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的事实证明,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安全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规标准的建设;影响和改变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提升了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影响和改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 安全科技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再发展各阶段紧密相关,城市安全的脆弱性,以及城市的抗灾力、现场处置能力差,多灾害事件关联性诱发事故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资料存储量加大、重大危险源增多,城市人口密集与城市管网、地铁运输等方面的矛盾加剧,一旦发生事故导致的危害性增大。 行业领域内企业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自觉地放松管理的倾向,将在一段时期内重特大事故仍将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应急处置、救援能力、科技手段尚不满足现实需要,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水平较低,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经受新的考验。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安全科技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安全生产科技体制不健全。推广使用与技术标准管理分离,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特惠管理与科技管理工作脱节,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结合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评估与认证体制仍不完善。 二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基础薄弱。安全科技成果的研发、试验、检测、孵化、生产、应用、推广支撑平台建设滞后,内生动力不足,与加快科学发展、安全生产,形成安全支撑保障能力的现实需要差距较大。 三是产学研用机制不完善。高校基础理论研究、科研院所应用技术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少,应用技术低水平重复研究项目多,安全生产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经济政策扶持较弱,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 四是安全生产科技开放融合度差。体制内的科研机构,跟踪国内外前沿技术、交叉学科发展、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强,还未真正确立引领全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地位。 五是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常规性工作方面,为深化事故多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需要创新发展。 六是国家在安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方面缺少引导性资金,在支撑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普宣传缺少基础性投入,政府购买服务尚无能力。 如何加快安全科技进步 首先要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安全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超前感知,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联,感知人、机、环的安全状态。达到提前控制,科学组织,高效安全生产。安全技术装备则要向"大、微、智"的方向发展,"大"指大功率、高产、高效的大型设备的制造技术;"微"是指小型化、微功耗、多功能、无限远距离发射制造技术;"智"是指智能化辨识、智能评估、智能分析、智能决策集成制造技术。 然后是正确抉择。各单位、各部门要找对路子,全面策划、科学设计、有序推进,强化安全生产科技顶层设计。加快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支撑平台建设,强化内生动力。 再者是选准抓手,做大做强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 加快安全科技进步的途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紧扣":前进方向,紧紧扣住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重要目标,紧紧扣住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着力提升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重点任务,紧紧扣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支撑动力,紧紧扣住社情民意关注的重特大事故或事件热点科技问题。 要进一步健全研发体系、推广应用体系、技术监督体系,提升科技投入保障能力、组织保障能力、经济政策保障能力。 近期主要工作 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安全生产科技升级,进一步发挥好科技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的功能。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破解制约安全生产重大科技问题。 建章立制 完善机制 概括为健全五项机制、完善八项制度。五项机制,即:防范事故科技对策工作机制;推广先进、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工作机制;安全生产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机制;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机制。 八项制度,即:重特大事故技术原因分析与应对管理办法;淘汰落后与强制推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建设管理办法;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科技技术服务信息管理办法。 强化顶层设计 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科技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修制定工作,提高规划、政策、标准的实施效能,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强化政府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科技引导和服务能力。安全生产科技顶层设计重点从煤矿瓦斯、水害、火灾、非煤矿山灾害、矿山物联网、危险化学品灾害和粉尘职业危害防治科技发展对策入手,不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扩展。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endprint 一是摸清重点行业领域内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二是掌握灾害时空分布与安全生产对应关系,以及事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 三是厘清制约安全生产科技重大需求和已有成果技术状况; 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路线图,指导安全生产科技实践。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集全社会之力,解决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以安全生产科技需求为纽带,围绕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突出科研院所和高校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引导地位,打造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试验、检测、孵化、生产、应用、推广功能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链,初步形成门类相对齐全、领域广泛、布局合理、支撑有力、覆盖全国的9大类150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体系。 做好"四个一批"项目 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化政府引导,不断深化"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在总结首批及第二批"四个一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拓宽"四个一批"项目建设途径和办法,创新发展方式,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工作主线,打造"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品牌,形成典型引路、辐射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越做与防范和遏制事故联系越紧密,切实转化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生产力。 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 首先要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在研究精简、下放、整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既放开搞活,又从严要求规范运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形成两不误、两促进。 其次要创新管理。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改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停留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初级阶段的状况。创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的实现形式;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服务。 两者建立示范区.在50个重点产煤县(市、区)、50个重点金属与非金属采矿县(市、区)、60个重点危化县(市、区),以及22个重点烟花爆竹生产县(市、区),建立一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试点示范区,强化事前"优生优育"安全准入关,防治新生企业先天不足,确保新生企业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强化事中"健康监护"关,确保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在用设备设施安全可靠,保持安全运行健康生活状态。强化事后"手术康复"关,在事故责任追究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严格恢复生产前的准入,通过事故深层次的技术原因排查,查找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生产科技对策与防范措施,促进"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经验后,力争在2020年底前形成全覆盖… 推进"循数管理" 首先是在"金安一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基础上,做好后续工程建设,把握好大数据建设方向,加快整合现有安全生产事故统计、行政执法、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隐患排查等各类数据。 其次是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在分析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基础上,从其相关关系中量化数理之间的关系,捕捉事故症兆和预测未来,着力向可视化数字图像和预测预警方向发展。 再者,选择示范试验区。拟在全国选择1~2个基础条件好的地区或行业,探索安全生产大数据建设方向、实现途径、重点任务,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为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切实做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漏洞可堵、事故可防。 编辑 杨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