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布教育部答网民关于"教师疲于迎检查、填表格等,教学反倒成‘副业’"的留言: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出台了各省份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建立健全教师减负体制机制,明确具体措施。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大督促指导和宣传力度,对落实工作优秀经验进行宣传,对落实不到位的省份重点督促,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减负"工作也是如此。从网民的反馈来看,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依然很重,已经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干扰,甚至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梗阻。抓"减负",关键在于抓落实,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 要梳理好"负"的清单。问题是行动的指南,是"减负"的导航仪。要"减负",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负",然后对标对表地去减。各地的"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把负担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明确是什么性质的"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负"。为了提高针对性,不放让基层学校和一线老师来列举。 要扎扎实实地减。一要提高"减负"意识。事实上,很多"负"都是由历史原因、惯性思维造成的。比如,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习惯于用材料检测落实情况,迫使基层不得不事事留痕、时时留痕。二要建立完善"减负"机制,对于显而易见的"负",基层学校和教师可以选择不执行。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三要严格追责。如果出现加重教师负担的现象,要明确是什么性质的"负",是由哪些部门、哪些人造成的,并严格问责。 要创新督导形式。"减负"检查不能只看表面、只听基层领导的汇报,而是要放开脚、迈开腿,到基层学校去看看,多听老师们的声音,多看看他们的实际工作量,"负"自然就会暴露出来,然后对症下药。 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很多"负"都是由上级部门造成的,因此,"减负"还应从自身做起,反思通知下达的方式有无不妥,评价的标准是否合理合规,督导检查的方式是否有不完善之处等。 "减负"是激发基层活力、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科学规划、精密部署,压实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