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会议摄影三大步骤及方法技巧


  【摘要】会议照片记录的往往是比较重要的、有一定影响力甚至需要大力宣传的会议。由于会议摄影的不可逆性,如何拍好会议照片非常关键。本文从会议摄影的先后顺序出发,把会议摄影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及方法技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达到按图索骥、分享交流、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会议;摄影;照片;摄影师;工作
  会议照片的拍摄工作,严格来讲并不单指拍摄会议本身,往往起于各项准备工作,止于存档工作。如果纯粹从曝光等技术角度来讲,会议照片的拍摄,其主要步骤方法和其它拍摄因具有很多共性而似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由于会议摄影具有时空性、目的性、新闻性及不可逆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摄影师的拍摄必须保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出片率。在会议摄影中如何运用摄影的普遍规律,摄影师应具备哪些方法技能,结合会议摄影理论及笔者拍摄经验,现分享如下,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一、准备工作
  (一)对会议流程的准备。拿到拍摄任务,摄影师应在会议召开前的第一时间,尽可能地与会议主办方、承办方等相关会议组织人员进行详细、有效的沟通,得到会议流程表,明晰会议的主题、主要内容、主要流程、持续时间、所有与会人数,包括所有与会专家或学者、领导及嘉宾的人数、姓名、座次,会议主要发言人及每人的大概发言时间、必拍内容、有无指定拍摄点以及特殊要求等等。
  (二)对会议场地的准备。会议场地的准备要求摄影师最好能提前到达会议举办的场所,感受、体验与观察拍摄环境,确认会场的布置、座位安排与所有可能的现场照明情况,要根据具体拍摄要求、现场环境、有无限定拍摄机位等,合理选择、确认拍摄器材,大体确定拍摄画面的景别、张数及对应拍摄点、镜头焦距范围。摄影师应明确现场照明情况,包括光照强弱、色温高低、照明控制、亮度调整范围、采光情况、会议举办期间天气情况,是否需要使用便携式外置闪光灯,用几只闪光灯,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大小以及大体布光方法等等。对于个别没有必要使用、又严重影响色彩平衡的现场照明光源,比如少数彩灯,可联系工作人员确保会议举办期间令其处于关闭状态。此外,摄影师还应检查并确认有无明显影响摄影构图的一些不利因素,比如歪置的窗帘、敞开的门扇、散乱的桌椅、杂乱的背景、不工作的光源等等,如有此等情况,应提前处理。总之,该准备相当于摄影师实地进行摄影彩排,如有必要,试拍也未尝不可。
  (三)对使用器材的准备。根据单位或客户需求,摄影师应明确拍摄的具体时间、地点等各项细节,合理选择自己熟悉的拍摄器材,主要包括准备合适的照相机、镜头、闪光灯、三脚架、电池、存储卡等等。备用照相机、便携式外置闪光灯以及备用电池、存储卡的携带与检查也是必要的。一般情况,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会议摄影宜使用135单反或无反数码相机,市场流行的2000万像素级的数码相机一般能满足普通用户的拍摄需要。至于镜头的选择,一般应携带一两款能覆盖广角到长焦段的变焦镜头,要求有效口径稍大、焦距段够用、成像质量较好。对于限定机位或限定拍摄地点的摄影师而言,一只焦距足够长的镜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面对特写,只能望镜兴叹,最多拍拍远景、全景,最后通过画面剪裁获得近景或特写照片,但视觉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对于一些有现场提问议程的会议,如新闻发布会等,一只焦距足够长的镜头还能代替跑腿、快速抓拍,更不可少。选择便携式外置闪光灯,应尽可能选择闪光指数大、回电快、闪光角度可调、输出功率可调的。存储卡的选择注意要与相机匹配、读写速度要快、容量要大,与电池一样,至少都备用一到两份,以防不测。
  (四)其它准备工作。对于大型的比较重要的会议,如果限定了摄影师人数、机位或拍摄地点,需要两人以上共同完成拍摄任务的,摄影师应根据拍摄要求、场地特点、器材特点、会议议程安排等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分工,具体包括拍摄区域、拍摄内容、会议特殊议程的远近镜头的分工等等。此外,还应做好一些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急准备工作,比如突发人物、突发事件,比如会议时间、场地的临时改变、调整,会议改期、延期、暂停,组会人员对正在进行中的会议议程的临时调整、补充安排以及天气的突然变化等等。另外,如果时间充裕,摄影师还应尽量做好会前的学习调查工作、与特殊采访对象的联系沟通或预约拍摄工作,要尽可能浏览一下发言人等重要人物以前拍摄的会议照片,熟悉发言人等重要被摄对象以防漏掉某些重要镜头,或者查找主办方以前在该会场成功组织过的会议照片,初步调整、设定此次会议照片的定位等等。最后,别忘记在会议摄影举办前一天再次检查摄影器材,以确保万无一失。如果会议举办地不在当地,摄影师还应提前安排好行程,至少提前一天到达。在会议摄影前,摄影师还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以保证会议拍摄期间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快速高效。在会议开始前,无论如何,摄影师应尽量提早出发,至少保证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会场。
  二、拍摄工作
  会议照片的拍摄工作,主要包括確定主题思想、选择被摄对象、确定拍摄点、取景构图、调焦、测光、曝光、存储与回放检查等内容。
  (一)确定主题思想。确定主题思想,是对会议摄影的整体构思,相当于拟定会议照片的拍摄计划,是根据会议主题、议程及拍摄要求,确定拍摄内容、拍摄张数、景别大小、画幅尺寸、照片数量分布,如何用光,是否使用闪光灯等等内容。这项工作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在会议摄影准备阶段进行的,另一方面则是在会议照片拍摄阶段需要时调整并贯彻落实的,二者贯穿会议摄影的始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关键。
  (二)选择被摄对象。会议摄影按被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议现场照片和会议人物照片两大类,严格来讲,会议花絮照片也可列入会议现场或会议人物照片之列。会议现场照片主要记录会议举办的地点、场景,交代会议举办的空间、环境特点;会议人物照片主要反映参会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相貌特点、精神风貌等,既可以是个体照片,也可以是群体照片。会议现场照片与会议人物照片的划分是相对的,拍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物为主,后者以人为主。会议花絮照片主要拍摄那些能反映会议主题思想的、与会议有关的一些"小"场面、"小"镜头,"小"插曲,地位一般也没那么重要,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可不拍,比如会议局部的精心布置、主会场、VIP厅、签字台、与会签名册、留言本、公告板、奖杯、甚至会议餐厅美食等局部特写照片。摄影师可根据会议主题、规模、特点以及拍摄要求,合理选择拍摄对象。
  (三)确定拍摄点。拍摄点由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拍摄角度三个方面决定。拍摄距离可以决定景别的大小,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之分,拍摄方向有正面、侧面、斜侧面、背面之分,拍摄高度有平拍、俯拍、仰拍之分。在会议摄影中,正面、斜侧面拍摄用的多,背面拍摄用得少;对于景别的使用,远景、全景拍摄会议现场照片用得多,中景、近景、特写拍摄会议人物照片用得多;就拍摄高度而言,平拍用得多,俯拍用得少,仰拍几乎不用于会议人物摄影。
  (四)取景构图。简单讲,摄影构图就是从现实世界合理选取摄影成像画面,以确定画面拍摄范围、对象、内容、规格、瞬间,是对现实存在画面减法的运用。会议摄影的取景构图要符合会议照片的使用要求,会议照片要求画面清晰、主题明确、主体突出、画面平稳、构图不能倾斜或歪倒。在会议摄影实践中,为了保证快速抓拍画面瞬间的完整性,也为了照片后期处理、二次构图的方便,会议照片的构图一般应留有余地,画面不要拍得太满。在安排画面布局时,应注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环境的处理以及留白等。摄影师要明确主体是画面内容和画面结构的中心,是画面主题思想的直接体现者,陪体是伴随主体出现并与之构成一定情节或关系的人或物。在交代会议或人物环境时,应注意前景与背景的处理。会议照片的留白,是为了使画面疏密、均衡、统一,留白时要注意留白在画面中的位置、面积以及与主体的关系,也可利用颜色、形状、大小、虚实等对比方法突出会议人物照片的主体。构图时,宜注意线条、形状、影调、颜色等要素的合理利用。
  (五)调焦。调焦的目的是使被摄体在感光材料上成清晰的影像。现代数码相机的调焦主要有手动调焦和自动调焦两种方式。在会议摄影中,对绝大多数被摄体,建议设置自动调焦模式。当拍摄反差较小或比较暗的被摄体时,建议使用手动调焦模式。使用自动调焦模式时,如果场景或调焦对象变化太快,采用多点对焦模式往往能在快速切换被摄对象时提高对焦速度、不易失焦。在会议摄影中,选择对焦点一般应以被摄主体或视觉中心为对焦点。一般情况,会议现场照片的拍摄应对画面景深的前三分之一处对焦,会议人物特写照片应以人物面部或眼睛为对焦点进行对焦。为了保证画面清晰,尤其是保证被摄主体清晰,应保证足够大的景深,拍摄时不宜使用太大的光圈,必要时还可以利用超焦距以获得一定条件下最大的景深。
  (六)测光。测光的目的是为了适当曝光。现代数码相机使用的是TTL内测光,测光精度和准确度都很高。常见的测光模式主要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平均测光等几种。测光是有前提条件的,测光前要对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白平衡、闪光灯的输出功率以及测光模式等进行合理设定。首先是感光度的设定。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材料的感光度越高,对光线越敏感,同等情况下需要的曝光量越小。对同一被摄体而言,在相同的光照情况下,如感光度设定为ASA100,F8、1/125秒的曝光合适,则感光度设定为ASA200时,F11、1/125秒的曝光也是合适的。前后两组设定,二者都能获得正确的曝光,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设置的感光度较高,使用的光圈更小,景深更大。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数码相机的功能日益强大。目前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已经可以设置的很高,而且在感光度设置较高的情况下,如ISO800甚至ISO1600,仍可获得噪点较低、像质较高的数字影像。当会议现场光照不足时,建议摄影师首先选择适当提高感光度拍摄。其次是白平衡的设定。白平衡的设定,可以说是相对于传统胶片相机而言,数码相机所特有的设定。白平衡的设定相当于传统胶片相机的色温滤镜的使用。由于会议摄影用光比较复杂,摄影师如果不确定会议摄影用光的色温,或光源色温变化较大,反复调整比较繁琐,建议摄影师将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自动档。在进行闪光摄影时,摄影师通常使用便携式外置闪光灯进行联机闪光摄影。当闪光灯作为辅助光进行会议照片的拍摄时,可适当减少闪光灯的输出功率,这样有利于光比的配置,使成像更符合要求。有关测光模式的设定,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内容及个人习惯进行合理设定。一般情况,会议现场照片的拍摄建议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会议人物照片的拍摄建议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如果个人习惯使用点测光模式,则应根据测光点在整个画面中的亮度情况在必要时设置曝光补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测光所涉及的各种初步设定,一般说来在取景构图前就应完成,只是因为在理论与实践上这些设定都与测光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放在此处阐述,此原因一。原因二,上述设定即便在摄影构图前已完成,但也只是初步设定,有的还经常需要摄影师在测光时或曝光前进行二次确认或调整,作为曝光前的最终设定,所以该内容也要放在此处阐述。
  (七)曝光。曝光就是摄影师按动快门按钮的瞬间,通过镜头的成像光束在感光材料上感光成像的过程。曝光的多少用曝光量表示,曝光通常有三种结果:曝光过度、曝光适当、曝光不足。曝光是否适当直接决定摄影成败,适当的曝光通常是摄影师追求的目标。对数码相机而言,为了后期处理数字照片曝光不当的情况,业内常有"宁欠勿过"的做法。照相机的曝光模式主要有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两种。现在,绝大多数摄影师使用的都是自动曝光模式。自动曝光模式可分为光圈优先模式、速度优先模式、程序式曝光模式以及一些场景模式等。目前,使用手动曝光模式的人员和情况都很少。在拍摄会议照片时,摄影师应根据拍摄内容和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的曝光模式。一般情况,当会议现场光线充足时,拍摄相对静止的被摄体要保证景深时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拍摄相对运动的被摄体要保证速度时选择速度优先模式。曝光时,出于特殊需要,摄影师还可进行曝光补偿设定,甚至还可让相机以不同的曝光量对同一画面分别进行曝光以获取不同效果的照片。曝光补偿的步长可自行调整。
  (八)存储与回放检查。存储就是照相机把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影像以数字信息形式记录在存储卡中的过程。当摄影师按下快门按钮的瞬间,一旦曝光完成,存储就开始进行。数码相机常见的存储格式主要有JPEG、RAW、JPEG+RAW三种。存储是数码相机所特有的,不同的存储卡,容量、尺寸大小、读写速度各不相同。在会议摄影中,尤其是用高速连拍模式拍摄时,应尽可能使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的存储卡。现在,多数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两个存贮卡槽,有的还可以优先设置存储位置及存储格式。照片存储完毕,就可以在数码相机的LED屏上回放显示刚拍摄的照片了。是否自动显示回放,大多数数码相机可以人为设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定成自动回放显示,会比较费电。在照片回放显示检查过程中,除了要留下保底照片以外,不好的照片应及时删除,对于特别满意的照片,也可设置写保护以防误删,这样操作可以提高现场发片效率以及后期挑片效率。对于會议拍摄内容太多、变化太快,没有时间、来不及回放检查的情况,建议拍照时将图片存储格式设置为"JPEG+RAW"格式,这种格式虽然占用空间较大,但最大的好处是既利于快速挑片,又利于后期挽救个别"废片"以保证出片率。
  三、收尾工作
  会议照片拍摄完毕,摄影师剩下的工作主要包括电子照片的备份、后期处理、移交、发稿及分类存档等工作。
  会议摄影照片的电子备份,可以把原始数据刻成光盘,或存储在电脑、移动硬盘里,比较重要的可以备份2-3份。会议照片的后期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只限于对照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度、小的畸变等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出于二次构图的需要,对画面进行适当的剪裁,以达到突出主体、升华主题的目的。会议照片的后期处理,还包括按要求修改照片的名称、合理转换照片的格式,设置照片的大小、分辨率,甚至将彩色照片转换成黑白照片等等,具体要根据单位、客户的使用要求以及图片发稿的具体用途来进行确定。会议照片的后期处理一般不得对照片的主要人物或内容进行增减等改变,如:不得置換环境或增减人物、故意隐藏或歪曲事实、造成误解等等,否则就失去了会议摄影照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关于照片分辨率的设置,一般情况网络、报纸对分辨率的要求较低,期刊或宣传画册、图库的要求较高;普通纸张对分辨率的要求较低,铜版纸的要求则较高。对于需要上传网络发布的电子照片,为了防止被他人侵权使用,也可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做批量化添加水印处理,较省时高效。
  会议照片的存档工作,部分可与照片的备份工作一起进行。存档时,建议把原始数据的所有可用电子照片与处理后正式使用的所有电子照片一并存档,通常可按电子文件存档的具体要求,以及后期检索使用的需要,根据拍摄时间、照片名称或序号、会议主题或名称、会议人物姓名等进行分类保存。
  四、结束语
  会议摄影由于时空性、重要性、目的性、新闻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突出特点,往往对摄影师的各项要求都比较高,给摄影师的拍摄工作带来一定压力。摄影师要把会议拍下来、拍完整,不是很难,难的是拍好,拍到自己、单位或客户、受众三者都满意,好中还能有所创新。摄影师只有熟练掌握会议摄影的方法与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熟能生巧,同时不断提高对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活的关注度,提高对新闻的敏感性,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合理应对频繁的会议摄影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圆满完成拍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琰.会议摄影的技术与技巧[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03):272-273.
  [2]寻尚同.高校学术会议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9):115-117.
网站目录投稿: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