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Ŀ¼
  第一篇:关于羊场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关于羊场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 1 页 共 2 页关于羊场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的定义,将羊场镇留守儿童确定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未满18周岁的人)。根据年龄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部分:幼儿(0-3岁)、少儿(4-6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7-12周岁)和大龄儿童(13-16周岁)。我于2014年8月1日至8月20日,对我镇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据镇妇联不完全统计,羊场镇有留守儿童3800余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有3000余人。留守儿童中99%有监护人,但监护人大多数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羊场镇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700余人,留守率高达90%,其中和单亲生活的占45%,与祖(外)父母生活的占36%,和亲戚一起生活的占9%,辍学率为3%。这些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一年回家的占63%。调查显示,羊场镇初级中学1280名留守儿童认为在学习上有困难,占75.3%,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前列的仅占12%,成绩较差的占70%。经常感觉孤单的留守儿童占46%,和临时监护人相处"有时候感到不愉快"的到占62%。
  二、留守儿童监护类型及家庭教育现状
  一是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二是上代监护。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三是单亲监护。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留家单亲父母普遍知识水平低,农活多,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外出单亲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三、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四、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二是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13-16周岁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易出问题,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较少,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三是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四是安全问题。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五、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公安部门,都应该把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一件大事来
  15 × 20 = 300
  第 2 页 共 2 页 抓,切实负起责任。一是家庭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家长首先要考虑孩子接受教育和生活照顾问题,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保障。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应该有辅导小学生作业的能力、有责任感、有教育方法,不娇惯孩子。其次,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沟通,可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近况。家长应主动多渠道与孩子沟通,如电话、短信、视频聊天等进行交流。二是政府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镇、村都要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三是学校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四是公安机关进行关爱帮教,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健全警、校、村联络机制。民警经常与校警、学校老师、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并不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反馈留守儿童在校、在家信息,为家长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学校、家长、村干部、校警、民警五位一体联络机制。切实加大对城镇网吧尤其是农村网吧的整治力度,规范网吧经营市场,用铁的手腕、硬的措施,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15 × 20 = 300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 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 问题 调查选项 比例 父母外出打工比例 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 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 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 9% 父母探亲时间 一年一次 74% 两年一次 17% 三年一次 9% 监护人状况 与母亲居住 51% 与父亲居住 5% 与祖父母居住 30% 与外祖父母居住 11% 独居 3% 感到孤独烦躁时 找朋友倾诉 64% 看电视 14% 玩耍 16% 无法解脱 5% 学习态度 对学习感兴趣 51% 一般 37% 学不进去 9% 旷课逃学 3% 遵守纪律情况 遵守纪律 85% 经常迟到 15% 课外活动与娱乐 做家务 56% 干农活 29% 玩 3% 遇到困难时 靠家人 45% 靠朋友 20% 靠自己 17% 靠老师 18% 生病时 母亲照顾 56% 父亲照顾 29% 祖父母照顾 5% 亲戚或其他人 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校教育软弱无力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这是中途退学方面,另外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另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教育局面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3.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不论是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和社会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1.政府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2014年“六一” 前夕,专门看望了家住陕西省兴平市西吴镇的一位留守儿童杨赛克。总理认真地察看了(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他的作业本,并询问了他的学习状况。此外,政府多次组织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并力争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只要把这些切实可行的工作继续下去,政府会把留守儿童的问题处理好
  2.ѧУ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承担着管教同时抚育他们的最关键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为留守儿童们创建出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召开特别代表会,交流问题或表彰优秀。同时,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机会担当责仁。担当责仟,能激起留守儿童的责仟心和主人公意识。有了学校的配合,留守儿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对社会。
  3.社会
  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亲情的疏远,留守儿童很容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重新梳理阳光自信,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爱的作用在于,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
  是充满爱的。目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许多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的托儿所,图书馆,游戏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很多志愿者也来到最需要温暖的家庭中,为留守儿童带去礼物和问候。这些做法反响极好,已经慢慢吸引了更多社会热心人的关注。
  四、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打工的农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处于学生阶段。这些身为学生家长背井离乡的农民带子女到打工地上学的很少。因为撇开在外地上学的高费用和种种关卡问题不说,农民工大多数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好几个工种,有的由于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或当地经济环境等问题,每年中途要返乡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带着孩子一起四处"流浪"。于是,为了方便打工,他们一般选择将孩子留在家里。
  刀坝乡是印江的贫困乡,也是鄂南打工大乡,据乡政府不完全统计,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超过10000人。我对刀坝乡兰克学点外出打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由父母一方在家养育孩子的占42%,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守孩子的占52.2%,将孩子寄养在亲戚或邻居家的占5%,带孩子外出打工的占0.8%。这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现象。有的家庭,父母一方留在家里,另一位常年在外,留守父亲或母亲的农活相对于两人都在家时更多更忙,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家庭的子女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在44岁至70岁之间;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多半不能读书识字,文盲半文盲的超过40%,往往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同时在外的家庭,还有一部分将孩子托寄在亲戚或邻居家,每年支付一定
  数额的"抚养费"。这些接受寄养的家庭只以确保孩子安全为目标,对孩子的学习一般不闻不问。
  在对留守孩子的教育上,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一是严厉型。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由于忙于事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关照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喝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往往手段粗暴。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在家的父母一方不怎么从事农业劳动,有较多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大都溺爱孩子的较多;有的家长认为,家中只有一个大人,应该给孩子更多关爱,以弥补一方不在家的缺憾,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一般言听计从;有的祖父母将孩子们视为掌上明珠,过分疼爱,不讲原则。三是放任型。有的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在家,由于精力有限,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多数接受寄养的家庭,由于不是自家的孩子,一般不敢大胆管理,怕因此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少数祖父母,由于是"被迫"看管孩子,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任凭孩子自由散漫。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中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孩子,会因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失落、孤独,因没有了信任的倾诉对象而变得自我压抑和封闭,也会因日常生活中没有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而感到无奈和自卑。长此下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问题。
  在抽样调查的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中,有46%的学习成绩较差,42%的学
  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在素质、品质教育和个性培养方面,留守孩子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实际上,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监护人的过分溺爱、娇惯和放任,部分孩子变得难以管教,有的经常逃学,有的喜欢打架、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重视。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今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据网上了解,目前中国留守儿童已达4000万,而且在以后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所以"留守儿童"已成为引起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身我自己便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身边就有许多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呆在家里的孩子,所以趁着这个假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以及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下面是我了解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是今年来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发展,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却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这样极易产生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偏差。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软弱无力,学校教育又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而且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不够,所以会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学校成绩不够理想,跟他人无法进行很好的交往,无法确立很好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有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把握,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变化。长久以往使得孩子缺少亲情的关爱,变的孤僻,内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2,生活问题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且在家抚养孩子的多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其所提出的要求大多采取妥协,纵容的态度,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形成刁专,任性的毛病,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在家不听爷爷奶奶的教导,顶撞长辈,稍有不顺,便吵吵闹闹;不好好吃饭,不是嫌这不好就是那不如意,挑三拣四:在我校不遵守规章秩度,不服从管理且说谎骗人,偷拿别人东西等不良行为很多。
  3,学习方面由于抚养儿童的多是一些老人,他们文化水平低,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监督,帮助的作用,在家里孩子有了问题也无人能帮助其解答,于是孩子的学习便处于无人监督的境地,不管学习好或坏都没人管,即使父母打电话时会象征性的问一下学习方面的问题,但效果都不大,长此以往这部分儿童便会形成学习上的惰性,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且,孩子一旦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便会寻找另一个替代品来消耗他们的时间,游戏无疑是他们的首选,现在很多学生都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而这部分儿童别看年龄小,却也是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我经常会在网吧里看到小学生上网,而且网吧里的老板也验证了这一说法。所以,在留守儿童当中,仅一部分的学习为优秀,绝大部分为中等或偏下,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差生。 4,安全方面留守儿童的年龄大小不等,年纪稍小点如三岁以前还没有上学的那部
  分还好说,身边会时常有人跟着,存在的安全隐患少,再大点的孩子家长便放松了警惕,以为他自己可以,或者认为只是在家附近应该没什么事情,于是孩子的安全便失去了保障。闲聊时有人跟我说起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六岁的小女孩晴晴自三岁起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一两次。小孩子都不喜欢呆在家里,总是喜欢往外跑,可是有一天在门口玩时却突然没了踪影,家里人怎么找都找不到。孩子的奶奶说她前后也只是离开了不到十分钟而已,晴晴的妈妈因为找不到孩子,现在精神还有点不正常呢,所以说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在社会上很多坏人专靠拐卖儿童生活,在路上随处可见儿童在路上乞讨,其中绝大部分是被人贩子拐带出来的儿童。由此希望人们再看到这样的儿童时尽快报警,让警方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尽快回家,同时这也应该引起绝大多数父母的高度重视,不要总是想着挣钱,钱挣的再多也不如孩子安全,良好的成长来得重要。
  三,解决对策
  大家一致认为,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之中逐步加以解决。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各村干部也应定期到这类家庭中了解情况,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我从网上了解到,许多乡镇开办了类似托儿所的留守儿童教育站,这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学校也可针对次类情况开办留守儿童寄宿式学校,即家长向学校交一部分钱,使得学生这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一学年内都在学校里呆着,学校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而且,留守儿童留在学校里的时间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学校里的老师应高度重视这部分学生,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在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让他们感觉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同样拥有很多的爱护。
  2,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从目前调查来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我家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哥嫂都在外地工作,孩子就有我爸妈照顾。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水平偏低,多半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包括行为习惯等都跟现在有很大差别,跟孩子沟通有困难,而且还要干农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没有跟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资,生活上的需求。所以家长应及时跟孩子沟通,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办法时常呆在孩子身边,只是节假日的时候回来一两次,但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间隔时间越短越好,随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心理的变化,并及时给以帮助,同时督促孩子的学习,让他们经常汇报学习上的变化,成绩提高时要予以奖励,下降也不要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同时多跟孩子的老师及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孩子的变化。
  3,就国家政策方面,降低城市学校门槛,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资力度完善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社会投资兴建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在家长的关怀,照顾下生活,学习。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论是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都是令人担忧的,他们的成长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这是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我们都应向这位最美的乡村女校长学习,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
  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父文秘杂烩网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四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文秘杂烩网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我县就曾经发生过"留守"女孩被诱奸的案件。
  (二)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 您可能还需要以下相关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假期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固始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网站目录投稿: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