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卫东官场笔记》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托出行的福,《侯卫东官场笔记》这本小说读了有一百七十多章了。感觉自己之前低估了它:这可不是一部写官场黑暗或者教人左右逢源的小说;事实上,作者以点带面,反映了很多东西。小说所选取的时间和事件典型而精彩。 小说的时间选在了20世纪90年代。目前读到了93年到96年。这段时间很微妙,没有建国的壮丽,自卫的雄壮,土改跃进的激情,文革的混乱,甚至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废待兴,百舸争流。什么都不是。有点平淡,却又在平淡中发生着巨变。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段,我已经出生了!九十年代这十年正是我亲身经历却完全不熟悉的十年。 修桥修路,农村致富,电话的普及甚至大哥大的星期;黑社会,开采业火热以及大兴土木,电脑来了,网络来了,股票和证券也来了。下岗,工作分配制度,城里人瞧不起县里的村里的,铁饭碗为人们所追捧,钱权关系和权色关系大行其道。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社会。职场中的嫉妒,仗势欺人,陷害使绊子屡见不鲜,离婚还是变多,有钱人有权人开始把孩子送出国。社会活动中,计划生育的推广,土葬的废除,破四旧,除四害,禁止随地吐痰大小便,查封算命风水学等封建迷信活动,这些事情说来容易落实起来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基金会,信用社,银行。打牌麻将喝酒…… 无意赘述,光是这一连串熟悉的名词就能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真实存在的年代。最大的变化应该还是经济上。一言以蔽之:中国特色商品经济。前面提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的蜜月期已经过了,乡镇企业已经不再是香饽饽了,相反,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很好理解,没有什么是永久的,任何一个机构,甚至体制都会过时。所以要转型,要转制。然而很难,很痛,很费钱。乡镇企业在九十年代是在用政府骨头去熬政府的油,政府又不傻。变革势在必行。这也正是主人公侯卫东所正经历的。很好奇他的未来会怎样发展。 除去具体的情节,主人公侯卫东和我们一样是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普通学生。我们在学校里看了挺多管理学著作,却发现他们都不适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放在嘴边,却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想在社会大展拳脚的我们来说,第一件事是认识这个社会。不是从新闻里,书里,别人的嘴里,而是真心地从心里认识和认可这个社会。不过,摸着石头过河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一定小心,千万别溺水。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经济大潮之下,资本的作用被无限放大了;然而资本终究不是万能的。勿忘初心,让资本去做资本能做的事情,用智慧、真情和实干去做资本不能做的事情,以及,承认有些事情无论如何也做不成。 主人公一度面临了仕途和商途的抉择问题,他甚至在考虑亦官亦商。然而,正如主人公所考虑的一样,亦官亦商两边都不讨好,为了自己的发展只能选一个。我不禁感叹,胡雪岩和荣毅仁,可能都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吧。 作为小说,感情线一定也是一条主线,刚好也给了我一个观察男女两性的角度。尤其是女性:把女人当成男人来用,变成女强人,其实是小看了女性。很多事情,男人的方式做不成,女人却轻而易举。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的差别显而易见。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女人间说小话以及女人给男人吹枕边风,看似拿不上台面,却其实有着大作用。两性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家庭关系如此,团队分为如此,社会工种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