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陆续在各行各业开展。对于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中心主任叶坚新,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 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3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非煤、危化、工贸等行业已有数万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开展标准化建设以来,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中心主任叶坚新。 标准化不是一场"运动" "部分企业将标准化创建当作一场‘运动,以‘达标作为‘运动的终点。"叶坚新说,特别是在三级达标企业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相当于是在打"擦边球"。实际上,企业中一些设备设施的缺陷及隐患,并没有及时得到梳理和完善。 叶坚新分析说,由于对一些设备设施的安全改造,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人力等,这些企业"宁愿被扣分",只要总分达到60分以上,就过关了,也算是给地方政府一个交代。但"过关"后,一些较大的隐患却仍然存在,成为了可能随时会被引爆的"地雷"。 然而,标准化建设的理念就是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通过全员参与,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最终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 有的企业把标准化建设仅当成安全管理部门的事,并未真正将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下移到班组、岗位。最典型的就是,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到作业现场进行大检查、抓违章。这就导致安全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怪圈中。 叶坚新解释说,假如企业安全员经验不足,并未发现岗位或现场的隐患,这就产生了潜在的风险。而恰恰相反,如果隐患排查治理,可以由各个班组、岗位自行进行查找,那么安全基础就牢固得多,安全管理人员也不再担任"保姆"的角色,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关注深层次的管理缺陷 标准化建设的本质是,建立一套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但是一些企业却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只是机械地对照条款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叶坚新仍然用安全员在现场检查的例子来说明。他举例说,某一作业工具,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应该放在A位置,安全员现场检查时,却发现被放在B位置。于是,给作业人员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 "可是过两周再来检查,还能发现与上次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对于这种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现象,我们还发明了一个名词‘习惯性违章。"叶坚新说,其实不只是违章这么简单的问题,如果往深层次思考,会发现实际上是管理缺陷。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安全员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作业人员却熟视无睹?表面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深入分析可能有管理上的漏洞。 "管理缺陷也可以当作是一种危险源。"叶坚新解释说,危险源的定义就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这时应分析,隐患排查时,作业人员自己的检查内容是否全面,检查频次是否足够。" 重视临时作业活动 据叶坚新介绍,70%~80%的事故发生在检维修时期,但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标准化建设时,并没有十分重视检维修这种临时作业的安全管理。 企业内大部分的操作规程是有关日常性的、常规性的安全要求,而检维修作业并非每天都进行,所以,临时作业的管理都变成模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叶坚新曾就这个问题和许多企业探讨交流过,有的企业最初不服气——我们每次把动火、登高、检维修等临时作业,都当成危险作业对待,都需要填写审批单备案的。叶坚新就让企业拿出近一年来的10份或20份临时作业审批单,比较其中的内容有哪些不同。 "除每张审批单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签字等其他栏目,临时作业审批单中,最重要的两项应属‘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叶坚新说,可是细看每张审批单时,就会发现这两栏的填写千篇一律:"危险源辨识"一栏几乎都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其他";"控制措施"一般都是"严格按相关规程操作、现场配2个灭火器、派XX(一般是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检查指导。" 问题出在哪儿?从临时作业的准备、实施,再到收尾的整个工作流程,有哪些特殊的危险性,并没有人进行专门研究分析。所以,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也是根据经验进行指挥,具体细节并不是特别清楚。 这种预先准备不周的临时作业,很容易发生事故。如果每次的检维修等临时作业,都可以用一个模板套下来,也就不叫临时作业,而是常规作业了。"临时作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某些安全管理措施,可能仅仅只是在某一次的临时作业中生效。"叶坚新说,即使同样型号的机器,出现同样的问题,但是在另外的环境中,这一条安全管理措施可能也并不一定适用。 标准化要"建以致用" 在推进标准化建设时,有的企业曾提出,企业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再进行标准化建设就有点重复。 叶坚新分析说,标准化实际上也是一套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标准化建设时,应将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中未达标的部分,参照要求进行补充,使之能够融汇贯通,成为一套真正能为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服务的体系。而不是将标准化的要求,整理成一本一本的档案,束之高阁,应付检查。 另外,叶坚新还提到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认识。他说,标准化中虽然强调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但并不等于放松对日常工作中一些细节的安全管理。之所以叫重大危险源,是由于其产生的事故后果较严重,危害较大。如果对工作细节中的安全掌控不住,很容易将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标准化建设是为了构建一个从下至上、坚实可靠的金字塔型安全管理框架。"只有最下一层的班组安全可靠,才能逐层支撑起车间安全、企业安全。因此,标准化要更多地应用到日常安全管理中。" 编辑 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