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我国第一本关于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定量分析评价的书籍——《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正式出版。 该书获得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计划资助,填补了我国在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和路径安全优化技术领域的空白,对危险品运输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本书的主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请其介绍该书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院长,您好!《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是我国第一本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定量分析评价和路径安全优化方法的书籍,您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吴宗之(以下简称"吴"):危险品道路运输既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化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凸显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据统计,全世界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4亿t,已知的化学品达500万~700万种,在市场上出售流通的已超过8万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 近年来,我国危险品的道路年运输量约2亿t,其中剧毒氰化物类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到1亿t。危险品道路运输占年货运总量的3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且95%以上的危险品涉及异地运输,长距离、大吨位成为我国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普遍状况。 这些大量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的危险品在全国公路网中运输,形成一个个流动的危险源,运输安全管理的难度剧增。当危险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时,极易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自2000年以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先后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及事故预警技术研究》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鉴于当前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将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再次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简便实用的书籍,系统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的事故风险因素、风险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路径优化选线等内容,希望为从事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研究、运输监管和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记:《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一书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主要内容有哪些特色亮点? 吴:这本书是在上述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撰的。通过大量危险品道路运输典型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和风险因素辨识,详细阐述了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的评价模型,危险品运输的事故率、事故后果及运输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体系,提出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计算方法、可接受风险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径安全优化的选线指标和选线方法,并以实例加以分析。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危险品的定义与分类、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方法、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研究状况及评价程序;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法规体系和我国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第三章统计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典型事故案例,系统辨识了事故原因及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风险评价方法、基于事故风险的路径优化选线指标及选线方法,其中第四章不仅列举了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后果模型,还介绍了危险品道路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一章则以液氯的道路运输为例,介绍风险评价方法和路径优化选线方法实际应用。 记:相比国内其他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方面的书籍,《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有哪些特点? 吴:国内其他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的书籍,大多偏重于法律法规介绍、管理体系介绍,或者是道路本身的危险性探究。本书则较系统地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中人员、车辆、道路、管理、危险品的危险特性等5方面的风险因素,可评价多种运输路径风险的水平,优化提出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合理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书中还首次引入了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对事故发生概率的校正因子,系统提出了定量风险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安全科学技术领域中安全评价的内容,填补了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和路径安全优化技术方法的空白。 书中所提到的事故风险定量分析模型、方法都经过实际试点应用,可供从事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价与路径安全优化技术方法推广应用,可提高我国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 编辑 郑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