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倪健民呼吁,要加快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让他们早日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2.47亿人,2015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已突破1367万人。大批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是户籍制度制约着随迁子女的入学,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城市的公办义务教育资源紧缺,无法满足入学的需求。 上述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因为国家没有出台相应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的配套政策。虽然各地在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没有过硬的政策作支撑,操作运行起来也是畏手畏脚,利弊犹存。就拿笔者所在企业来说,一线员工中的农民工占比在95%。为稳定这支队伍,企业与驻地的学校协商,保证了他们的孩子就地上学,不再额外收取费用。企业跨出这一步,也是做出"让利",学校的水、电和气的供给,享受企业员工的福利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额部分,都由企业"买单"。利益的博弈中,队伍暂时稳定了,但因没有相关的政策来支撑,并非长久之计。 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虽然接受农民工子女随迁上学,但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这个"借读费",国家教育部门虽明令禁止,但学校出于农民工的迫切诉求,不得已而为之,收缴了起来,让其孩子进了学校。其实此举弊端不少。一是农民工孩子上学问题临时解决了,但是没有享受到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其孩子大有寄人篱下、低人一等之感,不利于自尊心的培育,学习成绩提升的空间受限。二是由于这个"借读费"是账外账,不在国家下达给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之列,个别学校不能专款专用,而是挪用其他方面的支出,学校内部又缺乏监管和制约,导致个别校领导在这个方面犯了错误,栽了跟头。 由此看来,让农民工子女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就是要彻底解决好到父母工作地随迁上学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到位,实现教育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笔者与身边的农民工朋友接触较多,体会颇深。农民工普遍认为,若实现这个目标,子女能够随迁上学,能够得到父母的照顾,满足亲情的关怀,他们更能安心在外打工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在笔者看来,实现子女的随迁上学,最大的看点就是解决留守子女的"管控"问题。这两年,媒体披露不少留守子女身边发生的恶性事件。问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留守子女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生活,与父母聚少离多,得不到完整的父母关爱,致使本来最温暖的亲情,变得疏远陌生甚至扭曲,都为这些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公平优质的教育,为教育改革发展"划重点"。但愿国家相关部门尽快落实这一精神,让农民工的子女随迁上学条规化,做到钱随人拨,钱随人走,没有任何的门槛,真正享受其城乡平等教育的机会,让孩子成就梦想、让家庭成就希望不再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