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调查报告报告 实习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专业:计算机信息与科学 年级: 2014级班级:计算机101班姓名:xxx学号:xxx 实践单位:xxx 实践实践:2014年9月17日 至 2014年12月2日 一、前言 调查概况我于20143年10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兴国将军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搜索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具体目标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兴国将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四、总结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第二篇:实习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跳槽"是一个十分时髦的现象,对毕业生实习进行跟踪、调研,能够掌握第一手实习材料,无论是对学院、企业,还是对实习生本人,都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沟通。通过调研后的分析,能够找到实习生"跳槽"的部分症结,且意义非凡。针对某系毕业生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主要通过三个层面:第一,对某系用工5人及以上的单位进行实地回访、调研;第二,5人以下的,电话联络单位人事或实习生本人,调查相关情况。这次调研数据是不完全统计,涉及到实习生共312人(注:双向选择成功),进入调研面的279人,调研率89.42%;调研的同时,向企业发放就业跟踪调查问卷30份,收回21份;第三,从班主任处召集实习生情况,掌握毕业生实习进程,进行必要的校企沟通、协调和处理。 这次调研的目的,一是掌握毕业生实习动向,采集第一手实习资料,以便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二是协调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企业与实习生之间的某些摩擦,提高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增强校企合作;三是对实习生进行就业再教育,促进毕业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为"顶岗实习"到正式就业做准备。 如今,"跳槽"是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目前,实习期间的这种"跳槽"现象却呈增长趋势,对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有实习生本人方面的,也有实习单位的,还有其它方面的等。 二、问题与分析 (一)该系毕业生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 1、部分实习生工作状态不佳,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在调研中,因为工作态度不端正,性格脆弱而"炒公司鱿鱼"或被炒的17人,占初次跳槽的20.98%。在一份发给企业的问卷中,第4题"贵单位对我院实习生的工作态度",收回的19份卷里,填写"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3 、5、8、3",回答"一般、较差"的占57.89%。可见,工作态度不怎么理想。 在学校,组织纪律性是在衡量一个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尺码,在企业,组织纪律性是企业衡量员工工作态度的灯塔。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的少数实习生,面对机器的轰鸣,严格的上下班制度,有人便有意或无意的旷班、迟到、早退,有人上班时间躲在机器后面玩手机、发短信,??更有甚者,上班时间侥幸怠工,如某企业的一实习生上夜班睡着了,一把精密刀具(钻石刃点)挫坏后,因无法交代而不辞而别。 师傅、经理、老板等人性格各异,对待实习生不会"慈祥"和"苦口婆心",少数实习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一点语言(语气)上的刺激,就以辞职相威胁。例如,苏州某一台资企业的某实习生,在一次公司宿舍调整时,坚决不服(一楼宿舍人少,不愿到人多的二楼)而被经理"教育"了几句,立马走人;苏州一民营企业的某实习生在舍内使用吹风机,被保卫人员告到公司,车间主管对他严厉批评了几句,愤而辞职。问卷的第7题"对我院学生,贵单位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多项答案里填"j、心理承受能力"居然有12份,占63.16%。 有人说过一段话:一个公司员工的态度决定一切。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差一点,企业不害怕,因为那些只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对于那些缺乏责任感、对企业不忠诚,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我们丝毫不惋惜其去向的。 2、部分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主动学习不够,动手能力差。刚进入公司,实习生会去做些琐碎的小事,一是工作需要,二是考验他的适应能力。不管是哪里,新手要将学到的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就要一切从头开始。正如同样的机器、同样的环境状态,不同的人,生产的结果不一样――人的经历不一样的缘故。 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很多实习生流露出惰性,学习主动性不够。一位企业经理说过"不会使用复印机,你可以去学,学习能力、敬业态度对于实习生来说更重要。"在有一个企业的调研时,人力资源部陈经理介绍了公司用人机制:第1个月为模具设计理论培训、第2个月为实践(车间锻炼)、第3个月为模具设计与运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每一阶段,通过考核进行淘汰。第一阶段该系2实习生被公司刷掉,第二阶段1人被调整至注塑车间,第三阶段又有1人被刷,该系推荐的8人居然淘汰4个!如果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主动学习,灵活变通,那就没有办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在调研中,很多实习生都想三五天后,马上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来完成生产。很大一部分实习生缺乏一种探索精神,缺乏自学、自己去追根究底的精神,较少去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好像学习就是仅仅学习书本。不会带着问题来实习,从活生生的实践中去找理论,只要人用心,就会学到许多东西。例如,一个简单的钻孔,为什么要先定位?定位原理是什么?一句话,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源。 3、部分实习生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欠佳,集体观念弱。问卷第2题,"对该系学生,贵单位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收回的19份中,选"a敬业精神"17,占89.47%。因为期初的工作较"贱",待遇又低,部分实习生缺乏团体意识,不为公司、他人利益着想,对集体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 在调研中,有一部分实习生一来就想搞管理、掌技术,对一些粗糙的活也没有兴趣,企业对实习生的认同有一个过程,岗位的主次,需要不同身份的人去做,实习生应该明白自己的位置――集体中的一份子,当主角和处关键岗位需要一个过程。苏州某一集团公司,让刚报到的新人到装配车间,搬纸箱、打包带、推车、当师傅"下手",四天后随即就有几人"坚决不当搬运工"和"不出卖廉价劳动力",打了个招呼当天就走;一周后,又有几人因为没有发展空间、学不到技术、学不到管理经验等理由离开该集团。 某企业的一人事经理谈到"跳槽"时,有些激动,他认为,频繁"跳槽"的人自诩为阅历丰富,可实际上,非但不加分,反而会扣分,为什么呢?很简单,缺乏敬业精神。例如,公司花7000元/月到外面招一个人到企业来,就是看这个人有多大"招","招"数使尽之时即为此人离开之日。公司愿意使用自己培养的5000元/月工资的人,因为他的薪资,也可以升值为7000、 9000、12014元/月,乃至更多??他认为,只有经过严格考核、经历过淘汰感受的人,才会珍惜自己的机会,也会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长――公司非常欢迎、器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人! 4、部分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耐性不足。过惯了大学生活,害怕加班和没有周末,对长期不能休息难以容忍。在昆山一企业经理介绍说,由于新加坡的订单非常急,让员工连续加班四个周末(实习生与正式员工一样),该系实习生就不停地喊累,在赶货的紧要,他们3个不辞而别!学校开设的技能训练、专业理论,只要扎实学到80%,在公司肯定不得了,只要在公司耐着性子、扎实待上一两年,肯定能够做上一定职务类的,工资三、四千没问题的。技能、见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公司可以解决,态度、细节、性格等方面非公司一日培养,学校在 毕业生的"软功夫"上花一些精力很有必要?? 5、少数实习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遇到不如意的,随意"跳槽",特别是不经公司相关人员的同意,轻易离开;甚至在公司相关领导出面挽留,仍然言语激烈(某企业一实习生要离开,责问公司人事:"不剥削我们,谁养你们?"),缺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风度。 又如,常州某一企业的一名实习生,一次被批评后,就决定辞职,为泄私愤,将自己工作电脑中的有关资料全部删除,企业经理找到学院该系要求赔偿损失时,她这样回答"那些东西全部是我一人设计出来的,没有别人的丝毫劳动成果在内,我凭什么要留给公司?"。 有少数实习生不懂得人及关系的重要,与师傅、经理很陌生,最多"点头之交",有时甚至对年长者直呼大名小姓。 6、其它。在调研中还发现,个别实习生极端不讲究卫生,穿着邋遢,抽烟酗酒,生活放荡;个别实习生网瘾仍然十足,一有休息时间,就在网吧;个别实习生"势利眼",阿谀奉承,一味巴结领导,被群众"陷害";个别实习生好高骛远,盲目求高?? (二)用人单位方面也存在许多待改进的地方 不完全统计,"初次跳槽"的81人中,企业主动要求辞退的有7人,仅占 8.64%。但是,很多实习生的辞职,企业不可退却责任。 1、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仍然采用"家族"管理,"人治"过于"制治"。 部分民营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缺少规范,甚至没有一套规章制度。有时老板的嘴就是制度。如常州某一公司07年底为了赶货,鼓励员工加班,老板讲过,对该系学生也是一样。但学生加班后,按照计算应该是2014多,待到发工资时,说只能给70%,才1400多一点(实际上加班费还没有算倍数),待到系协调时,经理解释:老板说的就是制度。 2、一些外资企业重薪资轻保障 江阴某一外资企业给予实习生的薪资相当高(1500元/月,加班费按照国家法律算,而一般实习生800-1000),但是没有食宿,没有养老、医疗保险,甚至没有工伤保险等,因此,没有保障的高工资就打了折扣。 有些外资企业,离闹市较远,实习生除了上班,就是下班,宿舍内除床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来调剂生活。枯燥、乏味、过于简陋的环境,以及严厉的厂规,让一个性格活拨、生机盎然的大学生长时间待在其中,他们能够坚持多久? 3、少数企业缺乏用工"诚心",利用实习生试用期,打"擦边球" 少数企业认为,员工"试用期"可以不受法律限制。一个人干两三个月后离开属于正常现象,一旦离开,既可以少给工资和加班费,又可以重新招新,新工人又得有"试用期"。国家有新劳动法维护员工的利益,如企业让员工走,则要赔工资,少数企业缺乏用工"诚心",对于"试用期"结束的员工,始终不谈工资一事,采用一种无形的方式"逼"走员工,既节省钱,又合理合法! 三、实习调研后的几点收获与喜悦 毕业生参加社会实习,对于他们迅速适应社会,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和过渡,并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在实习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但经验和教训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首先,大部分实习生越过了学生与社会职业人的"分水岭",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逐渐成为企业的精干。调研中,大部分实习生都经历过酸甜苦辣,越过了 学生与社会职业人的"分水岭"一位实习生说道,"只要给我学习的机会,我愿意不拿公司一分钱"。问卷中"实习中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回答"经验、管理经验"占95%,回答"丰厚的薪金"仅占5%。 一个人的起步,往往是从点滴小事累积而成,如今有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从学徒开始,从奴隶到将军! 其次,经过实习洗礼后的部分实习生,开始比较全面的认识自我。他们能够从师傅、同事及与他们的交往中比较自我,也可以从他们对自己的态度中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一实习生在实习总结报告的结尾写到,"实习的闯荡经历,让我对自信重新进行了评估,也让我对古语‘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了更深切的理解。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是千亘不变的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再次,通过实习,部分实习生初步认识了社会,特别是学会了如何调整人际关系。"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实习生往往处于同事、"老乡"、师傅、经理、老板几种角色之间,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选择资源来为我所用?在道德与利益(私利与回报),手段与目的之间,孰重孰轻,或者如何兼顾?文化蕴涵之间的交往,如何选择自己的交际圈?部分实习生开始思考?? 最后,部分实习生渡过适应期后,开始现实化地思考职业规划。他们开始正视自己,有的进一步理论学习,如考研,有的萌发自我发展意向,开始思考创业之路。 四、调查后的感想 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学院作为企业、学生两个方面的"纽带",如何获得"三赢"(学院赢就业、企业赢人才、学生赢发展)?正如产品的售后服务一样,要保证产品的生命力,服务质量是必须保证之一,当然,服务质量的目的是监督、促进产品的改进,进而推动企业的前进。学生的发展状况是检验学院办学的质量,提高对学生就业的服务质量,延长服务期,超过半年,抑或一年,值得思考! 实习调查,会不会对在校生产生什么启示、对教师的现场教学是否有一定的参考?学院如何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如何去灌输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何去倡导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学风? 也要反思一下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是理论上的"指导",还是有实际意义上的指导?是否可以将更多的实习案例加进就业指导课中来?或者直接到工厂现场教学? 还有,实习调研能否形成一个就业反馈机制,学院充当企业和实习生的中介,对实习生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疑问,进行疏通、解答,对企业的某些过火做法进行"监督"或"劝勉"? 第三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中学生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4年9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 1 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 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中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 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中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马传张,张广节.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2]堵惠娟,胡永萍.江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 报,2014(04) [3]邱丽芬.浅论教师素养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14(26) [4]陈夏飞.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5]张明.成为合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6]刘闽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科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7]林崇德主编:《学习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9]巴班斯基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0]皮连生主编:《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第四篇:大学生实习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专业:xxxxxxx 班级:xxxxx 学生:xxxxx 学号:xx 带队教师:xxx xxxx年xx月xx 日 大学生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决定对吉林市大学学生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二、调查对象 2014年9月27日、28日,我们对吉林市几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2天的调查统计,我们小组顺利的完成了"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小组的3名同学都参与了调查,选取了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接受调查共120人(平均30人、院校),平均年龄20.4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三、调查方法 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1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02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百度贴吧等方式让上述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是40人;两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四、调查内容 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决定对吉林市大学学生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五、调查结果 (一)、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800之间。我认为,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二)、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 (三)、通讯支出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占90%还多,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这也跟目前手机价格大众化有关。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20-50 元的同学占41.8%,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四)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五)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消费思想及消费行为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二)、消费观念的导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三)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 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 800元和800元―1000元这一幅度,少于4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二)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三)通讯网络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高达100元以上。 (四)"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41%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集中在250元―350元,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五)攀比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四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六)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打,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筹。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31.4%,男同学则为28.3%. (七)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九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更有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2014元―3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17.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八)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相处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七、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四)、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5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五)、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mp3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六)、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七)、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长春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3名女生中,84.6%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而21名男生中也只有85.7%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 (八)、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第五篇:顶岗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真正掌握实习学校对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的了解情况,11月2日至8日,五重安乡旭阳学校实习三人对初中在校生、各位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在校领导及三位实习生进行了调研,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1)初中学生书面问卷50人,其中七年级13人(男生5人,女生8人),八年级17人(男生10人,女生7人),九年级20人(男生4人,女生16人)。 (2)顶岗实习生书面问卷3人,其中化学专业1人,数学与应用数学2人,均为女生。 (3)指导教师书面问卷3人,其中女教师1人,男教师2人。 (4)学校主管领导书面问卷3人。 2、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见文后附件)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在校生调查结果分析 1、94%的学生认为实习老师的到来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觉得学习生活有新鲜感。而其余的则觉得没什么影响,且觉得没什么影响的以男生居多。 2、36%学生认为实习老师上课时候的课堂纪律比平时安静,但52%的觉得和平时相同,没多少变化。 3、在实习生的课堂上,58%的学生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听懂,38%的学生都能听懂,只有个别人大部分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实习老师讲课能够放慢语速。 4、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实习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只有12%的愿意向班主任或认可教师求助,而剩余的20%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5、60%的学生觉得和实习老师在一起很愉快,和实习老师沟通很容易,剩下的40%则感觉和实习老师在一起还可以,觉得老师比较和气。可以说学生们都比较喜欢和实习老师在一起。 6、大多数在校生希望实习老师有活力,脾气好,能和自己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实习老师能多了解自己,和学生没有代沟。 7、学生们觉得一名好老师应该落落大方,有自信,了解学生,上课有意思,能平等的对待学生,想朋友一样的老师时学生们希望的。 (二)实习学校主管领导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主管领导认为实习生的到来为学校多多少少增加了学校管理及后勤保障方面的负担。 2、主管领导觉得实习生的到来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习生的食宿及安全问题是学校在接受实习生问题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4、参与问卷调查的三位领导一致认为,开学初时实习生进学校实习的最好时间。 (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1、三位指导教师都认为指导实习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2、指导教师在带领实习生的过程中都认为实习生的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能力需要提高。 3、指导教师认为,师范教育应多一些学生实验的机会,或者同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来提高实习生的能力。 (四)顶岗实习生调查结果分析 1、三位实习生在实习前都进行了如微格教学训练、试讲、实习动员等准备,为此次的实习充实自我。 2、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在食宿,出行方面都遇到了困难,但在校方的帮助下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3、由于学校经验不足,实习生的课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实习生都在尽力争取上课。 4、通过本次实习三位实习生都发现,自己在教学基本技能、对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尤其是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还需要锻炼。 五、调查总结 五重安乡旭阳学校为第一次接纳河北师范大学的实习生,以往每学期都会有唐山师范的实习生来校实习一个月左右。为期半年的实习是本学校首次接触,在对实习生的课时安排及食宿安排上学校都有一定的困难。本学校的学生从七年级开始都会有实习生来给他们上课,对于实习生,他们并不陌生,而这次三位实习老师的到来也给他们带来了新鲜感,总体来说学生们很喜欢实习老师,都希望能长时间的教自己。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对河北师大的顶岗实习了解不够,学校的领导,老师,甚至学生都把此次实习同唐山师范的实习生归为一类,使实习生及学校在实习过程中都遇到了误会及麻烦。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支教还需要大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