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星期三晴 奶盒 一天上午,我们订奶的同学每人拿到一盒奶。我喝完后,看着空空的奶盒,忽然想到,老师以前告诉我们废物利用的知识,这个盒子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回到家里,做完作业后,我拿出奶盒,坐下来认真地想,能做些什么呢?我想起家里的很多笔没有地方搁,就做一个笔筒吧!过了一会,一个粉色的笔筒就做成了。 从那天起,我总是从学带回奶盒做手工,做的东西很多,有小房子、电视、小包儿……看来小小的奶盒,只要肯动脑筋,也能做出很多好玩有用的东西! 方法点拨: 学写作一定要做到"三勤" 我常常会惊诧桐桐各种各样的能力,一个废弃的奶盒,她竟然能做成笔筒、小房子、电视机……她真的很心灵手巧。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把它们记录在日记里。由此,桐桐成功地完成了从动脑到动手再到动笔的劳动过程。 许多小学生爱到处跑,善于动脑动手,就是懒得动笔。作为家长,应当多鼓励他们动笔把自己做过的事和心中美好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习作水平,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说的不一定能写,能写的不一定能说,人的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我们不能听天由命,认定自己只会动手动脑,不会写作。写作是后天努力锻炼出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总会有所提高。 小学生普遍的问题,是不善于动笔,没有天天写日记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据说至少要连续坚持20天。父母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记日记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坐在桌前,十分钟八分钟就可以写一篇日记。它即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休息。如果把写日记当作每天的一个游戏,孩子就不会感觉是一种负担了。 学写作一定要做到"三勤":勤动手、勤动脑、勤动笔。勤动手,就是做事情。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自动手一练。比如班里大扫除,有些同学积极行动,扫地擦玻璃,也有个别同学抄着双手只看不做。下不了身儿,怎么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应该包括勤动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是写不出真实鲜活生动的文章的。比如过年逛庙会,不亲自去看,就是把脑袋想破,你也很难想到庙会上热闹的细节;勤动脑,就是多思考,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中包含太多的东西,它也是写文章时所涉及到的重要内容。想得深入,文章才能有有高度、有新意;勤动笔,当然是多写了。没有更多练习,就不会由量变到质变,不会熟能生巧。宋代的大散文家欧阳修写过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位卖油的老人,能从钱眼里注油入葫芦,而不漏一滴,不沾钱孔。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唯手熟尔",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其实,写作文并不玄奥,只要熟练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