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付出没回报找找自己的原因


  报刊:北京《生命时报》
  作者:汕头市爱家心理咨询研究所马健文
  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心理文章请登录:www.stxljk.com
  "为何我辛苦栽培下属,把他们当自己子女,他们却最终都离我而去?"
  "为何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予我的孩子,她却丝毫不领情,反叛得这么厉害?"
  这是一位50岁的职场女性朱女士的内心独白,当她出现在我的心理咨询室时,显得是那么的虚弱而无奈。而当我进一步与她交谈时,我发现他人的思想根本影响不了她,她只希望被理解、被接纳,认定自己所想的都是对的,却失掉了倾听他人的功能。
  有人说这叫偏执,但偏执只说明了现象,内心是深层次的自恋情结。
  第二次咨询我就要求与她的"叛逆"女儿碰面。可这个女孩回应积极、开朗礼貌,虽然有些任性,在我看来她完全没有母亲说的那么可恶。而在她的眼中,对母亲的"给予"却有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解读。
  母亲从小就希望她不要落于人后,为她请最贵的最好的兴趣班老师,买名牌衣服,为她挑选"最适合"的中学大学。可孩子并不是每个兴趣班都想学,觉得不必要买那么贵却不喜欢的衣服,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但母亲从来没想过要倾听孩子。总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孩子怕她难过一直不敢提出意见。直到读大学之后,女儿才觉得要为自己做些决定了。面对孩子的自主,母亲感到悲痛欲绝,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叛与背弃。
  与此同时,我发现朱女士对于下属的"付出"也是自恋式的一厢情愿。严苛要求当然有利于个人提高,但是下属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领导毕竟不是父母,赚一份工资不可能投入自己整个生命。大家当然会对这样把个人意愿捆绑到别人身上的上司感到不满。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发现朱女士最深层次的痛苦,也不能理解的是丈夫的出轨。所以她才寄情于女儿,寄情于下属,可发现都失败了。原因并不是命不好,都是"自恋"惹的祸。
  自恋有很多种,但本质却一样:对自己的外表、能力、决策自信过头或期待过高。而当自恋过度膨胀,就幻想能为他人做"最对的决定",而变成一种控制。但自恋走到极端就是自卑,当现实不尽如己愿,自恋的人就会自我怀疑,堕入无尽的痛苦,很受伤。而周围的人也会因为忍受不了而激烈抵抗或离开,朱女士的丈夫也正是因此而离开她的。
  若职场或朋友中有过份自恋的人,最好的处理就是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更别让他知道你太多的事。距离会使他保持一定理智,较少受到他自恋的支配和控制。
  若亲人中有自恋之人,要减少事事求教他或依赖他的习惯,否则会增加他的支配欲。在平时的沟通中,也要更多发表一些你自己的想法,使他知道你并不是很享受于他事事为你做决定的状态。
  至于自恋者本人,一般是不会自己发现的。但若周围经常有人这么评价你,而且你也总觉得自己全心帮人却常被误解。那么您可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更详尽信息请订购《生命时报》,或查阅人民网。
网站目录投稿: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