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王朝谢幕前的闪电


  公元1279年,崖山。海水波涛汹涌,海风呼啸。
  左丞相陆秀夫不顾妻儿哭闹,将他们一一推入大海。转身对着年仅七岁的宋怀宗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不等怀宗皇帝回话,陆秀夫背着皇帝,纵身跳入冰冷的海水之中。小皇帝死讯传开,崖山十万随行民众,投海殉国。一时间,崖山海域,浮尸十万。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起(公元960年)至此(公元1279年),320年的大宋王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其中以靖康之变为界限,北宋168年,南宋152年。遥想太宗皇帝开国时气吞万里如虎,至如今南宋流亡政府兵败崖山,无限凄凉。后人读史至此,无不心酸流泪。然而,就在大宋王朝即将谢幕的前一刻,那些为国家为天下而战的爱国志士,其精神犹如崖山上空的一道道闪电,刺破浓厚的乌云,划破历史的卷宗,在狂风怒吼大雨瓢泼的崖山上空猎猎作响。
  公元1274年,宋咸宗十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颜出任南征军统帅,率二十万大军伐宋,兵锋直指南宋都城:临安。
  昏庸的南宋政府派出佞臣贾似道率十三万大军,布兵长江两岸,摆出一决死战的样子。面对元军进攻,贾似道根本无心迎战,几乎不战而逃。元军趁胜追击一百五十余里,缴获宋军战船两千余艘,军资器械无数。宋军仅有的精锐部队也在此次战役汇总损失殆尽。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孱弱的南宋政府如朽木一般,伯颜大军势如破竹。
  公元1276年2月,年仅10岁的宋恭宗出临安降元。如同靖康之变中被掳的徽钦二宗一样,恭宗皇帝、后宫、宗室皆被掳往元大都。此举意味着南宋"国亡",但天下士子尚在,抵抗元军的势力尚存。
  当元军押送宋恭宗及后宫行至瓜州时,扬州守将李庭芝欲夺回恭宗,遂以四万之众夜袭瓜州元军,元军不敌,挟持恭宗而逃,宋军乘胜追击,但终未能夺下恭宗。元军逼恭宗下诏,令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登上城墙,正气凌然,声如洪钟:奉召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于是坚决不降。当元世祖忽必烈甚爱其才,亲自下诏,欲招降李庭芝。李庭芝当即焚烧诏书,斩杀来使。
  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有皇帝的时候,臣子是为皇帝守城,如今皇上都没有了,李庭芝是为谁守城呢?答案只有:为一方百姓守城,为天下守城,为民族气节守城!
  宋恭宗被俘之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立恭宗的哥哥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恭宗的弟弟赵昺为副元帅,招诸路义军,拥赵昰为皇帝,史称宋端宗。南宋流亡朝廷成立。
  南宋流亡朝廷成立后,右丞相之位留给李庭芝,同时招李庭芝入朝。李庭芝入朝途中不幸被元军俘虏,不屈而死。
  1276年,宰相兼枢密使文天祥作为南宋朝廷代表与元征南大将军伯颜议和。文天祥要求元军先退至平江或嘉兴,然后议岁币之事。所谓弱国无外交,伯颜根本不理会,索性将文天祥押谴北方。途中,文天祥侥幸逃脱,而后在江淮及温州一带招兵买马,继续抗元。
  1277年初,文天祥收复梅州,攻入江西,收复会昌。六月,文天祥在江西打败元军,收复吉州、赣州属县,继而包围赣州。一时间,抗元稍有起色。
  但毕竟,行军打仗非文天祥所长。元江西宣尉使李恒大败文天祥,这一仗,文天祥妻儿皆被元军俘虏。
  论带兵打仗,论救国存亡,文天祥比不上宗泽、岳飞,甚至比不上吴阶、孟珙,但文天祥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危亡、山河破碎、社稷飘零的乱世,文天祥的精神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千百年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犹如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的一盏璀璨的灯塔,穿透千年的时空,照耀着中华民族儿女前进的方向。
  文天祥战败后,元军继续南下,张世杰带着宋端宗,渡海逃亡。六个月后,年仅十岁的宋端宗受不了流亡之苦,死于逃亡途中。
  此时的皇帝俨然一面旗帜,只要皇帝在,南宋就在,天下就未亡!张世杰、陆秀夫又将端宗的弟弟赵昺推上皇位,史称怀宗,年仅七岁。
  面对元军的步步紧逼,他们将怀宗皇帝转移到潮州浅湾,做好海上逃亡准备。几个月后,张世杰、陆秀夫带着小皇帝率领残余水师落脚于崖山,建行宫二十间,军屋三千间。
  张世杰、陆秀夫心中当然明白,以崖山这个弹丸之地,要想对抗元军,无异于天方夜谭,南宋偌大的土地都挡不住元军的铁骑,何况小小的崖山。但此时此刻,胜败已经不重要,因为败局已定,重要的是在失败面前如何抉择?是为民族气节而战死沙场?还是为苟延残喘曲膝而降?所谓的气节,就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即便是头破血流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所以,崖山海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这次战斗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战争本身。也正因为如此,崖山海战便足以在战争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世杰将千余艘战船抛锚入海,船与船之间用大索固定连接,如同铜墙铁壁,小皇帝的大船居中。这种布局虽然坚固,但不利于战船机动,倘若一船倾覆,势必会拉几艘陪葬。张世杰经营水军多年,岂会不知?但此时,他应该是没有了选择,或者,他已经有了战败殉国的打算!
  元军采用火攻战术,先以小船载引火之物逼进,而后纵火焚船。这正是三国周郎赤壁破曹操水军之际,张世杰早有防备,宋军皆以湿泥巴糊船,元军火攻不得逞。
  元军瞅准长潮时机张世杰背后登陆,前后夹击。加之宋军将士已经在海上漂浮多日,补给困难,多日喝不到淡水,士兵体力极为虚弱。张世杰背腹受敌,知道大势已去,想着保护皇帝要紧,便前往中军,意欲带着皇上突围。但陆秀夫坚决不肯,张世杰只得率领十六艘战船突围。
  面对元军的步步紧逼,看着南宋最后的战船在不断灭亡,陆秀夫感到大势已去,心灰意冷。于是上演了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透过书卷,似乎看到了大宋王朝崖山谢幕的那一刻,波涛汹涌,风雨苍茫,十万军民纵身跳入冰凉的海水,以身殉国。崖山海域,浮尸十万。
  在他们看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已经不在,匹夫还有何颜面存活?
  张世杰突围后,得知小皇帝死讯,内心悲痛,说道:我为赵氏,也算尽力。一君亡,又立一君,岂料又亡。我苟活未死,只想敌兵退后,别立赵氏以存社稷。今风涛若此,岂天意载?言罢,投海自尽。
  仁人志士,忠心义胆却无力回天。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完成了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使命,必将会有谢幕的那一刻。于大宋王朝而言,最后的谢幕,却因为有了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这样的民族英雄,而变得荡气回肠。在天下存亡之际,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如同闪电般耀眼,就在那一刻,这道闪电穿透了历史,成为了永恒。
网站目录投稿: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