:杭州车改后,先前的司机是如何安置的,遇到公务接待又如何安排? 李成言:车改涉及到上千辆机关用车,对于驾驶员的分流安置也慎之又慎,杭州市人事局以及杭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安置分流方案。 遇到公务接待问题是由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来负责车改单位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务用车。该中心从车改单位招聘23名司机组成了车队,目前主要为车改单位提供预约叫车服务,并按市场价收取车费。 《新理财》:对于车改单位的车辆处置,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李成言:只要科学测算,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新理财》:您认为在车改的几种方式里面,哪个是最能推行下去的? 李成言:从目前看,能够有效推动车改的还得是货币化改革。这个改革一方面让既得利益者感到没有多大损失,还能够调动起工作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另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节约财政资金。如果不给相应的货币化补贴,车改的阻力会非常大。就杭州来说,这个市民卡用起来方便,开着自己的车干公务,也不会觉得那么别扭了。 顶层率先 《新理财》:杭州是中国公车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其他地方的车改大部分是夭折了,从根本上说是体制原因,您觉得该如何扭转? 李成言:首先我们国家是首长负责制,能够把首长的职责和首长所做的事情阳光化。以前各个部门的预算,外界根本无法掌控。如果首长负责制没有阳光化,没有对他的制约,里面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现在各个部委已经开始公布其部门预算,这算是一个进步。 预算公开开始有人不理解,但在西方各国都能理解,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公共权力用的资金就是纳税人的钱,就应该让大家知道,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一定要承认一个现象:媒体舆论的作用其实是最好的力量,但在中国做到这点很难。 再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公车改革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等于没改。即使是改革了也会退化回去。所以我觉得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监督不完善,有缺陷甚至缺位。所以没有监督的改革就会充满着误区,而且误区特别大,乃至大家看了以后云里雾里搞不清楚,其实事情就这么简单。 一个主要的权力掌控者要想控制全部的材料太简单了,会有N个理由可以设定,所以监督很重要。监督权力如果实现对同等决策者说了算,那监督权力就很大了。但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环境下,所以改革总是处在一个莫名其妙、极不正常的一个循环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