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的家长,大概都听说过一句话:身教胜过言传。 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你要孩子读书,你自己就不要老看电视;你要孩子努力,就不要摆出一副人生无所追求的无聊状。 在这一点上,恐怕挺考验家长的。因为很多家长会说"我算是没有机会了。我让你努力,是不想你走我的老路。"说完了,该看电视看电视,该上网上网,留下孩子在艰苦的求学路上孤军奋战。 反正家长自己的理由是充足了。自己已经摇了白旗,声明退出了奋斗的战场,没有责任为自己的教导树立一个榜样,而孩子要是不听,就是不懂事不听话。 岂不知,虽然说家是心灵的港湾,一个人在家里就应该放松身心,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但对父母这个角色而言,就像夫妻之间也要讲究修饰,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注意形象。不仅是因为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言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父母正面的形象,会持续强化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成为孩子永远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随着孩子的成长,遇到挫折时,可能小时候行之有效的安慰手段,比如讲道理,买东西,看动画片,抱着他拍两下,都不管用了。作为家长只能在他成长的阵痛中旁观,而帮不上忙。你会感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也许来自于竞争中的失利,感情上的挫败,自我的不良感觉,这些东西靠你的道理不大能大幅缓解、而你感情的抚慰也满足不了他需求的、来自同龄人的感情抚慰。 有些内心的隐秘痛苦,在往后的人生中,都只能他自己慢慢消解。 而家长虽然无能为力,不能快刀斩乱麻的即刻平息他的痛,但是自身树立的积极乐观的榜样,却会潜移默化的持续的影响着孩子。他在痛苦沉淀一段时间之后,也许会想如果是我父亲我母亲碰到这事会是什么态度?他们会轻易放弃吗?会从此一蹶不振吗?会这么心甘情愿的被淘汰出局吗? 市面上不乏励志的歌励志的书励志的传奇人物,当人生的苦闷一时无解,我们也会偷偷地去书中寻找那些经历过相似处境的人,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据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被多次退稿,身为一个离了婚的单身母亲,出版社的老板好意劝她,还是去找份打字员的工作养家糊口吧;商场上成就霸业的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就更多了,吃泡面,住地下室,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只不过与其从成功人士身上借来励志的光辉,不如一个励志的家长来得更持久更有效更贴合。 不必要父母取得的成就有多大,而是他们的生活态度,能让孩子感到尊敬、骄傲、有自信。家长的品质——坚强、乐观、进取,不仅是孩子长久的一生中,处理人生事物的导航,更是困境中永不消失的心灵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