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强制学生推广公号是典型的权力滥用


  1月11日,有网友爆料,四川的一所高校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作业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寒假推广该校的官方公众号,并且要求达到一定的"点赞数"。对此,校方称不知情或为学院领导的个人行为。(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这项寒假作业明显包含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如果说给学生布置"奇葩"寒假作业尚处于有争议的阶段,那么强制性的作业必定会引发更大的争议。在高校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给学校公号点赞,说它是"公权私用"也算不上,说它违背了法律似乎也显得小题大做,可问题在于,往往就是这种打着"为学生好"的"擦边球"作业,会给高校滥用权力埋下一次次祸根。
  事实上,刚一开始听到让学生给学校微信公号点赞时,我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可能因为平常在学校中,辅导员和宣传部的老师们经常会要求我们这样做,习以为常后就见怪不怪了。然而,我们一直认为很正常的举动不一定就是合情合理的。有时候,这种给学校公号拉粉丝、获得点击率的任务,会让学生叫苦不迭,但碍于与辅导员的关系和面子,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举手之劳",这样下来,即便不是自愿,学生群体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制涨粉"措施。
  在解释这种"奇葩"作业为何屡禁不止的同时,有必要厘清几个逻辑上的误区。首先,可能在学校看来,学生关注学校的教育产品,合情合理。可在这种认知中,明显颠倒了义务与自愿的关系。学校的教育产品有没有受众,不取决于学生是否关注,而取决于内容与功能是否符合学生需求。高质量、优秀的教育产品,不需要刻意引导,都会得到大量学生的关注。反之,那些捆绑学生权益、违背自主原则的产品,营造的只是一种虚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其次,个别学校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子,强制学生参加一些与自身意愿不符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好"和学生自愿在这里其实是被偷换了概念,一些看似正当合理的教学作业,其实受到了行政力量的干预,是对学生权益的变相剥夺。
  此事绝不是孤例。去年4月,部分井冈山大学学生反映,学校要求他们参加电影群演工作,否则以旷课处理。同年5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反映称,学校强制本学期修了体育课的所有女生进行跳操训练,并为即将到来的校运动会表演节目,未按要求参加者,体育课成绩将被扣分。此次点赞事件也有同样的性质——美其名曰"丰富假期活动",实则是一种强加的规则束缚。
  所以,将推广微信公众号添加进学生的寒假作业中,不是"为学生好",而是典型的权力滥用。让学生成为校园微信的推广工具,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走偏。如果不对这种做法进行遏制,那么还会有更多的"奇葩"作业层出不穷。
网站目录投稿:听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