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庭教育矛盾重重明智的家长都这么做分


  文/芨芨草
  不知道您身边有没有家长天天为孩子的教育操心?聪明的往往捣蛋,听话的又嫌木讷;学习好的只知道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习又不会太靠前。真是愁人啊!
  其实,我们大人的眼睛只是盯在孩子身上,完全不去想我们教育方法的失误。试问,不同性格、不同智力水平的孩子,都按照一个模板去塑造,能不头疼?
  说是这样说,我其实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我不想死憋着,而是到处去找教育良方。虽然有些方法不适合我的孩子,但对别家的孩子可能适用。于是,整理一二,以飨同好。
  首先,不要苦恼孩子的叛逆,你都不知道叛逆的孩子有多能干。
  前段时间去孩子的学校开家长会,老师来之前,家门们互相介绍加微信交流育子经验,其中一个家长说,他儿子太叛逆了,真羡慕邻居家大人说一不二的样子。
  很多家长都有同感,于是,老师来了后,就适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老师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讲一个亲身见闻吧。
  上海有一所私立双语国际学校——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进到这个学校的第一节课,班主任就会提出三个问题:你和别人一样吗?你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与别人不一样吗?
  这三个问题,将伴随孩子们八年的成长,目的是使其建立自信。
  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名七年级的学生"黑客",侵入了学校的网络,看到了一些保密性的东西。老师们一致要求对这样的坏孩子要严肃处理。
  包玉刚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了解到孩子并不是想盗取什么秘密,而是想看一下"包校"的网络安全设置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同时他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结果出来了,学校不仅没有处罚孩子,还叫来他的家长,告诉他这孩子在信息方面很有天赋,现在学校教的已经不能满足他,建议家长在外面找更好的机构对他进行培训。
  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不久,他和同学发明的导盲手机,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还获得了中国科协的肯定,作为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的一员参加各种国际计算机论坛。现在他的导师是复旦大学计算机和软件学院的院长。不久,他就用实际行动报答了母校:他设计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也在"包校"正式投入使用。
  试想,如果按照普通人的认识,将这名侵入学校网络的孩子严肃处理,或者开除,还会有后面的结果吗?
  因此,那种规定上课时"学生安静听课、举手发言、把手放到背后,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的老师也没有错,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约束的。但一定不能一刀切,老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还要善于发现这种"叛逆"的孩子,和家长一起,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大展身手,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成功的巅峰。
  其次,培养"学霸",但注意不要让他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还是那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似乎来了兴致,讲完了"叛逆",接着又讲"学霸"。相比于第一个,家长们往往更喜欢这个话题。
  有个著名的中学,升学率年年全国前列。这样的学校,不乏"学霸"。但"学霸"是怎么修炼出来的?除了军事化管理,自然就是教育学生其他的不要想,学习好才是这几年的唯一工作和生活。
  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学霸",没有家长会窝心、生气,望子成龙自古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于是,家长们省吃俭用,都想把孩子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老哲学精神,这应该是把自己孩子送进北大清华的捷径。
  事实证明,这样的确培养出更多的"学霸",但也不可避免地让孩子们沦为"应试奴",失去了应有的童年快乐。
  于是,他们在有"学霸"名誉的同时,也获得了另外的绰号,如"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有证书,无能力""懂考试,不懂生活"等。
  是培养一个有高学历的"巨婴",还是一个走上社会就能施展拳脚的青年才俊?家长们往往不会去想这个问题。有人就发出感叹:"中国的孩子不快乐,长大后也不快乐,这个社会能好吗?"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而这种以培养"学霸"为己任,以升级为圭臬,其结果就是培养出一批批比学赶帮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现在的教育正在失去术德兼修、知书达礼、心胸宽阔、体魄健全的未来一代。这是谁的悲哀?
  第三,让学生学习社交,才能解决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既然讲到了"叛逆"和"利己主义"的不好,有什么办法去解决吗?
  家长们的心情随着班主任老师的双唇的一张一翕蹦蹦跳跳,好像自己不是来开家长会的,而是来上学的。
  班主任说,他曾去美国做过短时间的交流学习,发现美国的学生生活,和国内相比,简直天上地下。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师资力量多雄厚,而是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很值得借鉴。
  在中国,学校里组织的最多的就是"才艺秀",而美国的学校更注重"社交课"。
  当然,美国学校也有才艺秀,和国内的差不多,但只是玩,没有家长参与,更像音乐课老师没来,学生自己"乱弹琴"一样。
  除了这样的玩耍性质的"才艺秀",就是他们的"国际日"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组队布置自己国家的展台,然后开始饮食文化的交流活动。大家说说笑笑,品尝着不同风味的美食,家长和孩子们都很快乐地进入到"社交"中。吃饱喝足了,还有跳蚤市场或亲子运动会等着他们。反正一句话:学校无处不社交。
  想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又是谁夺走了他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再次回到前面说的"叛逆"阶段,也就是普遍认为的14岁至18岁之间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孩子们最需社交的阶段,只有引导他们正确的社交,才能使其从叛逆开始,以回归家庭完美结束自己的青春期。因为这个时期是最敏感的,他们的很多不理解和郁闷需要找到突破口,而同龄人之间的社交,正是解决这一复杂情绪的最好途经。
  我们是不是经常教育孩子心无旁骛,要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而同时又埋怨孩子不会交朋友,甚至整天绷着脸,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现在,你找到病根了吗?
  我们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但为何更多人却还是"近视眼"?究其原因除了固有的应试教育外,还有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在作怪。但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不去发现孩子的特长加以引导,而是随大溜地去逼着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东西,他有"叛逆"心理也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一篇小文也不能代表,今后你家的教育就可以"照葫芦画瓢"了。孩子的天赋需要父母在陪伴中慢慢发现。别人家买钢琴就去买吧,你的孩子喜欢吹笛子,不是更省钱?
  孩子的童年一去不返,要学习,也要让他快乐哦。
网站目录投稿: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