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是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的文化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服务方式与手段的创新,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措施,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的作用,让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更加制度化、社会化。 【关键词】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创新 一、当前文化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过去五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文化消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根本动力。我国文化志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为引导基层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地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观、社区服务中心等文化场所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他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力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有效缓解了政府力量的不足,但是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文化志愿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文化志愿活动能否组织好、开展好与文化志愿服务的科学合理与否密切相关,需高度重视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创新。 1.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当前,由于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同度低而缺乏积极参与,造成志愿者组织中志愿者的来源过于单一化,以学生、退休人员为主,群众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的志愿者,但知识型、业务型的志愿者较少,不能满足較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加之志愿者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志愿者服务不够专业规范。导致目前的志愿服务缺少统一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的管理,影响了服务效果。加之我国的志愿服务经费比较欠缺,限制了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属于无偿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在现实的文化志愿服务过程会产生很多的费用,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对志愿服务投入不足,资金的短缺会严重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志愿者的热情,使很多的志愿服务不能长期或深入的开展。 2.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志愿服务缺乏持续性。目前文化志愿者的激励评价体系不完善。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激励方式仍然停留在政治引导和精神鼓励的阶段,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导致文化志愿者缺乏成就感,志愿者经常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参与,致使服务缺乏持续性和人员流失率过高、认为从事帮助别人的志愿活动乃是奉献而不是收获,过于注重志愿服务的形式和自己的付出,而缺乏对受服务者的了解和实质性帮助,缺乏长期服务的观念,没有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后期的跟踪,降低了文化志愿服务的效果。 二、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与创新的建议 1.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是全社会参与的服务于全社会的一种公益性活动,政府应该作为该地区志愿服务的主导者,出面组织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很多社会志愿者组织都面临着资金匮乏,志愿服务活动难以长期开展的尴尬困境,在资金的筹集方面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政府支持、社会赞助、企业捐款和个人捐款等都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志愿服务管理需要资金的支持,建立健全各种规范制度,加大政府拨款力度,充分利用民间各种资源,规范资金和资源的使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保障文化志愿服务的高质量运行。建立多渠道招募制度,开发不同的志愿者人群,可以建立高效的、多渠道的招募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的知晓度和关注度,吸引公众参与。 2.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的管理与保障机制 目前需要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与保障制度,对社会中的文化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提供不可缺少的支持。首先,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法律建设去规范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应该涉及对文化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法律援助、政策保护、资金保障以及立法支持等多个环节。通过文化志愿服务的立法去提升人们对文化志愿服务的认知;其次,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与引导,助推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高;再次,构建完善的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志愿者的激励评价体系。对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以此支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并且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加以表彰;社会的认可可以激发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热情,增加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最后,还应针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去动态调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形式与运作机制,有效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稳定发展。 3.加强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服务质量 培养和打造志愿服务团队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注重提升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素养,注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由于从事文化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牵涉到多个领域,对志愿者的知识积累与多方面能力要求很高,比如公共文化机构阵地管理知识、图书管理和借阅知识、博物馆管理与讲解知识、文化活动与策划知识等等。因此需要培养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技能。服务组织单位应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更好的服务好群众。另一方面要培养文化志愿者的志愿精神。让志愿者多参加志愿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文化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荣耀感和使命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志愿者团队。 4.实现文化志愿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文化志愿服务资源向基层地区倾斜,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专职人员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文化工作开展难以取得成效,部分群众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能够享受的公文文化产品较少,需要文化志愿服务的支援和帮助。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文化志愿者拓宽服务范围,建立服务网络,以服务文化弱势群体为侧重点,志愿者要与当地文化站建立定点服务关系,培养一批当地的文化志愿者,不断扩充文化志愿队伍,从而采取文化志愿者就近服务原则,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发展文化志愿服务 网络传播范围广、受众多、不受时空限制、宣传成本低、见效快,目前网络技术手段在文化志愿服务中的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志愿组织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方便文化志愿者的报名、以及对文化志愿者的网络化管理。文化志愿者可以充分通过各类网络技术手段对志愿活动进行安排和协调,提升志愿者组织的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有助于志愿服务的意识的传播,形成先进且独特的志愿服务文化,尤其能够影响广大青年大学生,使更多的青年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文化志愿服务要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一切活动开展的出发点。 文化志愿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式,文化志愿服务在对社会提供文化服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志愿者的人生价值,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与创新的探索,有助于引导文化志愿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