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危机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就业率降低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2007年的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最大。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视角分析了在金融危机的时期,对大学就业的影响,以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认识形势,规避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内就发生了很多次的金融危机。世界上出现的几次范围比较大、带给人们影响比较深的金融危机有1992年在英国发生的金融危机,1995年在南美爆发的金融危机,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出现在巴西的金融危机,2000年的引起的欧元汇率危机,2002年阿根廷的金融危机,2007年爆发的越南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是近年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也是影响最明显的一次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产生一般都是因为地区或者国家内的某一个或多个原因而出现的经济问题,再加上国家或地区的掌控者或决策者控制不及时或者决策错误,最后导致经济问题并没有得到舒缓或解决,甚至还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发展,从而使该地区或国家内的经济问题扩散到多个地区或国家之间,以致于对全世界的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与企业对学生的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程度也越来越重视,这就使得高校招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而造成高校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每一年进入社会的大学生都会以激烈的方式去竞争某一个岗位。同时,一个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并不是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空缺的。只有当企业在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养与调整时,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或者提升员工认真工作的态度时,采取了对企业员工进行劝退或者扩大企业的规模的措施后,才会需要更多的员工,才会出现大量的闲置或空缺的工作岗位,否则,大学生们就只有在就業岗位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去进行就业的竞争,这也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从2001年起,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初次就业率就在70%左右,每年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根据教育部统计的资料显示:各高等大学的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应届毕业生还是495万人,到了2010年就有630万人,2011年660万人,2012年681万人,2013年699万人,2014年727万人,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人。 据统计,今年我国将近有770多万的大学专科生及研究生毕业,而2015年还有差不多200多万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以及还有一些出国留学的海归,今年同时竞争岗位的大学生就业人数几乎高达1000多万人次,这样,让大学生们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1.金融危机导致社会岗位竞争更加激烈 (1)大学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根据国家数据统计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待业人数每一年都在不断增加,而许多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员工,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不得不分析这样的局面产生的原因。 第一,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太大。随着中国政府对高校招生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大多数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也使得每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攀高。同时,毕业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应届的本科毕业生,还包括的硕士研究毕业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专科毕业生,尤其是后者,因为入学门槛的降低,在校年份比较短,使得每一年都有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这也让每一年需要选择就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因此,实际上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与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更加激烈,这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就业岗位不足。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内部机关与机构的改革、人员分流,以及各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因深化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而进行的减员增效措施,使得社会对毕业大学生的需求能力相对萎缩。金融危机出现时,对于一些私人企业、外企、制造行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的冲击是最为明显的。尤其是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危机使市场低迷,企业发展困难,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就大量减少。许多的公司、企业由于发展不景气,对于岗位的需求将会大量的减少,导致企业做出减少新员工的录取,更甚者还会出现裁员的决定。 (2)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者是正式工作中,为了适应社会与企业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需求,让大学生在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的能力。而当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一般就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行为思考以及行动能力,心理适应调整能力、组织实践与管理能力等等,其具体表现在: 第一,更为扎实的基本工作能力。扎实的基本工作能力是大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学生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让自己不至于成为离不开家的雏鸟,不会事事都依靠父母、依赖他人;加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让自己能够随时适应身边环境的变化,像变色龙一样,不会让自己轻易处于一种焦躁、烦闷的状态,能够更好地生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和自己的伙伴和谐愉快的工作,在面临着工作中的困难时不至于孤单—人,有人能够协作自己共同完成工作项目;完善自己的表达动手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社会活动,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让自己在从事相关的岗位的时候能够把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关信息科学的组织起来,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完成所负担的工作任务。 第二,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掌握更加牢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开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求职应聘能力,以便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endprint 这是大学生们在就业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核心所在以及直接因素。大学生需要在就读期间全面系统的掌握其专业的所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让其在实践中能够提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搜集与整理相关的就业信息,做到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做好工作定位,合理分析各种情况,把握机会,然后在通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后,将所学习到的方法与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开展工作,开拓出新的局面。 2.金融危机会加剧大学生的被动型失业 (1)金融危机会减少大学生的需求量 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缓慢,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也就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停产、歇业和出口贸易型的企业的出口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降低了很多等原因,使得企业对员工的招收明显萎缩,对大学生这样的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也大幅度减少。 (2)金融危机会加剧大学生的供给压力 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的冲击力是强有力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业就很困难的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所遭受的冲击是最为明显的:本来家庭负担就很沉重了,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迅速上升,家庭经济就更为困难了。而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这些弱势群体,国家是会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与扶持的。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岗位就会有所减少,而就业要面对的竞争力就更为激烈。 3.金融危机会减少大学生等待型失业 (1)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的工资預期下调 工作搜寻理论认为,工作搜寻者事先设定保留工资且在搜寻过程中保持不变,当搜寻到的工作工资小于其保留工资时不就业而继续进行市场搜寻,而当搜寻到的工作工资大于其保留工资时实现就业。其中,保留工资就是预期工资,并且在劳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工资预期会相对应的作出一些调整,大学生也会自动矫正工资预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受到严重的影响——就业形势低迷,为了能够实现就业,许多大学生都在不断降低自己的工资预期。 (2)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减少观望心态 几年前,经济发展火热,受经济局势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所供给的岗位数量削减、质量低下,其待遇和发展空间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很难令大学生满意,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观望心态稠密。 当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进行内部改革,使企业更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强,与岗位能力要求更符合的,有着强硬的职业素养的员工,以致于能够达到他们提升企业的效益,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只要是认为自己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就业,选择去进行岗位竞争,这样也减少了大学生们的观望心态。 不管是大学生工资预期的减少还是观望心态的减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们的等待型失业。在工资预期下调的时候,在大学生们放弃了寻找高收入的工资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调整心态,变得更加务实,能够更加安心的工作,使得大量处于沉淀状态或者被遗忘的就业岗位被人们激活;而大学生观望心态的减少着增加了大学生们主动就业的概率,从而,大学生们的等待型失业得到减少。 4.金融危机加大就业中结构性矛盾 (1)就业中的专业错位矛盾 就业中的专业错位矛盾即错位就业,它指的是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领域并不是其所在专业范围内的就业,简单地说就是"学非所用"。 首先,某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类的,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全,使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选择所对应的专业就业。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政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他们会根据企业内部的发展需求来选聘人才。因此,用人单位也就更加注重人才的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受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的影响,只要自己各方面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专业基础扎实,就很有可能收到企业的青睐,从而实现就业,即使是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也没有关系,这样也就导致了错位就业的出现。 (2)就业中的素质错位矛盾 就业中的素质错位矛盾即是指劳动者所具备的技能素质与产业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有些大学生在进人大学的时候,考虑到自己的就业,就会注重发展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有意识的学习其他课程,努力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就业面,让自己不会局限于所学专业来就业。这让大家看到的是大学生们使自己的"专业"反而变成了"副业",这也明显的体现出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素质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