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实践,介绍以核心区城市更新为理念的陆家嘴中心区城市地下空间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在分析城市化进程所产生问题的基础上,选取陆家嘴中心区关键部位,将人行交通系统整合作为区域更新的催化剂,通过地下功能空间的连通、城市公共交通节点的接驳、空中步行区域的连接以及地下空间质量的提升等设计策略,激发城市活力。 关键词 城市核心区 城市更新 人行交通系统 地下空间 1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它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问题也随之产生。正在加剧的环境污染、失控的城市规模、拥堵的路面交通、低下的土地利用率等,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核心区的典型场景,也会是中国建筑师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所面对的课题。 交通问题作为核心区问题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众多城市化灾难的根源,它的应对是城市更新必需包含的内容之一,也是人们选择以冷静方式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后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陆家嘴中心区位于上海市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地带,占地1.7km2,林立着金茂大厦、国金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是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核心之一。随着浦东地区的快速发展,陆家嘴中心区目前聚集了8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5家中外金融机构、4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000多家贸易、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该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及金融贸易活动密集、土地价值及开发程度极高。然而在陆家嘴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却在下降,地面交通状况、公共交通使用效率、步行交通环境等方面都亟待改善。 2城市更新实践 面对快速、粗糙的城市化进程,我们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节点进行小规模介入,将置入的新要素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催化剂,连接原有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补充缺失功能,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唤起原有空间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从而改善城市的整体机能。在通过"微小"介入产生"巨大"效应,引导和促进城市更新方面,国内外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纽约高线公园 纽约高线公园是一段废弃了近三十年的高架铁路线经过漫长改造而成的公园(图1)。它于2009年向公众开放,设计将高线发展的各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景观与休闲设施相结合(图2,3),大量仓库、老厂房等旧有建筑保留原有空间模式,更新空间功能,部分转换为办公、展览或商店,适度点缀新建建筑,利用铁路旧有结构,创造凌驾街道上空5.5~9.1 m的立体空间,将这一工业运输设施改造为现代化的公园。高线公园的更新不局限于公园本身,还扩展到周边街区。正是通过对周边街区和建筑的先期控制,为高线公园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先期环境,使其成为紧密联系周边街区环境的公共开放空间,它的更新也为周边地区注入了活力。 2.2东京涩谷站Hikarie 2012年建成的东京涩谷站Hlkarie超高层综合体项目,与地铁副中心联系直接,形成多个水平接口,将交通客流通过"立体化步行连接"(地面、空中和地下)引向各种功能开发,强化多层次的可达性对不同目的客流进行分流组织(图4~6)。涩谷站Hikarie超高层综合体拉开了涩谷地区改造的序幕,它的建设将产生连锁反应,推动更多交通设施改造,包括涩谷站站房等交通设施改造及超高层双塔的开发,形成开发——改造——再开发的良性循环,不仅为更新地段带来大量人流和机遇,同时与更新规划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了该地段的繁荣。 2.3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它集香港最高写字楼、四季酒店、IFC购物中心于一体,同时又有机场快线港岛站、地铁东涌线香港站、地铁港岛线中环站、地铁荃湾线中环站、公交车站、过海轮渡码头等交通站点(图7,8)。建筑与城市一体化的设计观念使其在交通空间的处理上更加人性化,也更加丰富多样,二层将中环的人流、码头的人流、港岛站的人流联系起来,成为车站交通流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面层设计有公共汽车站大厅,地下一层有通道直接连向地铁的中环站。地面、地下的交通空间与空中步行系统在共享中庭处交汇,中庭成为重要的交通转换场所,步行空问更加舒适宜人。它复合了更多的城市特征,是处于城市环境中相互作用的一组群体;它承担了城市的部分交通职能,与城市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促进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 3陆家嘴中心区城市地下空间人行交通系统整合策略 2007年陆家嘴中心区地下空问设计立项之初,已有地铁2号线,场地地上部分为公共绿地,人行、地铁、地下空间则处于简单、无序、随意的状态(图9)。对于已经拥有三层及以上的地下部分的超高层区域,探索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是关键。 探究陆家嘴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历程,其地下空间的开发情况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各地下空问相互独立,缺乏联系。区域内地下开发主要为结合高层建筑结构基础修建的地下室,以设备用房、停车为主要功能,各地下室独立开发,在道路下方被割裂,目前区域内轨道2号线交通节点与步行系统联系困难,导致公共交通不能有效服务各地块(图10);另外,地下空间普遍缺乏活力。陆家嘴核心区地面高层林立,地下功能单一,地面与地下公共、交通空间缺乏整合与互动。 步行交通的可达性是公共交通高效利用和建筑项目开发成功的先决条件。步行体系作为街道的组成部分和延伸,关键是从多个层面(地面、地下和空中)将交通设施与区域内的步行交通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步行网络,并积极与周边原有步行体系进行整合得到优化,帮助实现乘客向潜在建筑使用者的转化,最终实现区域活力的提升。 运用地下空间进行人行交通系统的整合,将是城市更新的切入点,是后城市化时代城市发展大跃进之后的一种修补,也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之必要。首先,集约化整合已经作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得到了广泛认可。综合利用集中设置的公共设施,降低私家车的使用率,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和废气排放量,集约化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交通,优化环境,是一种理性、合理的空问配置,实现城市功能的整合;其次,在高楼林立的大背景下,舒适的城市街道尺度也在悄然消失,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三者之间的距离超过两百米,周边城市道路更是尺度惊人,面对疾驰而过的车流,步行区域不断受到局限,只有利用地下空间将人行交通整合,弥补这一不足,扩大原有城市步行可达区域,使城市活力得以激发;最后,面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完善地下空间步行系统,将减轻地面空间压力,保留和恢复更多绿地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面积仅1.3万m2的场地,地理位置却独具优势,东侧为金茂大厦,西侧为国金中心,南侧为上海中心,各高层均设地下室,无疑使这块基地成为了关键"穴位",设计以人行交通系统整合为切入点,激发城市更新。 (1)地下功能空间的连通 项目位于金茂大厦西侧原绿地处,为保留城市绿地功能,尽量减小破坏,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和电梯外,不设置其他地面建筑,且地下开发总占地面积不超过绿地面积的30%(图11),包括两个部分,绿地内地下交通大厅和连接上海中心、金茂大厦、国金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的四个地下通道(图12~14)。根据各单体地下室标高和功能的不同,分别提出不同的连通位置和节点,通道一:连接基地与西侧国金中心地下二层(图15);通道二:连接基地与南侧上海中心地下二层(图16);通道三:连接基地与东面金茂大厦地下一层(图17);通道五:连接上海中心与环球金融中心南侧绿地(图18)。 (2)地下公共交通节点的接驳 场地西北角临近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点,国金中心与地铁站已于地下连通,利用基地的位置优势,建立了金茂、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三者与国金中心的联系,连同正在建设的地铁14号线,全面提升基地交通效率。地铁2号线和14号线人流,从国金中心经地下通道进入绿地内地下空间,通过地下二层的换乘大厅,经地下通道进入上海中心和金茂大厦,再通过上海中心L形地下通道以连通环球金融中心及其南侧绿地(图19)。 (3)空中步行区域的连接 连接众多地标的陆家嘴天桥,人流量基本保持了现有流线状况,天桥人行主要出入口在基地北侧进入绿地内,并通过下沉广场进入地下空间(图20,21)。地面、地上、地下三个层面彼此连通,打破了原本地上功能区"可望而不可及"的局面,提高了城市步行系统在通达性、功能界面、空间感受等方面的连续性,营造舒适持续的步行体验,从而拓展市民的行为活动,激发城市活力。 (4)地下空间质量的提升 总平面布局在交通大厅与通道一、通道二连接处设置了两个下沉式广场(图22),一可作为垂直交通枢纽,二可作为地下通道消防疏散用途,又兼顾地下环境质量需要,自然地过渡并有效衔接地上、地下的人流。下沉广场可增强地下的可达性、也可优化地下空问环境、展现地下空间形象、提供休闲活动场所、丰富城市空间层次,通过引入阳光、空气甚至视觉感官,有效消除地上地下的隔离感,减少地下空间环境的陌生感、封闭感、单调感,顺畅导人人和景观要素,丰富地下空问环境,使在地下同时感知外界自然的变化(图23)。 (5)运营开发模式的探索 要将现有的陆家嘴中心区地下空间整合起来并非易事,连续整体的步行系统的实现涉及到多个开发部门,需要非常仔细周密的规划和综合协调。在和各地块管理部门商议后决定,以地块红线为界线,浦东新区政府承担地下通道公用部分投资,地下通道各连接单位承担地下通道各自地块红线内投资,陆家嘴集团承担陆家嘴绿地地下空间开发投资。 (6)施工技术的支撑 区域内高层建筑群的建设历经了不同发展阶段,地下管网复杂,后期的空间联系困难,对施工造成了影响,故根据各通道所在地块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法,通道三紧邻金茂大厦,有足够空间,施工较为方便,采用直接开挖,并注意保护现状管线;根据物探报告显示,通道一、通道二和通道五附近为重要道路,交通繁忙,地下管线众多,若采用明挖或盖挖等方案,则施工期间需临时封路,给本地区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和不便,且需搬迁众多管线,实施周期长,费用极高,故采用顶管法工艺施工(矩形盾构)(图24,25),可避免道路翻交和管线搬迁带来的冗长工期和巨大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4结语 持续9年的陆家嘴中心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所留下的无序、随意现状中的一次城市更新。它采取的是一种小规模、关键位置的修补,不同于几年前面对一片空白的灵感随性表达,也不同于在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的精雕细琢。连接、补充与整合,这是城市化大规模扩张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在疯狂的城市化跃进之后,建筑师更应具备冷静谨慎的技术态度,去接受无序的现实,发现和梳理结构、建立秩序,修补割裂的空间环境,完成城市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