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学校都在提倡技术进课堂,举办课件培训和比赛时,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限PPT令":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4月13日中国教育报) 没有PPT的"牵绊",该校老师和学生交流更多了,活动开展更充分了,对课堂的生成更加重视了。从效果看,"限PPT令"这瓢冷水,泼得正当时,既令热得烫手的信息技术降了温,又令该校老师走出了对PPT过度崇拜和依赖的误区。 高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PPT成为常规的教学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就目前而言,对PPT的过度崇拜和过度依赖,使PPT的使用走进误区,导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没有充分显现,反而给课堂添"乱"添"堵"。特别是有的地方和学校为了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没有使用PPT的课,不能评为好课。强硬的规定和强行的推进,必然令课件泛滥成灾——课堂成为资源展示的阵地;课不够,课件凑;PPT成为课堂的点缀,等等。 正本清源,为信息技术降温,使信息技术回归本位成为必然。PPT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也有弊。不过,如果一味禁止使用PPT,教师依然会对PPT缺乏清楚的认识,仍会心生问号,心存迷雾。 事实上,PPT的使用不在于少,而在于妙。如果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即使用得少,也是多余的,应当摒弃。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妙笔生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即使用得多,也妙不可言。 因此,衡量PPT的价值,需坚持两个标准,即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即使是衡量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也要坚持此标准。这是由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本义所决定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特别是课堂中是否需要使用PPT,哪个环节需要使用PPT,应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比较,权衡优劣,做到既不盲从,也不盲目拒绝。 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少一些禁令,多一些引领。或者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辨析PPT的使用是否恰到好处;或者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比较,甄别具体的教学环节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使用哪种手段更符合"两个有利于"的标准。只有如此引领,教师才会将PPT的一个个问号拉直,一团团迷雾廓清,才会冲破技术的束缚,做技术的主人,不做技术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