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刚公布的"新高考"招生方案中,每个本科录取批次,考生都可以填报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而在浙江版方案中,不再有报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业填报志愿。 有高校招办的老师形容说,过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你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上海版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看到此处不禁哑然,在新的高考录取改革中,高校依然是盘"菜",在录取中招生权力有限,只是方式变了一下,或"套餐",或自选,猛一看似乎学生的选择多了一些,可是"菜"依然是那些"菜",学生依然不知道自己吃的"菜"的味道如何。学生能否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学校能否招收到适合自己办学理念的学生都是随机的、听天由命的。 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在资源长期倾斜之下,已经有了严重的等级分化。沪浙两地高考改革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之后,学生一定会优先选择那些"一等品"的"菜肴",实在不行也得吃个"豪华套餐"中的"廉价菜",也就是说,学生将优先报考985、211学校等重点院校,只有这些重点院校选择完之后才轮到其他的非重点院校选择学生。 这意味着,只要成绩高,"掉档"到二批次的学校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普通院校来说却很有可能是一个灾难。普通高校在新的高考录取方案中,只能吃重点院校吃剩下的"残羹剩饭",昔日或可通过"掉档"获取一些优质生源,在新的高考方案中则几无可能再有优质生源供普通院校选择。在沪浙两地的高考改革中,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将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分化,普通院校在缺乏优质生源的前提下,在未来的"双一流"的建设中很难有太大建树,普通院校和重点院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这意味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将变得更加稀少,反过来又会加大高考的竞争压力。 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而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升学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据上海的统计,在选考科目中,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历史、地理这两种纯文或纯理组合的学生只有12%,而88%的学生是跨文理选科。而另一方面,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却依然是按照文、理、工等学科结构来进行,这样一来,长久被诟病设置不合理的高校专业可能会根据学生"刷分"需求变得更加不合理,难度大、社会需求比较大的专业将会因太少人选报而无法开课。 总之,沪浙两地高考改革中,固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但是作为高考录取的主体——大学,不仅仅缺位了,而且被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不仅仅可能加剧了高校两极分化、优质教育资源减少,且或将造成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进一步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