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早已成为我国政府、高校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金融风暴袭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宽松的就业政策,努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就业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一、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
1、就业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积极配合、大学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这些使浙江省大学生2009年的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浙江全省20~24岁的青年大学生的失业率为6.3%,与近几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2、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加深
金融危机的蔓延使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不断受到影响,就业不可避免遭遇寒流。受供求双方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局势趋于紧张。一方面,受大学连年扩招的影响,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屡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3万人,比2008年增加1.8万人,增长8.2%。另一方面,企业用工又受经济发展趋缓、经营困难的影响而大大减少,企业关停(减)产、休假和裁员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需求趋于谨慎。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增反降,同比减少1.6%,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就业岗位的供需失调,使得大学生就业更为艰难。
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巨大冲击,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据教育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6月20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68.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0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专科生和高职生的签约率分别提高了6.5、8.7、2.3个百分点。
二、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分析
2009年,浙江省统计局对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业压力。据温州市的调查显示,有64.4%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找工作困难较大;31.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应该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有4.3%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调查显示,"缺乏实践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大学生人数多"和"金融危机引起的岗位减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两大主要因素。有27%的大学生和57.1%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有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首先考虑其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这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而从2004开始大学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出现"过剩",使毕业生年均增长18.2%,高出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14.6个百分点。此外,有25.5%的大学生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减少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应对就业压力的措施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主动调整就业预期,积极应对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大学生择业趋于理性化,开始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务实态度,把长期职业发展放在首位。其次,应届毕业生主动降低月薪期望值。据温州市的调查显示,在回答"若求职状况不尽人意,你是否会降低标准"时,有20.0%选择"是":有70.2%选择"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只有9.8%选择"否"。面对目前的求职难状况,调查中有4.6%的受调查者选择可以接受1000元以下的月薪,有64.1%能接受1000~2000元的月薪,有19.3%要求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12.0%要求月薪在3000元以上。可见,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的,占了大学生的三分之二。再次,大学生能积极转变就业理念,不再一味地追求专业对口,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地在现有岗位上积累经验。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发展的需求。最后,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是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积极思路。据浙江万里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就业压力大的话,会选择自主创业。
3、满意度指标分析
从一项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自己主动应聘的占77.6%,依靠学校提供信息应聘的占14.2%,亲属帮忙找工作的占7.6%。可见,大学生能正视就业压力,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经大学生的自身努力,有53.2%的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12.9%有工作意向但没有最终确定,33.4%尚未找到工作。调查中,大学生能较快地适应新岗位,在工作、收入及毕业去向方面,达到基本满意及以上的分别占96.1%、85.4%、90.5%。同时,对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有33.3%的认为"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27.2%的认为"专业不好,社会需求少":22.8%的认为"不着急找工作,看看再说";10.2%的认为应该"继续读书"。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支持,不断拓宽就业途径,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大学生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融入就业大环境,在新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1、创业创新,打开发展之门
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在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配套相关政策与措施,通过推进校政、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多渠道毕业生创业培训,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但是,由于政策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使得大学生和企业对具体的政策知晓率均偏低,对于具体的实施细则更是说不清、弄不明。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各种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打好大学生创业创新政策的组合拳,真正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
2、求真务实,增强服务意识
正是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不充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就业困难。政府通过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志愿服务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的方法,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和锻炼的机会,更为政府转变服务职能、优化基层服务意识打好了基础。
3、实践积累,提升工作质量
2009年初,浙江省杭州市通过发放教育消费券的方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实践能力。据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处的调查,两校的教育消费券使用率分别为40%、30%左右。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了学校"理论教育为主"的不足。而大学生见习制度更成为了恩惠大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良方,帮助大学生们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据统计,2008年杭州市认定了74家大学生企业实训基地,共接受实训学员3914名,实训后留用率达到75.9%。可见,只有将理论运用与实际,才能不断提升素质,成为新时代发展的翱翔之鹰。
总之,要积极发挥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向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徐丽青,浙江人才专修学院:王胜平,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