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标准化创建强基抓手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过多年来的推广,已经实现了全国各高危行业全覆盖,创建企业数量高速增长,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连续几年的创建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近年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的抓手,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区、部门和企业的重视,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初显成效
  作为严把安全生产准入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之中,进行了统筹考虑、明确部署。
  目前,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全覆盖,成为推动安全发展的有力支撑。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非煤矿山行业已完成创建企业4万3062家;危化品行业已完成创建企业5万546家;工贸行业已完成创建企业12万402家;电力系统已完成创建500余家;索道运营行业已完成创建24家;道路、水路运输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完成创建1万6900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2013年底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上表示,"在全国安全大检查中可以看到,凡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好的地区、行业、领域、企业,整体水平就较高,安全管理就较规范,安全生产基础就较牢固。"
  各地通过创建,促进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一大批隐患在创建过程中得以消除。如:福建省在工贸行业投入整改资金8.5亿多元,累计排查安全隐患37万余项;宁波万华等企业根据安全隐患排查数据,绘制安全气象图,建立起安全预警机制,同时对生产装置在线实时监测,对主要风险点和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动态状况,确保了各项生产活动安全进行。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等级,客观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创建级别越高,安全生产水平就越好,安全保障能力就越强。基于此情况,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监管,通过制定有效的监管执法检查计划,把监管重心放在创建等级低和未开展创建的企业上,提高了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如河南省洛阳市,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实行不同的监管和服务措施,对于一级、二级企业,以专家服务咨询为主,帮助提升水平;对于三级企业,以执法检查为主,督促加快改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安全生产状况不断好转的过程。2010年以来,冶金、机械行业、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冶金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4%、28.9%,机械行业分别下降72.6%、49.2%,危化品领域均分别下降26.7%。
  主要经验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经验。
  成立了由地方政府领导牵头的专项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单位和企业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基本形成了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核心的建设与考评体系,并且国家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实现了"五个统一"(统一创建模式、建设内容、评审依据、创建等级、考评形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有效结合。如:湖北省要求露天矿山必须采用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和机械铲装,地下矿山必须推行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实现了与科技兴安的"两促进";江苏省常熟市注重与危险化工工艺自动控制改造相结合,3年内关闭淘汰小化工企业260家。
  标准化创建工作与企业缴纳工伤保险、安全责任保险和风险抵押金挂钩,与企业年检和申请驰名著名商标、申报质量奖励和优秀品牌等资格和荣誉挂钩,并作为企业信贷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江苏省实施了工伤保险缴纳优惠政策,对创建企业工伤保险费率按照不同等级分别下调20%~50%。
  存在问题
  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大量企业达不到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任务繁重,制约影响创建工作的问题仍然突出。
  首先表现为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对创建工作还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和口头上,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还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有的企业认为搞创建需要增加投入,提高了生产成本,积极性不高;有的把创建当作"运动""终身制";有的仅仅依靠安监一个部门和少数负责人,没有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
  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务院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企业的重要标准,已纳入正在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够落实的问题。如:没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列入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内容;没有建立起向各单位通报创建进展情况和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的制度机制;对企业创建完成之后的动态监管手段不足、规范指导不够。有的地方评审单位存在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不严,存在评审过程不规范、评审报告生搬硬套等问题。部分企业等待观望思想严重,不主动响应;有的企业重评审、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做好表面文章、通过考核评审上。
  进展还不平衡。在非煤矿山行业,一些地区创建完成率不足50%。创建企业集中以央企、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企业为主,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创建工作刚刚开始,有的地方甚至还在探讨阶段。另外,由于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有安全许可手段,推动力度较大;而工贸等行业企业数量多,无安全许可手段,推动工作难度较大。
  目前已建立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法规标准体系,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市场的推动力也还没有充分发挥,标准化企业品牌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这都需要进一步强化。
  加快推进
  对下一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了5项重点内容。
  落实市场准入和绩效考核"两个一票否决权",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为重点,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强化企业基层基础和基本功,创新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工艺设备、作业环境标准化。
  注重实效,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推动各级政府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目标考核,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促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引领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责任制,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要手段,提升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对没有按要求创建的企业,限期停产整顿,直到依法关闭。建立考评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清理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评审单位和机构,做好评审管理工作。
  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范畴,作为企业绩效考核、信用评级、投融资和评先推优等的重要依据。定期通报、点评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创建进展情况,表扬先进,督促落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积极参加创建工作。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以监管执法来促进提高企业创建动力。
  严格评审要求,提升创建工作质量水平。简化考评工作程序,精简材料,减轻企业负担。对创建企业进行动态管理,组织专家和评审人员现场抽查指导,并与分级分类监管有机结合,督促企业不断持续改进。分类实施开展全覆盖、全员化教育培训,加强专家队伍和评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建立评审专家库,所有评审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严格评审收费管理,杜绝政府部门在创建过程中有任何收费行为,禁止咨询和评审捆绑收费。
  要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加快建设进度,发挥已建体系的功能与作用,不断提高安全事故防范的能力与水平。
  编辑 杨璇
网站目录投稿:南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