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试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


  笔者在对中山市10所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研中发现,现在的中职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不到3成,超过5成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语文课没有用;而语文教师中接近5成认为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没有成功感。当然,造成这种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基础差、学校不重视、语文课时少、教法单一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到语文教学。可细究之下,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和性质还没弄清楚,导致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有效地适应中职语文和中职学生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立足于语文的外显形式,即语言的规则训练;语文的"人文性"则强调融会语文的内敛特质,即语文教学内容的思想文化内涵。可以说,这两大属性就是语文教学的指南针,万变不离其宗。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抓住了这两大属性,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可是,到了中职学校这儿,语文教师还是这么教,为什么就不那么灵了呢?笔者以为,中职语文与同为高中段的普高语文所处的教育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两者在教育的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一个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续升学;一个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或就业或强化学习。不同的教育目标所设定的课程体系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中职语文而言,应该是"语文+中职",前者具有语文的共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后者为语文打上了职业标签,即职业性。
  一、什么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是指在遵循语文教学"共性"的同时,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下突显语文教学的"个性",即在基础知识掌握以及人文精神渗透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专业特点、职场应用、职业发展,重视文化素养、终身发展、个性发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注入智慧的灵魂。
  二、如何落实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
  1.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语文应用能力
  一个人走上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就贴上了"职业人" 的标签。对于职业人来说,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文化素养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职业的特殊性,即职业性。所以,对于中职语文来说,其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图1),从而明确中职语文教学基本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中职语文课除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外,还应该"为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服务"。中职语文课教学目标不仅包含具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而且包含为中职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的内容。
  2.整合教学资源,对接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原有的资源要么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基础,难度偏大;要么内容庞杂,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原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如开发补充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和微课资源,分析梳理贴近专业特点的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等,如图2所示。
  补充教材的开发要突出职业性。职业学校有着不同类别的专业,在职业内容层面,不同的专业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也不同。例如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员就应该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从事导游等工作的人员则要求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相关的文史知识兼而有之等。从促进中职学生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内容应以专业分类体现职业性,使教学内容与不同的专业进行对接。
  正因为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在教学目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更强,所以必须根据中职语文贴近专业特点的需求,认真分析并梳理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并据此开发相关的精品课程和微课教学资源,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供师生使用和学习。
  3.改革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就是"放羊式"的;学生是主体,主体意识缺位,教师的教学就成了"一言堂"。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双主"理念下,从学习方式、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等维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灵活运用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法、任务型合作学习法、协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图3所示。
  由"被动式"到"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由"单项式"到"立体式"的课堂结构、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教学过程等全方位的教学变革,必然会让学生走进语文,在参与中学习体验,在体验中生成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这样的课堂才能"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问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法、任务型合作学习、协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将语文学习与信息技术手段、职业教育理念、心理学原理等融合,让语文学习形式呈现出多彩而有趣的状态,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改革学习评价体系,强化语文职业能力
  教学大纲关于评价的思想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不仅对学生的认知,而且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三是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评价要有效,就要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应该是全面性的,评价手段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因此,中职语文学习评价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为目的,主体多元、内容综合、方法多样的学业成绩和实用能力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职业"需求的语文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充分突显评价的有效性。
  三、落实中职语文教学"职业性"应注意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突出"职业性"是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中职文化课摆脱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语文的这一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和改进。
  1.防止过于工具化倾向
  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性",这是我们基于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的区别而言的,并不代表中职语文只有"职业性"。有些教师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职能,甚至将语文课肢解成各种能力进行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变成了纯粹的能力训练课,长此以往,必然会让语文课在枯燥机械中走入死胡同。因此,中职语文课的改革既要重视用人单位对未来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的需求,也要十分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对一线岗位从业者基本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还应该培养未来劳动者的健康人格和积极情智。
  2.注重语文与专业结合的科学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努力寻找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衔接,使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用职业生涯的引领来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个结合不是生搬硬套,不是盲目的,要注重结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首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和专业因子;其次,要注意语文教材与专业内容渗透、整合的层面,不断修订、完善综合性补充教材;再次,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3.不能脱离文本和学生两个根本
  文本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体,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不能脱离这两个根本,否则,中职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网站目录投稿:以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