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习近平为改革想招为改革发力


  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几个方案和报告,涉及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会议既有改革工作的总结,也有改革形势的分析;既有当前重点改革任务的部署,也有下一阶段工作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思维和决心勇气。
  新华社评论员评论说,船行中流,不进则退。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会触及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会遇到越来越多错综复杂的既得利益羁绊。正所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层层叠加的新老问题、前后交织的新旧矛盾固然庞大,但党中央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决心更大。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就没有冲不破的藩篱,克不了的难关。开弓没有回头箭,攻坚正在进行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运用到改革任务的贯彻落实中去,从实施方案到实施行动,从督促检查到改革成果再到宣传引导,把每一个环节都抓到位,必将聚起实干的磅礴力量,做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夯实成就梦想的道路。
  李克强:真正打造现代政府
  8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并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从过去习惯审批"画圈圈",到不断自我消权,进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自我革命"。李克强强调,今后越向纵深挺进,越要啃"硬骨头"、驱"拦路虎"。必须"痛下决心",持续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真正打造现代政府。
  李克强分析称,当前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下行压力很大,但就业形势却始终稳定,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直接带动了600万新增企业注册,与上千万就业人数的增长。新注册的600多万企业已经拿到市场入场券,必须抓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市场主体真正能留得下、存得活、长得大。在李克强看来,简政放权这场"自我革命"必须向纵深挺进,"放"与"管"要协同推进。否则,若想稳增长、保就业,就可能走回过度依赖投资的老路。
  央企负责人薪酬不能脱离基本国情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18日审议的《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将拉开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大幕。各界普遍期望,借助这次改革,部分央企负责人脱离国情实际的高薪能降下来,"又富又贵"的"跨界待遇"能够被改得更合理。
  新华社评论员评论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上一轮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改革曾经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今,掌握核心资源的央企,许多效益被公众认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经营红利。因此,央企领导像外企、民企的高管那样拿超高薪水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国企、央企负责人既拥有比较高的行政级别,又领取高薪酬。此外,一些国有企业中还长期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不仅违背央企的国有资产定位,甚至直接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人们期待,本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会遵循市场化的根本原则,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由其经营业绩和贡献大小合理决定,让有能力、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的人才拿到相适应的薪酬。同时,企业领导尽快实现"去行政化",回归企业家本质。人们相信,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会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根本使命,正确对待、积极支持此次薪酬制度改革,实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大目标。
  "减税养老"意味着什么
  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终于落地,税收优惠将扩至商业养老保险。这也意味着,我国酝酿已久的"减税养老"将正式实现。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允许投保人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减税养老"的最大利好体现在哪儿?何时能真正来到普通人身边?
  专家指出,政策落实的沉浮,根源在利益"博弈"。税收征管、行业监管、地方政策都会对个税递延养老险有所牵制。按现有政策,个税一旦递延,未来补无可补,造成税收流失,该如何处理?即便税收政策实现了调整,以现有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而言,税收部门根本无法跟进追踪,诸如"谁买了保险,谁领了养老金"这类信息。要想掌握这些数据,保险公司、银行、税收、财政、民政、社保这些系统平台至少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保险新"国十条"是一个好骨架,但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还需跨过多个沟坎,建议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尽快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相关细则予以明确,明确税收优惠的税基、比例以及相关监管措施,保障百姓"老有所养"。
网站目录投稿:慕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