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是国有企业稳定生存、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浅析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国企领导传统的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深刻,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偏重于管理人事档案、核算工资等,人力资源管理并未发挥实效。
  (二)人力资源管理"重财轻人"
  长期以来,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仅仅局限在财务指标上,与经营者业绩挂钩的后的、靜态的指标,反应过去的经营业绩,不能传达出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信号。而能够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是人才而非资金。
  (三)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突出
  部分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用性较低,缺乏合理的工作机制,工作难有起色;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奖惩措施不明,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造成员工工作效率低下。
  (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位
  内部流动机制缺位。长期以来,流动机制不健全,流动困难,随意性大,人力资源组合不能达到最优,导致工作延误和人、财、物力浪费的现象,在许多国企中普遍存在。员工培训机制欠科学,目前国企的培训效果看还比较低效,培训多为短期行为,培训流于形式,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激励考评机制薄弱,有关机制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
  二、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转变观念,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一方面国企应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树立人才兴企、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并立足于科学、合理激励理论,坚持人才消费观念和"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择切实有效的竞争方式,为员工打造发挥自我价值的合理平台。另一方面国企应立足于自身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内外环境动态,掌握生产、资金、科研、市场、人员结构及其规模等情况,制定整体性、战略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在此基础上,就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成本、效益等做好规划,针对人才的"内育"与"外引"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的予以调整和优化。
  (二)积极学习,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积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相关规定,并全面了解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管理能力,学会审时度势,并树立服务意识,为领导决策层和相关部门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和部门服务。国企也应适当的引入专业人才,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国企应系统梳理人才的识别、招聘、培育、任用、等流程,并利用专业的管理手段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完善用人机制、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奖惩制度等,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三)完善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国企应从自身发展目标和战略出发,结合工作性质,设置完善的考核体系,其中评价指标应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其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因此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同时强化对考核的监督力度,制定统一的标准,公开考核流程,分散考核者的权利并落实其责任,以此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最后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岗位、培训等结合起来,并客观分析考核结果为员工安排合适的岗位,为其充分施展个人抱负提供合理的平台,以此调动员工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结合实际,构建良好的企業文化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精髓,也是提高员工对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国企应综合分析自身战略和员工的实际需求,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国企既要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也要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实现人文环境的多元化,倡导员工爱岗敬业,和谐相处,协作互助,奋发向上,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别是知识型国企,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从而为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五)精心谋划,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
  要完善培训机制。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既要注重理论培训 也要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实践性的培训,使员工在岗位上尽快成长;要注重层次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对普通员工,多开展从事具体工作必备的实用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对管理层员工,多开展管理知识、管理实务的培训。完善薪酬机制。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劳、按效分配的基本思路,不断健全多种分配渠道,形成多元化分配局面。要推广岗位绩效薪酬制,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加大薪资结构中"活"的比例,并逐步拉开分配档次,将员工的责任、贡献与利益真正挂起勾来;要完善考评机制。完善考核的管理工具与手段,增强评价员工之间业绩与能力差别的公平性;量化评价的内容与指标,将员工的素质、智能和工作实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考评的主观影响,增加考评的客观性;强化对考评工作的有效监督,规范标准、落实责任、分散权力、亮化流程,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总之,国企应与时俱进,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并加以有效落实,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形成人才竞争优势,为自身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网站目录投稿:书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