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与几位上美术特长班孩子的家长聊了些关于美术教育的话题,据家长们反映,现在,学校艺术类课程什么都学,但基本上学不到什么,只能靠家长拿大把的钱到课外去学艺术特长,可恶的是,学校还拿孩子们在课外培训获得的荣誉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曾对美术学习效果进行过一项调查:有学生回答美术学习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影响;有学生表示对具体的知识完全没有印象;稍微好一点的回答中,学生也只能模糊、笼统地记得几个诸如素描、水彩画的概念和几个画家的名字。 孩子从小都喜欢写写画画,中小学美术课应该是学生的最爱,美术课本身就是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课程,为什么美术课会出现什么都学但什么也没学到的现象? 首先是大家对美术教育的认识问题,美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提高技法还是提高审美能力?是为了比赛拿奖、升学加分还是提升艺术涵养?在美术教育中,大部分老师仅仅是绘画指导,而对于意境、文化以及审美信息的培养是有缺陷的。美术是一种艺术,学习美术其实是学习审美,在很多情况下,大师们在作画、看画的时候,是看画不是画,他们欣赏的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神韵,一种审美。因此,美术课到底是学画画,还是学艺术,这个问题弄清楚了,美术教育的大方向、大目标就明确了。 其次是美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不少县市区算过一笔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目前专业教师总量仅达到一半左右,特别是农村小学兼职教师占比相当高,不少教师兼职美术课是为了填满工作量。美术教师缺乏,导致教学要求不高、压力不大,放羊式教学现象普遍。在期中、期末复习期间,课程挤占现象已成常态,在不少学校,美术课成了应景课、迎检课。 再次是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美术,为什么年级越高能够坚持下来的孩子越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恰当,老师指责多于鼓励,枯燥多于趣味,孩子们在训斥和机械练习中,慢慢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甚至对美术产生了厌恶。因此,美术课一定要解决好有趣、好玩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要多带孩子参观一些画展,让孩子们在比较欣赏的过程中去揣摩、感悟它们各自的特点、细微的区别,不断提升鉴赏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