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效清晰便捷


  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航站楼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航站楼作为一种对城市和公众影响力大、功能/流程复杂、系统/设备众多、技术/材料新颖、投资/规模较大的交通类型建筑,其设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在2013年的旅客量超过了5 000万人次,已经达到1998年规划的总量,进入世界机场前15名。T2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是目前我国在建的规模最大的航站楼综合体,T2航站楼一期(不含东四和西四指廊)面积超过65万m2,配套的交通中心(GTC)及停车楼达21万m2,设计容量为年旅客量4 500万人次,目标是打造亚太地区连接各大洲的新航空枢纽,朝着世界级机场迈进(图1,2)。
  旅客流程设计是实现航站楼交通建筑功能的基础核心设计,它决定了航站楼内部的功能组织框架,是影响航站楼运行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1航站楼旅客流程
  作为一个大型的复合枢纽机场航站楼,T2航站楼拥有各种类型的旅客流程,包括国内出港、国内进港、国际出港、国际进港、国内转国际、国内转国内、国际转国内、国际转国际、国际航班国内段(国内-广州-国际、国际-广州-国内、广州-国内-国际、国际-国内-广州)等,各流程相互交叉并联系结合形成新流程,错综复杂。我们采取了国内混流、国际分流、设置混合机位的策略来搭建航站楼的内部组织框架和楼层。
  1.1 单一方向的旅客流程
  因流线众多,为加强流线导向的清晰度,在流线设计上我们采取了单一方向、减少选择点的策略。旅客进入办票大厅后只有向前一个方向,不需做选择即到达安检厅,安检后开始选择登机口方向。到达旅客也是从各个指廊汇聚到主楼提取行李,国际和国内各有一个迎客口,统一的到达厅与交通中心连通,空间结构简单、方向引导非常清晰。
  1.2 国内流程采用混流设计
  到达旅客下登机桥与出发旅客混合后去往行李提取厅。国内混流设计较出发、到达分流设计既减少了独立的到达楼层通道和服务机房面积,又共用了商业、卫生间、问询柜台等服务设施,这样一来缩减了登机口管理人员,减少了投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混流设计让国内转国内这一中转流程在平层中转,不需换层,也提高了中转效率(图3,4)。
  1.3 国际流程采用分流设计
  因海关和边防检查监管要求,国际流程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出发、到达旅客分流的模式,在此不再详述。
  1.4 国内/国际可切换的混合机位流程
  混合机位竖向设4个功能楼层:四层为国际出发层;三层为国际到达层;二层为国内进出港混流层;一层为设备、办公、机坪服务层。国际和国内旅客可同时分层候机,切换登机,提高了机位的使用率。
  1.5 便捷的中转流程设计
  中转流程是T2航站楼最重要的流程之一,其设计极富特点。国内混流候机层、国际分流到达层均设置在二层,国际转国内联程旅客到达、中转和候机全程在二层平层解决,不用换层,方便快捷。中转流程检查共用始发、终到流程的检查场地资源,不单独设置中转检查场地,不但节约场地和人力资源,还可降低标识引导的复杂性并减少旅客选择点。东侧指廊为国际指廊,西侧指廊为国内指廊,中间主楼主要容纳办票、出发检查、到达检查和提取行李处理功能,国内转国际旅客在主楼中转通道汇聚后,通过竖向交通引导至三层国际始发旅客联检口,利用始发联检场地进行检查,不另设专用的检查场地(图5)。
  1.6 国际/国内并置的安检厅
  在机场的检查流程上,T2航站楼最大的特点是将国际、国内安检并排设置在第一关,同时利用国际、国内高峰小时错峰的特点,对安检通道国际、国内功能进行切换,解决特殊高峰时段(如春节)的流量瓶颈问题(图6)。
  1.7 规划APM系统服务长距与中转流程
  T2航站楼采用"前列式+指廊式"的构型,部分指廊离主楼较远。为解决步行距离过长和T1、T2航站楼旅客中转/楼层转换的问题,T2航站楼内预留了两个APM站。一站为国内集中出发、到达站,另一站为国际-国内、国内-国际中转站。旅客可通过APM系统快捷地去往较远的指廊和T1航站楼候机,同时也可利用APM系统快捷进入行李提取流程和中转检查流程。
  2交通中心及停车楼旅客流程
  交通中心及停车楼为T2航站楼的交通枢纽和为旅客提供各种交通及其附加服务,是连接T2航站楼与各种交通的一个多元化交通核心,承担着连接地上、地面和地下各类交通设施的任务。
  2.1 方便换乘各种交通工具
  交通中心以"公共交通优先、大众旅客优先、离港旅客优先"为设计原则,公共交通(地铁、城轨、市区大巴、长途大巴、出租车)前置,缩短了大部分旅客的步行距离。地铁站厅和城轨站厅分列交通中心大厅的东西两侧,有效分流旅客。私家车停车楼紧邻交通中心,旅客可通过垂直交通核心到达各层车库(图7)。
  2.2 与轨道交通便捷衔接
  新白云机场配套了两条地下轨道即地铁三号线和城际轨道线,均在交通中心地下二层设置站厅。地铁、城轨的出发旅客和到达旅客与航站楼均有各自的流线设计,互不干扰;同时,两轨道交通之间设有专用的换乘通道,高效便捷。
  2.3 陆侧交通人车分流
  T2航站楼到达层(首层)迎客厅与交通中心之间设置开阔的行人广场,而航站楼前的到达大巴车道及出租车道均采用下穿隧道的方式,实现完全的人车分流,旅客可以方便地由平层步行到达市区大巴上客区、长途大巴候车区、私家车停车楼,或通过垂直交通到达地铁站厅、城轨站厅及停车楼其他楼层。
  3人性化的标识设计
  T2航站楼与交通中心是包容了航站楼、地铁车站、公交巴士、多个室外停车场、两座室内停车楼等各种元素在内的交通枢纽。在本次标识系统设计中,我们力求通过标识引导,让旅客对这一复杂的多功能交通建筑的结构一目了然,做到行动便捷自如。
网站目录投稿: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