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从认识的紧迫性、单位领导班子的责任、总会计师、财务机构负责人、人员配备和管理、素质和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对财务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还需要在人员和岗位、管理会计、责任与权利、国内行业服务与国际化等方面加强建设,对完善财务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补充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 财务队伍 财务人员 人员岗位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7-0074-03
  2014年11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充分认识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切实落实单位领导班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严格按要求选好配好财务机构负责人、加强财务人员配备和规范管理、切实提高财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对打造高素质教育财会队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的背景
  (一)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关注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15%,比上年的4.16%降低了0.01个百分点。自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实现4%以后,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已由帮助教育呼吁增加投入,转变为更关注教育经费的合法合规使用和其产出的效益。2014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要管住权力、管好钱财;要用好2万亿元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与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同等重要。教育部要配合财政部指导各地把教育经费使用好、管理好、监督好,把党和国家关心支持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经费来源日趋多样,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虽然高校经费总量增长速度下降,但总量仍再创新高。2014年经费最多的高校为清华大学,总收入已达123.58亿元。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日益广泛,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及投资收益、捐赠收入等其他收入。对于不同来源的经费,高校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管理的复杂化不断加深。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其财务管理、监督任务就显得越来越重。
  (三)法律规章进一步完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除了"八项规定"以外,最新出台的《预算法》(修正)、《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以及修订的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对高校财务、资产等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各类监督检查方式多样且力度加强。近年来,审计部门多次对高校进行预决算审计、高校债务及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2014年以来,中央巡视组对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进行了巡视。各省委巡视组也加大了对其所属高校的巡视。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对高校的各类检查更加频繁;媒体频频曝光教育领域一些违法违纪腐败问题。网络举报、网上曝光已经成为当前反映腐败线索的重要渠道。
  (五)高校经济案件频发,负面影响严重。高校陆续发生的各类经济案件,给高校经济带来损失的同时,高校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高校作为社会道德标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捍卫者,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和思想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校在社会和民众心目中"象牙塔"的形象受到了负面冲击,这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此带来的人性、道德、信仰的危机更是难以估量。
  目前,高校财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各级财务队伍结构、数量、年龄、待遇、专业化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目前政府、社会、高校领导、学校师生员工的需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队伍服务素质和水平,加强监督、提高管理效益,已迫在眉睫,亟需解决。
  二、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的意义
  (一)《意见》出台的及时性。随着4%目标的实现,高校经费总量快速增加,经费来源渠道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管理、监督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财务队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顺应形势的发展,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意见》的出台具有及时的指导意义。
  (二)财务队伍建设的关键性。教育经费从保障到监管,制度是重点,人员是关键。在整个教育经费的运转过程中,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财务人员的素养水平、廉政情况、职业道德水准在高校的财经环境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所以财务队伍的制度建设是教育经费监督和管理的重中之重。《意见》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解决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财务队伍建设的历史高度性。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意见》要求:一方面,党委要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校长作为具体操作者,也必须亲自抓好财务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提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强化主体责任、主体意识,做到对重要财务工作亲自部署、重大财务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这样的要求在以往的文件中是没有的,这就把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地位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四)制度的可操作性。《意见》对总会计师和财务机构负责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选聘任用条件、履职能力、年限以及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一般财务人员也进一步明确了上岗制度、回避制度、奖励制度等,高校在落实制度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的补充建议
  虽然《意见》的出台对高校的财务队伍建设有着及时的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谈及财务队伍建设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财务人员和财务岗位。离开了人员谈队伍缺少基础,离开了队伍谈人员没有高度;离开了岗位谈人员是片面的,离开了人员谈岗位也是不切实际的。人员和岗位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其次,财政部正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改变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奇缺的现象,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样的潮流中,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财务队伍建设的文件不能缺少这样的内容。再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作为财务人员在当前的环境中承担着各种责任,承受着各类风险,履行着各级法律规范制度所强制的义务,如果《意见》不明确指导加以保护,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将受到严重影响,财务人员的流失也必将成为严重问题,进而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财务队伍的人才梯队中有从事高级管理的人,也有从事基础工作的人。有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级人才,也有实务工作者。财务队伍中的精英应该在行业会计准则制定和参与国际事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承当起这样的责任,树立起这样的目标。
  (一)人员与岗位。
  1.人员。
  (1)数量。自教育部1979年发布《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以来,再也没有文件规定财务人员的编制数量的比例要求。1979年的文件规定财会人员占本校教职工人数的1%—1.5%,显然不能适应当前高等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综合各类研究,根据《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和相互制衡的要求,笔者认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单位的规模、校区数量、资金总量、财务部门的职能等具体情况,按教职工人数3—5%的比例,配齐配足财会人员,有计划地补充力量充实财务队伍,防止出现财务人员缺少、管理缺失、服务不到位以及人员断层现象。
  (2)质量。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关键要把握好选聘、培养、退出环节。《意见》中对选聘和培养都有所提及,唯独对财务人员的退出没有提及,为确保财务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及退出的安全性,必须建立财务人员的退出机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高校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制度中应有掌握学校秘密或重要技术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选聘、培养、退出三个环节不可缺少,同样重要,只有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把住财务人员的质量关。
  (3)梯队。《意见》中对从总会计师、财务机构负责人到一般财务人员都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是,对财务机构负责人副职(一般高校为副处长,以下简称副处长)和财务机构中二级部门负责人(一般高校为财务各科室科长,以下简称科长)没有提及。副处长和科长均是财务队伍梯队中的重要对象,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财务部门的科长是整个财务队伍的中坚力量、骨干人员,不容忽视。所以,《意见》中不可缺少对科长的指导要求,确保财务梯队建设的完整性。笔者认为,科长除具备一般财务人员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和在下一级管理岗位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相应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高校要科学制定科长的培养培训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科长在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之间轮岗交流,建设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教育财务科级管理干部队伍。
  2.岗位。关于财务岗位设置,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没有统一的设置标准。尤其在国库支付、税收管理、信息网络(无现金支付、网上预约报销)在高校财务部门的陆续改革和应用,以及对财务监管要求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财务岗位设置更是没有标准可言。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财务岗位多样化,有重叠、交叉,也有缺失和不到位的情况。笔者认为,财务岗位设置应遵循科学、合理、规范、发展的原则,适应高校会计业务的需要,符合内部控制岗位牵制的需要,既要有利于财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又要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意见》应该提出一个标准规范的岗位配置和选择性的岗位配置。首先,科室设置按财务机构的功能划分相应的科室,标准的科室设置应为:预算科(计划科)、会计科(核算科)、资金科(资金结算中心)、综合科(办公室);选择性设置的科室有:科研经费管理科、一卡通中心(办公室)、后勤财务科、基建财务科、会计监督科等。保证高校在计划与预算、会计与核算、收入与分配、资金与调度、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财务管理需求。其次,人员岗位标准配置应为:出纳岗、审核岗、复核岗、工资核算岗、收费岗、预算管理岗、各科室科长岗、副科长岗;选择性设置的人员岗位有:科研经费管理岗、一卡通管理岗、系统管理员岗、国库管理岗、税务专管岗、票据管理岗、会计监督岗等。
  另外,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和相互制衡的要求,高校应当制定关键财务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有序持续流动,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各高校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明确财务人员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岗方式等。对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替代轮岗制度,确保财务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认真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高校在发挥财务会计在核算和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各高校应积极遵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单位加强治理、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价值创造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决算分析评价、促进管理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资源"的理念,完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三)责任和权利。《意见》中强调财务人员应享受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同等待遇。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在现实中财务人员的待遇经常得不到同等的对待。新的形势下,财务人员面临更高的要求,面对更多的规范制度的约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担子重、责任重,风险大、压力大,不能只停留在同等待遇的层面。结合财务人员职称考评的特殊性和财务人员待遇现状,笔者认为,在财务人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工资等方面,同等的条件下财务人员应该优先,并适当向财务人员倾斜。
  (四)国内行业服务与国际化。各类高校都具有各自行业的属性,不少高校还下设多个二级单位,包括资产经营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司、附属医院等,因而很需要懂市场的跨行业的财务人才。尤其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和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级人才,在做好财务本职工作的同时应熟悉本行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其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提升服务水平,在行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出国进修、交流访学,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努力跻身国际舞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为提升我国财务人员的国际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务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各高校要重视财务队伍建设,从科学、规范、合理配置财务岗位和各级财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待遇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法制化、国际化、创新型的财务人员队伍,更好地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2014.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1999.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4]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S].教人[2014]6号.
  [5]乔春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乔春华.高校内部控制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7]王春晖.高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指引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5).
  [8]陈阳.高校会计人员软实力构建浅析[J].商业会计,2013,(9).
  作者简介:
  王春晖,南京医科大学财务处副处长,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网站目录投稿: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