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言貌取人孔子自责等


  言貌取人,孔子自责
  宰予是孔子的弟子,平日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孔子甚为赏识,认为他将来会成大器。但不久,孔子几次发现他在白天睡大觉,孔子没说什么。渐渐地孔子发现了他恶习难改,仍在白天睡觉,故认为自己看错了人,叹息地说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责备他还有什么用呢?"又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如今我对于人,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宰予这个人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澹台灭明,字子羽,曾拜孔子为师。但孔子见其长相丑陋,不具大器形貌,认为他没多大才能,对其颇为冷淡,勉强收为弟子。澹台灭明感到了冷遇,不久即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独自按孔子的教诲发奋学习,加强修养。后来,他聚徒传学,仍尊崇孔子学说,培养出一大批人才,贤名远播。他到吴国讲学时,门徒达300多人,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在子游当上武城城主时,孔子被邀请来参观。孔子看到武城治理得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就问子游:"你是不是在这里得到了什么人才?"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谋求私利。"孔子听后,不禁感到惭愧,感慨地说"我以言取人,看错了宰予: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
  【启示】孔子芝圣人,尚犯过以言貌取人的错误:我们夸疋在选用人才时,更应当唯贤是举,避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
  在人才选拔上。当依照"四不唯"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峄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自我设限的跳蚤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个实验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就跳了出来。再把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是一次次跳起、一次次碰壁,在反复碰壁之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3天后,生物学家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到过盖子,于是把盖子轻轻拿掉,但它还是在那个高度不停地跳着,一周后乃至更长时间都是如此。原来跳蚤在反复碰壁后,心中设定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这是其善于学习的表现:但面对失去盖子的新情况,它却不敢再去尝试,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
  【启示】缺乏应变和创新,是跳蚤自困的原因现实中人们经历的一些失败和挫折,往往也他自己如跳蚤一般在心中自我设限,这在一定意义上固然合理,但若不能随着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应变,那么,现有的思维定势就会像无形的绳索将人的心灵牢牢锁住,人所具有的巨天潜力也无从得以发挥了!
  将善念传递下去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布朗先生的轿车在回家的路上抛锚了。四周一片荒野,杳无人烟,冷饿交加中他等待着有车通过。幸运的是,不久一个年轻人驾车经过,在了解布朗的处境后,他将抛锚车拖到了附近的城镇。事后布朗拿出一笔钱做酬谢,非要给年轻人不可,但年轻人摇头拒绝,说道:"我帮你不是为了报酬。你若真想报答我,就答应我一个要求吧。""什么要求?""希望你今后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能够尽你所能去帮助他,若他要给你报答时,请你把我现在所说的话同样告诉给他,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布朗答应了年轻人的要求,此后每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主动上前助人,为此他在心灵上也感受到快乐和充实。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布朗有一天独自驾小船出海观光。不料遇上了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雨,小船在大浪冲击下翻覆,布朗抱着救生圈在海上漂流。不知经过多长时间,他最后被冲上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几天后,一个上岛渔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布朗,将他抢救过来。为报救命之恩,布朗拿出一笔钱作答谢,没想到渔民拒绝了,而且还告诉他:"不需要这样。只要今后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你都能够尽量帮助他,并且请他跟你一样,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最后
  句话是如此耳熟,布朗听后不禁热泪盈眶,他突然领悟道:"过去20多年来我自以为在帮助别人,其实我真正帮助的是我自己啊!若不是有这么多的人共同传递助人的善念,我今天或许就没得救了。"
  【启示】助人为乐是人类永恒的美德,传播些美德必能造就文明新风,如墨子云: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几从而从利之。即便是在市场经济中,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样不可缺少,因为买卖交易绝不只是金钱的新产品之间的简单交换,它还是信誉。责任感和爱心的交换,不重视后者的交换,企业绝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满意和忠诚,唯有以爱心助人的精神做生意,企业才能深入了解广大消费者现实或潜在的需求,才能提供今其满意的新产品和服务,建立和维系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凭自信赢得桂冠
  小泽征尔是一位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上他进入了决赛。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发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感觉还是不对,他判断是乐谱出了问题,故向评委们表达了意见。此时,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和在场的作曲家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批音乐界的权威人士,他犹豫了片刻,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一齐起立,热烈鼓掌,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独立见解。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也发现了错误,但在权威们的意见面前放弃了自己的主张,终被淘汰。小泽征尔则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启示】人的命运归根到底是由自己所决定的,如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所说:自己是自己的保护者,自己是自己的挔靠者,对于渴望创业成功的青年来说,固然要学习成功者的优秀运动员经验和理念,但必须具有自我做主,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在权威面前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那样的话,永远不可能成功。
  盲人提灯,照人照己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个灯笼,左邻右舍都见怪不怪了。一天晚上盲人又提灯出来了。不远处走来了几个小孩,其中一个说:"这个瞎子晚上出来为什么老是提着灯呢?"另一个回答道:"可能是夜晚太冷,他想取暖吧。"
  远处走来了一个游方和尚,听到小孩的话感到不解,遂迎着灯光走到盲人面前:"阿弥陀佛!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吗?"
  "我生来就双眼混沌,什么也看不见。"盲人答道。
  和尚又问:"既是如此,您为何要提着一盏灯呢?"
  盲人答道:"这个道理很简单:黑夜里若没有灯光映照,人人都会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难免会相碰相撞,而我提着一盏灯笼行走,则可以给别人照亮道路,也让他们看见了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
  和尚听了,顿有所悟地说:"我天涯海角四处奔波,去寻找自度度人的真理,没想到真理竟然就在眼前。"
  【启示】北宋哲学家程颐有一句名言: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盲人能提灯给他人照亮,表明他肯为别人着想,而许多正常人却无此心念,可以说,盲人心中还点着一盏"想他人之所想"的明灯,在迷雾重重,歧途密布的人生事业的旅途上,我们往往不也是如盲人一般看不清道路吗?让我们点亮囿于一己私利的自我认识的盲点和局限,坚定不移地走上利人利己的光明大道。
网站目录投稿: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