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魏晋诗词中的七夕情结


  我国历史上,从汉末直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豪门大族拥兵割据豁。
  王室贵族争权杀戮,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北方胡人趁势兴兵大举进攻中原,进一步扩大了战祸的规模。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随后两晋短暂的统一仅维持了51年便又分崩离析。北方先后有16国割据,后又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更替。在南方则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的政权变换。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战乱频发,社会生活动荡,朝不保夕。因此,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一改秦汉时期的乐观进取,开始变得保守内省同时由于在连年的动乱中生命如草芥,面对人生的兴废无常,人们转向对生命与个人价值的重视,同时文人追求放荡不羁的生活,蔑视礼法,张扬个性,后世称为魏晋风度。
  在这样的世风下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都烙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许多前代流传的故事、传奇也在这段时期得以完善和改变。牵牛织女的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前面我们说过在魏晋南北朝时,牵牛织女的传说已经与人们的节日习俗逐渐结合而固定下来,成为深人人心的爱情故事。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许多新的要素也被加人了故事中,使这一传说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大大增加。
  在我国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表达往往得不到正常的表达途径,文学作品中以歌颂爱清为主的题材也受到了压制。因此,人们便经常借助传说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祝福,其中牵牛织女的传说故事便是常见的题材之一。常言道"诗歌言志,在魏晋时代,由于社会生活动荡许多家庭分离破散,夫妻离别不知所终。文人们在生活中不免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的倩感故事,自然会笔由心生,创作出许多关于爱情的妙文佳句。其中有很多便借鉴牵牛织女的神话来直抒胸臆。以此为开端在中国诗耿史上产生了宏大的‘牛郎织女"系列。与前代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牛郎织女诗词着重写的是离别之情,往往具有一丝哀愁。诗人们咏叹牵牛织女‘限河梁、 "遥相望,的相思之苦,表现他们"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的会短离长,抒发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悠悠情怀。
  在这一时期牵牛织女文学作者中,不乏一些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三国时期曹氏父子之一的曹巫所写的《燕歌行》中。
  我们可以见到以下几句诗词:‘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在这首诗中诗人面对被银河所隔的牵牛织女,发出了"你们有何罪过竟被这样隔开"的感慨。另一位以《七步诗》闻名的曹氏诗人曹植也在诗歌《九咏》中写道:临回风兮浮汉诸目牵牛兮眺织女。
  交有际兮会有期,磋痛吾兮来不时。诗中也抒发了对牛郎织女分离的同情和叹息。可以看到,这些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经历了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体验了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心中那一丝柔清也只能留在诗中空自感怀。当然更多的诗作出自风流才子之手,南北朝时期更是涌现出了大量以七夕为主的诗句。宋代文学家谢惠连(七夕咏牛女诗》曰:落日隐搪楹升月照帘拢。团团满叶露,浙浙振条风。蝶梦恒栩栩,终年翎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沽旷清容。弄抒不成藻,耸髻( P翻佩)鹜前踪。昔离秋已雨,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款情难久棕。沃若灵驾旋,寂寞云握(wo握)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诗人在‘七夕睹景生情,叹息牛郎与织女的美好爱情不得圆满。还有替织女代言,抒发思念之情的宋代诗人,非怨抒抽劳,但念芳菲歇在诗中作者以织女的口吻,倾诉内心情感。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见到,牵牛、织女已经成为诗人们表现爱恋和思念之苦的一种突出和常用的意象,同时也说明了"七夕故事在这一时期的逐渐定型除了描写牛郎织女传说的爱情主题外在魏晋时期的牛郎织女诗歌中以描写七夕节为主题的也不在少数。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过七夕节的风俗已经流传许久,成为固定的传统节日。民俗流风所及,七夕也成了六朝诗人们作诗的热点题材。其主要内容除了歌颂牛郎织女外还包括各种节日习俗如七夕穿针,网瓜等等,将风俗活动融人情感之中,别有一番韵味。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歌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南朝梁诗人刘遵诗作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都描写到了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其中以南朝梁诗人柳挥的<七夕穿针》最为传神。其诗如下:代马秋不归,淄执无复绪。迎寒理衣缝,迎月抽纤缕。的砾抽娣光,连娟思眉聚。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阴稍已多,余光亦难取’魏晋时期多战事,诗中描写了丈夫从军异地,正当七夕妻子在家独处闺中,为丈夫缝制征衣,这就使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寄托相思之愁,使民俗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诗的结尾感叹牛郎织女相会之短暂,而自己比之尚且不如。于是本诗便将人间离别与天上神话结合,用世间凡人之愁契合天上神仙之思,别有神韵,耐人寻味。
  在前面我们曾谈到,魏晋风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正所谓魏晋名士风流,当时的文人们在生活中率性而为、潇洒不羁,产生了不少奇人趣事即使以现在的标准看来也称得上是标新立异。在这些趣事中有一些就与七夕有关。在汉武帝时民间就有七夕节‘曝衣"的习俗,正如《太平御览》所录中《韦氏月录》记载:七月七日晒曝,革裘无虫。人们在七月七日将自家的衣物被褥取出晾晒在露天庭院,一方面可以避免织物生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卫生。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世说》日: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农服隆乃仰出腹卧,云:‘晒书这位郝隆先生在七夕这一天见到邻居晾晒农物,于是兴之所至袒胸露腹地仰卧在庭院中说道自己这满腹经纶也晒它一晒。以今天的观点,这位郝隆先生算得上是一位无厘头搞笑的大师。另有《竹林七贤论》记日:阮咸字仲容,籍兄子也。诸阮俱世儒学,善居室内足干财,唯籍一巷,尚道业,好酒而贫。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曝衣,诸阮庭中烂然莫非娣(tf提)锦。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标大布犊鼻挥(kon坤)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共尔这位阮咸先生比其前而的郝隆有过之无不及,也算得上是一位好拿自己开侧的文人,看到乡亲们在七夕曝晒的都是续罗绸缎,虽然知道自己家徒四壁却也回去翻出一件粗布破裤晾出来还唯恐别人不知似的挑在长竿卜说自己也不能免俗,一块晒晒罢了实在令人哭笑不得。看得出来此人虽穷,但并未失去生活的情趣。这些名十所行之事看似荒诞不经,颇有些行为艺术的味道,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对自己学识、境界的自信。试问现如今那些自认为引领社会潮流,处处与大众格格不人的弄潮儿,有几位如古人这般自信而乐观?想来实在值得我们现代人汗颜。正是这些行事潇洒的魏晋名士,为历史上的七夕平添了几许幽默明快的色彩。
  魏晋风度作为我国文化史上别拘一格、率性潇洒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森严的文化环境中有着独特的魅力。牵牛织女传说在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下不光故事情节随着民间的流传日渐丰满,其内杨也有了更深一步的开创。同时随着诗人们的传颂,传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可以这样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牵牛织女传说就像一个正当豆栽年华的少女虽青涩但不失活泼蕴杨着生机勃勃的魅力。
网站目录投稿: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