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从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11.04%。旅游业的兴盛可作为一个天然的宣传窗口,有利于联动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不仅仅促进经济发展,也为我国就业情况做出了贡献。数据显示,全年全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因此,各城市均把发展旅游业提上了重要日程。国庆长假,重庆以3859.61万人次的入境人数跃居2019十大国庆旅游城市的榜首。这虽然已经不是重庆第一次名列前茅,但在各大城市积极竞争旅游业的情况下,重庆入境游客居然高出第二名武汉近百分之七十,说明其在城市管理和旅游规划方面愈加成熟。 一、重庆发展特色旅游的成功经验 1.网上流量转化真实客流量 如今的网红城市再不是意外的昙花一现,而是从大数据分析开始,各地扎实开展的整套营销策划的结果。其中不仅包括创意,网红达人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市民的广泛支持。重庆的洪崖洞,以其与《千与千寻》的夜景相似成为卖点。在灯光点缀下的洪崖洞,充满时尚感和镜头感,符合年轻游客追逐的"打卡型旅游"特点。即使努力彰显个性的照片开始变的千篇一律,游客也仍旧乐此不疲。另外,火锅是聚餐提议永远不会被否决的一项。像是奶茶,螺狮粉一样,在社交媒体中,它们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流行文化。以火锅为主角的重庆美食,逐渐开始坐上"C位",并联动重庆其他特色小吃,给重庆贴上了最简单也最容易吸引流量的美食标签。重庆找到了城市独特又吸引年轻人的文化符号,在"抖音"等热门短视频平台以及综艺电影等大众传媒平台利用明星网红达人效应扩大宣传,使这些文化符号成为热议对象。打通各渠道的全面宣传使"去看看"的心理暗示已经种在具有购买力和购买欲的年轻一代心里。此外,重庆出入境交通发达,城内物价较低,对于各个消费阶层都十分友好,这些元素均构成了这一成功营销闭环。 2.夜游经济成为新的消费选择 以往的旅游市场往往关注游客的日间活动。随着城市景观建设的升级与旅游方式的多样化,夜间旅游业态日益丰富,激活了城市空间,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消费选择。夜晚的休闲调性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夜间旅游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中国的夜间消费实力如今已不可忽视。在重庆,三分之二的餐饮营业额都是在夜间实现的。以江北九街为例,作为重庆夜间旅游的典型,节假日高峰超过6万人次,年营业收入突破30多亿元,并带动一万余人就业。与其说是重庆商业氛围带动了夜间消费,不如说是重庆恰好符合了現代游客崇尚且习惯的生活方式。夜游经济的收益不围绕门票,而是围绕关联消费,包括餐饮、娱乐、演出等,甚至包括对于"夜拍"效果更好的手机的需求。在城市之间餐饮娱乐逐渐趋同的当下,重庆自身的巴渝文化、美食文化和建筑文化是在流光溢彩的照片视频背后真正吸引游客的内涵。当然,夜间街区拥挤,人员构成复杂会加大城市安保的管理难度。此次十一长假期间,重庆警方多次发短信提醒市民错峰出行,市民也纷纷热情配合,对于外地游客的友好程度可见一斑。夜间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结果。一直以来,夜间的繁华程度显示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如今的夜游趋势,彰显了我国居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而重庆,搭着这班"夜游"的快车,城市发展更是迅速上了一个台阶。 3.红色旅游为游客带来新体验 正值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年红色旅游更加火爆。重庆有400多处保存良好的抗战遗址和名人故居。此次国庆期间,全市20处红色旅游的景点景区共接待游客85.63万人次。红色游客中以学生和老人为主,而这二者都会以家庭为单位出游,注重旅游路线的连贯性和深度。从大环境看,大部分重庆的红色景区和山水风景融为一体,细分下来有沙坪坝歌乐山抗战风景一条街以及著名的"红岩联线"等具体旅游线路,延展开来这些红色旅游能与重庆市区的时尚感城景和烟火气夜市构成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这些都是历来走红色旅游路线的老城所不具备的。不到一周的短暂出游,既能符合老人怀旧的情怀,又能对中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还能迎合年轻人追求的热度。重庆能成为国庆期间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理由不言而喻。 二、发展特色旅游的启示 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从重庆国庆期间旅游热度看,要加快旅游业态的发展,就要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依据城市发展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加强自身优势的打造,提高市场竞争力。 1.打造网络经济产业新业态,推动新时尚旅游消费 "互联网+旅游"使旅游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年轻消费者作为旅游市场新格局的主力军到来,其消费偏好逐渐推动旅游市场发生深刻变革。一是以数据技术为支撑,基于"旅游+文化、体育、时尚业"的整合营销,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宣传渠道。二是以数字智能技术为触媒。纵观当前智慧文旅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已经扎根到文旅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远程VR旅游或将成为一个爆点。区别于传统的讲解员模式,基于AR技术,可以将景区故事背景立体呈现在游客面前,从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促使智慧城市创新实践与城市独特的产业生态平台进行重构,实现城市旅游文化大发展。三是发展健康网红经济,构筑正能量网红生态圈。借助网络短视频和网红的力量打造旅游新亮点,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自媒体将传统媒体环境中的受众推向主舞台,以他们的需求和审美倒逼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在旅游创新上不断提升水准。重庆市就是借助抖音短视频的巨大流量,将重庆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扩大知名度,结合景区情况与网红联合产生内容,扩大营销效果。千里奔赴网红景点,拍照发布,自发宣传,实现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打造网红城市,这背后需要利用到网红达人的推动。如今网红的"带货能力"已经不容小觑,背后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正待发掘与规整。 2.培育夜间经济,映射城市文化与活力 如今夜间经济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和产业培育期,需要政府主动作为以及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一是塑造城市夜间经济特色,培养地方特色的夜间文化生活。发展夜间经济是一场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创新,如今的夜间经济在城市间相对趋同,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各地只有充分挖掘地区特色,依托地方文化增强区域夜间经济的吸引力,才能形成独具风格的夜间文化生活,以此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夜间经济市场。二是建设夜间经济特色集聚区,丰富夜间经济业态。重点街区的商超、餐饮、娱乐逐渐延长营业时间,使夜间产品更加多元,培育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三是增强公共设施,优化夜游的环境。改善夜间照明,延长夜间交通,营造夜间城市的安全夜游的氛围。四是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夜间经济治理制度,尽量减少夜间经济消极影响。一方面要加强业务许可,从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夜市经营活动并加强指导培训。另一方面要倡导夜间文明旅游,实行政府、市民与游客三方共管机制,让夜间经济建立在安全可持续的基础上。以开放的思维汲取各地发展夜间旅游的经验,推动夜间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3.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实现转型发展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补充。其寓教于乐的特性,赋予了它除经济功能以外的社会意义。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仍有较多主题等待被挖掘。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仍需更多实际有效且与商业结合的发展模式。一是进一步强化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发挥依赖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要深挖区域特色,结合历史文化,让红色旅游不再是參观博物馆式的浅尝辄止,而是游客可参与的深度体验,逐步推动完整的红色旅游生态链建设。二是推动红色旅游产业链建设。依托当地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潜在经济效应,拓宽红色旅游资源,延展出除传统的收入模式外的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满足多样化旅游体验需求,实现红色旅游经济与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三是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红色旅游的开展不仅需要地理资源符合红色旅游的需求,更需要相关从业人员的参与,如背景讲解和路线设计等。加强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深化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对于拉动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未来,我国文化旅游消费市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面向当代生活创新产品和业态,从网红旅游经济、夜游经济和红色旅游经济着手,强化市场的力量,迎合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多元化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在亲民、便民、惠民上面下功夫,不断增加公众旅游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