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2018年 劳务经济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区人社局: 今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 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上半 年, 对全乡劳动力输转、培训、收入状况进行了调研, 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 3840 人(次),其中组织输出 627 人(次),自谋输出 3183 人(次),就地转移 1300 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 4164.9 万元 ;贫苦户劳动力输转90人 (次) ,劳务收入累计达到 108万元 。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5 %。现将 半 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乡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乡政府统一领导,乡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乡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10个 劳务联络站,为靠实责任,乡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乡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乡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 一是 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二是 在乡、村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 上级 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 三是 及时总结全乡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 四是 积极开展职业介绍,拓展就业援助渠道。 参加 3月7日在花所举办的平凉市崆峒区2018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劳动用工现场招聘会;发布由人社局下发的企业公共信息20条。 三、 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 一是 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 二是 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 农业实用技术 、家政服务、 果树 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 三是 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乡政府建成乡劳动力培训基地,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 为外出务工提供技术性支撑 。半年来,全乡 组织 各类 培训 2 场(次) 109人,其中贫困户培训65人(次) ,通过 技能培训带动 ,全乡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四、稳固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 一是 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搞三产。全乡在 全区 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 345 人。 二是 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 三是 主动联系拓展劳务基地。乡上继续坚持领导外出考察基地、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把有组织输出作为今年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职能作用。 四是 探索输转新途径。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转,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 一是 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为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 二是 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是 提供组织服务。对每一批外出人员乡上都举行隆重的"劳务大军欢送仪式"。乡上领导全部参加,并由领导或干部带队护送,与用工单位协作沟通,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上钱。 四是 开展优质服务。开辟劳务输出绿色通道,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体检、统一办理证件;协调各村为外出人员家庭开展了农忙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五是提供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灵活就业、异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六是大力发展民营劳务组织。乡上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载体,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组织,鼓励支持民间劳务联络站和劳务经纪人的发展。 六、 今后的工作打算: 按照"巩固西部,扩大沿海,拓展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乡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乡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 。 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 。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乡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