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与构


  摘要: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这样的战略,要根据我国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际情况,以提高我国各个领域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和培养高新科技人才为中心,进行科学家、高科技人才、工程师和高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计划,注重在科研一线培养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以不断完善我国的科技储备人才队伍的培养计划,这是我国进行下一步发展不能跳过的重要步骤。本文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究,旨在更好的为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 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建设
  一、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概述
  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提高我国的人才储备总量,达到既定的人才储备组织目标,实现人才资源可持续增长。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源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来获得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现状,来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管理效益,获得各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其目的可分为两点,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实现我国现有人力资源的宏观调配,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进行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就要从高职院校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多个特点入手,通过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创新改造,提高人才培养效率。首先是确立创新性办学模式,让高职院校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达到依附区域、紧贴产业、挂靠行业、融入企业的效果;其次是提高资源集聚的利用效率,高职院校要整合人才培养资源,尽可能地发挥产学研结合的集聚效应,提高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率;再次是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及考核机制,以相关领域的需求为指导培养人才,重点关注个性化、认可度、成效性和稳定性;最后是展开社会评价制度,把社会评价引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策略当中,健全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和区域产业管理层面相互配合的社会评价制度。
  三、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的内容
  1.充分利用地域开放的资源优势
  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把培养人才的资源最大程度地聚集起来,发挥人才培养资源的集聚效应,形成专业化的学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和适应行业的能力。形成企业和学校的联动培养模式,让企业项目进入学校,实现企业和学校资源和设备的共享。
  2.加强学校与区域产业合作互动
  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学校与区域产业的合作互动。一是学校要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对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选择等方向进行创新,形成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对接办学机制。二是要在企业中开展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活动,把更多的相关企业整合到这一教育集团当中,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的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元素,对校舍、师资、经费、设备进行调剂,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资源整合。积极开展区域的项目沟通、信息交流、问题研讨和项目商定等活动。
  5.加强学校与境外不同载体合作办学
  学校要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关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效率。一是通过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等经验。二是加强和境外同行学术方面的联系,寻求对外交流的更多渠道,更加关注国际性专业会议的召开,邀请国外同行进行讲学等。三是加强对境外教育模式的学习,在学习借鉴境外先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注重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创新。
  4.加强"五个平台"的建设实施
  (1)建设更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学习平台。首先是以各个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主线,选择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反响优秀的辐射专业进行联动建设,扩大专业课程学习平台中学习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品牌专业。其次是创新
  "工学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工作过程"等特色教学模式。最后是有重点地进行重点课程、招牌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
  (2)建设更加开放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管理平台。第一,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相关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第二,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来源渠道,按基础课程教师主要来自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逐步加大企业来源比重、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的结构比例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第三,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基点,继续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工学结合合作项目、专题性境内外进修等,从内涵上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3)构建社会化的生产实训基地平台。首先是创建一个新的产学模式——"企业进校",重点关注专业与企业的联动效应,逐步加强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频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是实行"一校多制"的内部运行新机制。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资金和资源创新和推广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是巩固社会化校外实训平台的"双介入"。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就此渠道进行沟通交流,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第四是承担社会性职业培训与鉴定任务的"服务外包"。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除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必须承担起社会服务责任,包括技能培训、鉴定、大赛等任务,直接面向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4)整合区域化社会资源的研究平台。一是了解区域产业发展动向,及时反映需求变化,提供产业以及行业企业最新变化情况;追踪高技能人才在区域行业企业一线的实际状况,及时反馈市场印象、岗位评价以及适应程度,为院校提供相应资讯。二是引进企业项目入校。以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为平台,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以促进产学研三结合。三是关注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走势,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开展相应的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项目,推介典型成果。四是组建文献资讯机构,充实相关职业领域研究资料,扩大学术信息收集范围,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资讯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共享度。
  (5)建立服务型全国技能大赛训练平台。借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以全国技能大赛活动为风向标,—方面积极开展创新培养模式的教改活动改革,并结合大赛活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突出实践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案;另一方面依据专业以及专业群的自身优势条件与可利用资源,组织进行相关技能训练活动,并逐步实现技能训练与课程建设的制度化。
网站目录投稿: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