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医疗卫生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所以在医院的运营特别是收费环节必须要设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病人就医时的顺畅以及病患的利益,只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才能让医院工作严格有序地运行,让百姓切实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劳动果实,增强人民满意度。本文主要分析医院住院部管理收费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增强制度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 医院收费 加强管理 实际措施 住院部的日常资金流动与医院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此过程中不免个别人员为贪图个人利益或者医院为谋私利而出现乱收费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加强医院住院部收费管理制度的力度,使收费工作有章可循。因此加强收费管理对于社会和医院都十分有必要。 一、医疗收费管理的乱象 看病就医是人民的硬性需求,必须保证人民在看病过程中能够正常顺畅,减少就医过程的复杂程度,及时入住医院。但是由于在许多地区的医院内没有完整的收费制度,导致个别医院出现胡乱收费现象。比如"天价床位",在许多地区由于床位紧张而不断被抬升的床位,以及各种"贵宾床位"的出现了让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只能居住在医院的走廊过道,以及在病人急剧增加时,医院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医疗设备,从而致使就医条件恶劣等状况。这不仅不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还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就医条件恶劣等各种社会乱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医院在公民心中的形象。 除此之外,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作为服务人民大众的群体,甚至出现对病人态度恶劣和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出现高额押金不退,病人就医难等各种情况。 二、加强医院住院处收费管理的意义 合理严格的制度能够规范医院工作人员的言行,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升医院的形象。医院要不断的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收费管理制度,还要不断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评定工作,检查人员工作情况,定期对医院进行账目核查。 收费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医院主要资金流动的门户,更需要严格的制度管理来确定医院的收支正常,从而使医院正常运行。收费处的工作任务量非常大,这就要求了人员具有高效率的处理事物的能力,医院在病人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缴费,医疗报销以及各项问诊费的缴纳都需设定清晰的流程。为了保证该部门高效运行,就需要一套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作为保障。 首先要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态度不认真,对病人态度不友好等各种现象。另外还需杜绝在工作时间聊闲天,无视需要紧急救助的病人等状况。在收费时应当要求将收费项目列清,不能出现含糊不清乱收费等现象。另外应当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工作时应当热情友好,态度端正,服务群众应当饱含热情,面带微笑。除此之外可以设定"文明友好服务标兵",其评定应该由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评定以保证评定公开公正透明。 另外在交费处经常会使用各种票据,纸质票据会出现丢失的情况,从而导致账务无法核对以及校对时出现各种错误,所以医院应当进行设备更新,使用电子票据,所有的信息数据公开化,透明化,从而防止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挪用公款,医院财务更加清晰。 三、收费管理工作实践措施 首先可以采用分别管理,从而进行人员的分流,减轻部门的工作任务量,从而增强工作效率加大操作力度。其次要加强对于部门的管理,严格要求医院收费部的工作人员,杜绝乱收费和挪用公款等恶劣现象。因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从而导致数据录入错误的各种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要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使其认真对待工作。热情的投入工作,减少出现的错误,避免病人出现损失的状况。医院可以采用科技手段进行定时的更新管理系统,加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医院配备高级技术设备,以增强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准确度,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其次要根据针对性问题,提出专门的措施来解决,从而以高效的解决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可以在医院设置意见箱,让病人把自己的意见投入,并且定时进行意見的收集整理和定时反馈。除此之外要进行一套完备实行制度,根据制度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增强科室之间信息共享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病人少跑,争取"一站式服务",为患者家属和病人提供最简单便捷的缴费服务。与此同时在医保报销的时候也要高效地进行,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尽量避免患者家属排长队,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结语 有由此看来,医院的收费处还有许多的弊端,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置严格的标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从各方面增强医院的工作效率。这样才能让医院更广泛地服务于人民,让人民的幸福感增强,在生病时能够及时地就医,减少就医时存在的问题,从而缓和医患争端,保障人民的利益,同时又能使医院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安秀丽.论加强医院收费管理的重要途径[J].企业导报,2011(14):66-67. [2] 张胜利.浅谈医院收费部门的日常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