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创业邦唯一一次给投资人的封面,就是这个"4040"——40位40岁以下明星投资人。说他们是明星一点没错,而且这两年趋势愈加明显。除了有骄人业绩外,他们还一色是高富帅与白富美,所以每年这张榜单都很养眼:blingbling的清一色名校与高学历,blingbling的咨询公司、投行工作履历,抑或blingbling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业经验。和很多金融类型的行业一样,对于投资一行来说,除了颜值高容易成功入行外,更重要的是你得智商超过200,否则没法混,因为创投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大脑,能生存的和能成功的都是人精。你牛,你旁边的人比你还牛,而且有很高的自制力,比你还勤奋。 所以这些年轻的明星投资人,日子过得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悠闲自得。世上每个行业的饭,都不是那么容易吃的。尤其是每个年轻人入行时都有过跑龙套的日子,一天恨不能见20个创业者,一个个项目看过去,一个个行业扫过去,积累Deal Sourcing的人脉,积累投案子的经验,从写报告到参加投资决策会,从投前尽调到投后管理,从被老大批到被老大认同,从被创业者怀疑到被创业者信赖和尊重,这样的时间至少要积累一万个小时。 于是,他们中间最勤奋的也要三年才能完成这样的积累。互联网公司发展速度再快,可IPO怎么也要五年,那么投资早期公司的VC,即便第一年入行就投出好公司,要熬出IPO或者独角兽公司也要七到八年,如果28岁入行,那大约应该35岁前后,除非是做后期的PE,或者投资C轮、D轮。但也有部分入行早的,比如2004年—2005年前后有一批幸运的22岁?23岁的本科生进入VC行业,到大概2012年、2013年前后,30岁,就已经脱颖而出了。但目前竞争激烈,一毕业就进入创投行业的机会已经太少了。 一般35岁前后的小伙伴们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起点。这七到十年间,VC周期的四个环节——募资、投资、管理、退出他们已基本经过一轮,加上自己投资和辅导的公司也开始给自己巨大支持,这时候,才轮到一直躲在老大后面跑龙套的他们真正走到聚光灯前,要么成为基金的青年合伙人,要么出去自己设立基金——因为创投这个行业还是完全依靠人的手艺活儿,所以在资本充裕的今天,独立门户,成了时尚。80前后的外资创投明星,一部分开始掌舵,也成为中国VC代际转换的经典案例;也有些耐不住漫长的等待,另立门户,开始了创业之旅。 但一个新创办的基金被认可,大概也需要七到十年。他们要成为叱咤风云的老大,也需要时间。这样算来,等他们功成名就,怎么也要45岁?这中间,和创业一样,开门七件事,样样自己扛,尤其是募资这个此前并不是自己做得最多的地方。所以年轻的基金管理人也要边做边创,其实什么事都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样blingbling!好在是合伙人制,有事兄弟一起扛。但当老大的滋味更不是那么好过,压力最大、委屈最多,累成狗也是自然,大家忽然理解了当年老东家的苦处。 但这个世界毕竟是属于这些年轻人的,他们和创业者走得最近,身在一线,知道市场和用户的朝向,所以上一代大佬在年轻人出走后也开始反思,怎样让一个有辉煌品牌的VC能够完成代际传承,留住基金里35岁前后的年轻人,把机制设立好。这和他们辅导的很多企业都一样。百年VC一样不易。 VC也是江湖,也有门派,但这是个现代的帮派。长老们传授武功与衣钵,新掌门会花落谁家?谁会另创新门派,谁又会成为未来十年武林新霸主?创业邦会记录和分享这些江湖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