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Psycho logical Capital)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是借用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如同人的物质资本存在盈利和亏损的问题,人的心理资本同样存在盈亏,即正面情绪是收入,负面情绪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便是盈利,反之则是亏损。人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就是其心理资本能否足够支撑他产生幸福的主观感受。 心理资本在业界已被看作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在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路桑斯教授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的概念和理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掌握帮助员工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主要强调了采取科学的方式去引导、帮助人们面对和疏导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人本理念,把对员工的关爱作为企业管理和运营的重要工作。2008年8月,我们全面启动实施PCA项目(员工心理资本增值项目),作为对员工关爱工作的深化和延伸,从而实现员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目标。 走进PCA PCA:即心理资本增值,是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的英文缩写。作为项目名称,PCA还包含另外两层含义:一是Passionate、Confident、Aggressive(激情的、自信的、进取的),指员工个人的激情、自信、进取状态;二是Positive Culture Atmosphere (积极文化氛围),指企业和团队的积极氛围。 我们企业究竟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通过大量、深入、广泛的员工调查发现,一是员工存在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但主要是思想压力,且思想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二是员工关注薪酬福利但更关注成长进步。他们能够接受工作繁重和薪酬下降的现实,但迫切需要心理安慰。这是我们企业面临的非常现实的员工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传统的EAP(员工帮助计划)是组织从心理层面为员工提供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被证明是解决工作场所影响员工绩效及相关问题的最佳方案。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拥有EAP。但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倾向于舒缓员工压力、解决心理困扰。而近年来,随着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多数员工处在"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需要层次上,对心理关爱的起点要求也高。另一方面,心理问题相对敏感,员工容易产生顾虑甚至抵触情绪。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正面命题,如何营造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我们将项目确定为"员工心理资本增值",它是EAP在企业中的创新。 心理资本包含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强调的是,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对目标锲而不舍,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能理性为成功实现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希望);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具体化,设计了期望、比较、兴趣、交际、接纳、慷慨、宽容、锻炼、睡眠、感恩等十大元素。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以及本公司人员的心理特征,项目的一切要素和出发点均聚焦于人文关怀,从积极、正面的角度,采取各种现有的以及创新的形式,引导和促进员工心理素质的提升。 我们设计十大元素作为心理资本的内容,并且把"期望"排在十大元素之首。因为幸福是满足感,满足是期望的实现。人之所以痛苦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个原因是现代人追求体验需求。也就是说我们从过去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上升到了体验需求。但体验为什么会带来痛苦呢?因为所有的体验都是要冒风险的,而风险的出现带来的就是痛苦。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比如,一名员工在PCA培训中就提出,他最大的困惑是恋爱总不成功。也有一些员工讲,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七、八次都找不到感觉。这追求的完全是体验。所以我们认为期望值的管理是非常奥妙的,在员工的心理资本方面或者是幸福感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十大元素之五"接纳",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都如意的,但一定要去接纳。做一件事情要获得成功,通常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客观的,另一个是主观的。可我们往往对主观可控的因素不努力,而对客观不可控的东西却拼命地加以控制。其结果是客观不可控的东西控制不了,而主观上可控制的不予控制,结果出了问题。 PCA项目实施 为了保证PCA项目在全体员工中深入人心,我们严格确定了"业余时间、自由参与、心境轻松、高度保密"的四条原则,并以"幸福加油站"为项目口号,采取多维互动的运作模式,努力实现员工"走进快乐银行,管理心理资本,提升增值能力,追求幸福人生"的最终目标。 1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宣传载体逐步导入理念 PCA项目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如员工沙龙、名师讲坛、体验之旅、影视赏析、全员培训、心理咨询、危机干预、PCA空间(即内部专题网站)等,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参与互动,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帮助员工实现心理资本增值。 我们邀请心理学教授、婚姻家庭研究专家等知名学者,分别做了主题为《职业心理健康》、《合理饮食与身心健康》、《活在爱中的秘诀——爱与亲密的心理解读》等讲座:公司领导也亲自授课,以《一个大写的人字——也许是幸福与不幸福的源头》为题,与员工分享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启发大家对幸福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婚恋情感"主题沙龙——幸福"双人舞",邀请国际家庭婚姻指导培训师,分享成功婚恋经验,探讨恋爱婚姻的秘诀。"当幸福来敲门——光影流年中的心灵之旅"沙龙活动,通过对《美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士兵突击》等经典影视片片段的解析和分享,带领大家体会"心理资本"的奥秘。 体验之旅是PCA项目的一个创新 活动,采取户内外活动与感官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强调参与者自身的感悟与自我实现。如首期活动组织了西餐制作体验,通过制作西餐作为增强与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纽带,以及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此外,组织员工走进希望小学,感受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让参与者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洗净心灵窗口浮尘的机会,激发关爱和感恩之心。 在组织各种活动的同时,PCA项目还以"心理资本开发与提升"为核心,开展了包括全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在内的分层次、多系列全员心理资本系列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全员心理资本增值、幸福能力提升的目标。此外,PCA项目借助"幸福e站"电子期刊、"幸福无限"宣传短信、PCA手册和PCA专题网站等宣传手段和平台,润物细无声地把PCA的知识和理念渗入员工心中。如在春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有针对性地向员工发送专题期刊或短信,传授在特殊节日里对自我和他人表达关爱的技巧,使PCA逐渐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2形成PCA多维互动运作模式 PCA既是组织行为,也是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只有形成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多维互动模式,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在项目启动之初,是组织行为,这是PCA项目的"大循环"阶段。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由企业主导自上而下地推动,唤醒员工对心理资本的认知和重视。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逐渐演变为群体行为,这是PCA项目的"中循环"阶段。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这时,员工掌握了提升心理资本的一些方法,并能够形成群体互动,即民间自发组织PCA活动。如在员工中评选"幸福大使",由他们在员工中传播PCA知识,组织PCA活动,充当"布道者"的角色,从而进入"中循环"模式。 当项目继续推进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PCA将成为员工的个体行为,员工自觉参与到心理资本提升活动中来,实现"人人都是PCA大师"。达到"微循环"模式,这也是PCA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 这三大循环相互依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了PCA项目的多维互动运作模式。 PCA项目成效 PCA项目是公司在员工心理资本增值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实践,从长远来讲,PCA项目的关键不在于组织多少活动,而在于导入一个概念,培养一个意识,分享一套方法,形成一个习惯。 1员工用开放的心态接纳,达到了自我提升的目的 PCA项目以其创新的项目定位,丰富的活动形式,贴近员工需求的项目内容,得到了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踊跃参与和热烈反响。自PCA项目启动至今,覆盖率已达100%。从每次活动后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来看,员工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都达到95%以上,非常满意的比例高达80%以上。 随着PCA项目的逐步推进,员工对PCA也是津津乐道,员工对每次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由于PCA活动主要在公司本部举行,并且大多在业余时间(主要是晚上),许多在区域分公司特别是市区外偏远地区的员工,下班后顾不上吃晚饭就赶来参加,为此,我们在活动现场特意准备了茶点。 通过现场参与名师讲坛、沙龙等活动,使员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地发现和抑制不利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据统计,现场参与员1500多人次,另有不同数量的员工通过同步的电视电话系统在各个分公司参与了活动。员工接受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包括电话咨询、面询等)241人次,对有抑郁倾向的员工成功干预44人。 PCA在公司内的传播和影响日益扩大,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词汇,并作为建立积极心态、追求幸福人生的代名词。"今天你PCA了吗?""我需要PCA"等已经成为了员工的口头禅。员工对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再讳莫如深,而是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和自我调节。员工在每次活动后的调查问卷中都留下了最真挚的感言:如"心中的结一下就解开了,感谢PCA给予我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期待下一次相约。" 在沙龙和一线调研的座谈会上,有些员工颇有感触地谈到,正是参加了PCA的某些活动,促使自己将学到的方法付诸行动,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员工小杨说,他看了PCA"重阳节敬老"主题的电子期刊后,主动打电话问候家乡的长辈,后来回老家的时候,他还用心挑选礼物送给长辈们,让家人感受到他懂事了,使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和睦,这小小的心理改变换来了亲人的赞赏。 2企业内部人文环境明显改善 从2007年起,我们制订实施了《企业和谐人文环境指标体系》,该体系通过20个量化指标测评公司内部人文环境的和谐程度。据2008年度《指标体系》测评结果显示,公司得分81.41,较2007年提升了3.87分,内部的人文环境状况从"比较和谐"迈入"和谐"状态。这说明PCA项目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果,有效推动了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3PCA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PCA项目在公司内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PCA项目的创新理念和内容,特别是心理资本应用的多维互动运作模式,引起国内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极大兴趣。大家普遍评价PCA项目是打开中国EAP发展的新通道,开拓心理资本应用的新天地,引领中国EAP事业发展的新潮流,打造中国EAP领域的新标杆,对心理应用行业的拓展和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经验。 深圳是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深入,深圳人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加大,心理受挫的机率增高,心理障碍者也日益增多。同时,深圳是移民城市,在多元文化的>中击下,人们容易感到不知所措而产生焦虑。因此,PCA项目的创新理念和积极尝试也得到了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我们协助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心理关爱活动,有效促进了深圳心理关爱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