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赋》最早收录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共40症,选穴43个。"灵光",意为珍贵,足见作者对其之重视。该赋在首尾两个部分简要论述了阴阳经脉和四时、五行、流注、补泻等内容,其精髓在于选用单穴治疗疾病。古代医家的针灸取穴精简,在流传下来的针灸歌赋中,单穴独用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将择其部分病症取穴加以论述。 涌泉治疗不育不孕症 "足掌下去寻涌泉,此法千金莫妄传。此穴多治妇人疾,男蛊女孕两病痊。" "男蛊女孕"自古为难以攻坚的生殖疾患,后世医家多将其论述为多种原因引起的男性不育及女子不孕症,其病因病机复杂,属临床疑难杂症,历代医家对不育不孕的研究源远流长,文献详博。 本赋选用涌泉治疗此病,特立独行。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素问·上古通天论》将生殖生理论述为"肾气盛,天癸至……故能有子"。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系胞胎;肾经经络循行中,胞脉系于肾,肾气旺盛,促使天癸成熟。 《灵枢·经筋》云:"足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男女阴器通过足少阴经筋而隶属于肾,《灵枢·经脉》中载肾经循行上贯肝膈,肝经亦环阴器;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藏泄互用。 故针刺涌泉穴可通过脏腑及经络起益肾填精之效;涌泉衔接足太阳膀胱经,亦可通过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敦促人体阴平阳秘,邪不可干,故而有子。 涌泉又为井穴,《针灸大成》所云:"所出为井,井象水之泉"。井穴为经脉气血之源,气血生生不息,则胞宫得以濡养,气血充盛,则肾阳渐旺,肾精充足。针刺涌泉穴,可使阴阳平和,气血平衡,宫暖精盛,肾气充足而四时无恙。 期门结合五行学说治疗伤寒 "伤寒过经期门愈,气刺两乳求太渊。" 《伤寒论》中提及经络及具体穴位的条文并不多,而与期门穴相关条文共5条。 第108条云:"伤寒腹满谵语,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弦为肝脉。脾病见肝脉,故为肝木乘脾土,当泻木以救土。 第109条云:"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本条为肝气太旺反侮肺金,当以泻肝平肺。 从病因及五行生克来看,肝经为祸首,本赋不论证型明确期门之功用,一言以蔽之,体现异病同治之法,实为大智。 期门为肝之募穴,肝之幕僚,也是足少阳胆经气脉同足厥阴肝脏气脉相交会的关窍。直接取肝经募穴以泻其盛,疗效方著。"用针之道,在于调气",取穴正确,又能根据病情,调整其气之盛衰,则诸症可愈。 本赋中详述针刺期门穴,针感气窜向两乳后,再针刺太渊穴。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经气伊始;此条文与《伤寒论》中"肝乘肺之横证"症相衔接,即达泻肝平肺之能,又补肺之经气,肺肾阴阳相互滋生,可及事半功倍之效。 膏盲配灸法治慢性虚损性疾病 "膏肓岂止治百病,灸得玄功病须愈。" 古代医家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危重,难以治愈。膏肓既是穴位名,又可指部位。《千金要方》中记载:"……膏之下,肓(腧)之上。针药所不能及者,此穴是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一穴何以治百病,古今医家对本穴的治疗作用多有探析。 "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部位之膏肓亦有其原,《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 鸠尾位于任脉经上,当心口下,此乃中上二焦气机升降之处;脖胦即气海穴,任脉上当脐下一寸五分,此乃中下二焦气机升降之处,为"生气之海";膏肓穴为脏腑之经气在背部输注之处,有补益虚损之效,故以灸疗膏肓,可使三焦之气血运行通畅,而滋养全身。 膏肓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足太阳膀胱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慢性虚损性疾病多因久病而耗气伤血,以灸法之温通刺激本穴,可充养气血、益气补虚,正如《备急千金要方》中云:"膏肓输(俞)无所不治,主赢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本赋中皆选用单穴治疗疾病,多是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的精髓。《标幽赋》中提到:"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见也。"单穴疗法选穴少,操作简便,为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赋中单穴治疗病症范围广泛,上至头面诸窍,下到四肢百骸,内及五脏六腑,外达肌肤腠理;作者思维缜密,选穴精良,每每拜读,心中或有所想,均觉不一而足,不及精髓,顿觉浅薄。作为当代医者,应多研习古代经典医籍,钝学累功,跛鳖尚能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