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宁愿死也不找你们帮忙岁男孩不堪


  作者:妈队 来源:画啦啦少儿美术(ID:hualala61)
  前两天,妈队看了一档亲子谈话节目,节目中一个儿子谈到他的心理阴影,说小时候母亲有很多不尊重他的行为,让他非常不快乐。
  节目中,他数度落泪,希望妈妈能听到自己的委屈,可没想到妈妈不以为意,甚至不耐烦地打断他:「能翻篇吗?你就不能豁达一些?」
  一句话,像一盆凉水,把儿子的心彻底浇凉了,淡淡地说了一句「算了」。
  那一刻,妈队隔着屏幕,都为这个孩子感到心酸。很明显,这位妈妈没有意识到:打断孩子,就是一种不尊重。拒绝倾听,就是在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伤害孩子。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青海一名15岁的男孩,因为不堪同学欺凌自杀了。
  在他留下3封遗书中,记录了他被同学霸凌的细节:打开水、倒洗脚水、勒索,甚至时不时就被殴打到头昏眼花。
  他不是没有向家人说过这些。在自杀的前一个月,他曾逃学回家告诉父母被欺凌的事。但当时父母不以为意,反而责骂他擅自回家,将他送回了学校。
  之后男孩再次逃学,父母还是一个劲地劝他赶紧回去上课,就是这一次,小陶选择了服毒自杀。
  后来,看到遗书后的小陶母亲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如果那个时候,能真的听进去孩子的话,听听他为什么冒着逃学的惩罚也要回家,了解他心底的恐惧,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说到底,悲剧发生的背后,都是因为这对父母不曾好好听听孩子内心的呼救,将孩子的生命无情地扼杀了。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比起不会好好说话,不会好好听话是更多中国父母的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是圈里出了名的"虎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强势。
  每次孩子说话以"我想"、"我要"开头时,朋友总会等不及他说完就开始反驳他,或者想办法阻止。
  表面看来孩子很服管教,朋友叫他去洗碗、去写作业,孩子几乎不会扭捏或反驳,会很顺从地去做。
  但暗地里,孩子却会用各种"恶魔"行为发出抗议。妈妈交代的事情,他常常都搞砸,比如洗碗故意洗得很油,写作业又错题一大堆……
  直到有一次,孩子跟爸爸袒露了:因为妈妈总打断他说话,不尊重他,所以他要通过破坏的方式发泄不满。
  别以为粗暴地给孩子灌输道理是教育的捷径,实际上,我们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位网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小时候每当她有什么做得不好,还未解释,父母就会认定是她的问题。
  比如,因为头痛考试没考好,父母说是她不认真复习;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到了,说是她自己不懂避开。
  慢慢地她不再和父母袒露真实的心事,遇到困难也不会向他们求助。
  过去的三年,她一直在还网贷,每个月7、8千的工资,要还近六千块的负债,还要交租、要吃饭。
  这三年里她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跟身边所有的同学、朋友都借了个遍。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她患上了抑郁症,她甚至一度想过去死。
  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想过找父母帮忙,因为"怕说了反而被嫌弃自己无能"。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倘若能找到救赎,谁又愿意独自承受煎熬?
  不找父母帮忙,恐怕是孩子早已心灰意冷。
  妈队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愿意在孩子遇到困境时,挺身而出为他挡风遮雨。
  可是,如果孩子宁愿坠入前方深渊也不愿意伸手让我们拉一把,你说,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呢?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说过:"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创造有向上。"
  被倾听也是一种被看见的形式,能被听见的孩子注定更幸运和幸福。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读小学3年级的小女孩,有段时间一直吵吵着怕鬼,不敢自己单独睡。
  每次妈妈都安慰她"世界上没有鬼"。有一晚临睡前,女孩又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自己很害怕。
  爸爸没有敷衍她,而是问她:"那个让你害怕的鬼长什么样?"女儿说:"是黑色的看不见,一看他就消失了。"
  然后爸爸又继续跟她聊了很久,最终得到了一条重要信息:女儿经常在放学的路上遇到这个鬼。
  这引起了爸爸的警觉,一连几天,他都提前去学校外边等着孩子放学,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他看到一个带着黑帽子的中年男人在跟踪女儿,爸爸果断报了警,但事后却后怕不已:如果那一晚,他也和妻子一样,只简单安慰孩子几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想都不敢想。
  而这位爸爸,是位什么样的爸爸呢?
  孩子的妈妈说:
  他在日常生活中,永远有耐心听孩子胡说八道;
  他永远不会随意的否定孩子,哪怕从不假思索的常识来看,孩子说的话有多么荒诞不经。
  孩子天生是信赖父母,更愿意跟父母分享的。但愿有更多的父母能像这位爸爸一样,不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能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南部的一个乡村院子里,有一个男孩,常常会开心地对着月亮跳呀跳。
  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男孩指了指月亮,兴奋地说:"我要到月球上去!"
  妈妈为儿子的想法大吃一惊,但还是默默听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并笑着说:"很好啊,但你要记得回家吃晚饭哦!"
  很多年以后,这个小男孩成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美国人,而他正是阿姆斯特朗。
  试想,当初那名妈妈没有倾听儿子的梦想,而是还没等他说完,就让他"别做梦了",还会有后来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吗?
  所以说,我们别以为孩子小,说的话荒诞无稽,就急于去否定和制止他。
  倾听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支持他向上的力量。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面对孩子的表现,指导、帮忙解决问题,或者阻止孩子,是我们的第一反应。
  换句话说,倾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听见、被理解,也是需要技巧的:
  1、 在批评孩子前别忘了先问"为什么"
  很多家长说,有时看到孩子犯错,自己就会着急上火地批评孩子。
  但这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孩子没有机会解释,我们很可能会误解他。
  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里,爸爸回家之后,看到地上一片混乱,麦片堆满了客厅,而两个孩子正在地上吃着麦片。
  看到这种场面,爸爸忍不住要发飙。可他还是忍下脾气,先问女儿是怎么回事。
  女儿解释道,是因为弟弟饿哭,自己想要照顾他,于是倒出了麦片两人一起分享。
  听到这里,爸爸明白了女儿并不是要故意捣乱,而是想要帮助弟弟。一片狼藉背后,是孩子的善良和懂事。
  最后,爸爸纠正了孩子乱拆麦片的行为,也肯定她的正确行为。
  所以说,下次遇到孩子犯错时,别急着训斥,不如先问问孩子"为什么"。
  2、正向回应孩子
  那么,听完孩子的述说之后,怎么回应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并且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呢?
  在这一点上,胡可的「我知道,但是」句式一直为人所称道。
  在节目《妈妈是超人》里,当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为害怕哭泣时,胡可第一时间拥抱他:
  "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当小鱼儿想把不属于自己的玩具带走时,胡可这样制止他:
  "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这是规则。"
  一句"我知道",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理解和关切。一句"但是",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更重要的是,妈妈及时的关注和温和的回应,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妈妈始终能听到他的声音,理解他的情感,接住他的需求。
  我一直以为,这世上再没有一份工作,比做父母更难的了。
  我们小心翼翼,生怕孩子不能成长得很好,于是不得不努力去学习、去反思、去调整自己。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曾说:
  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且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解释这个世界。
  比起让孩子听话,听孩子把话说完,才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吧。
  本文转自画啦啦少儿美术 (ID:hualala61):①免费儿童绘画课 ②实用幼儿园手工攻略 ③每天分享艺术启蒙干货,宝妈的育儿神器。
网站目录投稿: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