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技工学校与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于2007年签订学生定向培养协议;即订单式杭甬班。学生在该班经过一年半的理论学习和在公司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得到了企业"用的上、上手快、留得住"的肯定。我校在两年多的订单培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校企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这些经验: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问题 "订单式"培养模式容易使学生认为"单位已定,就业问题已解决",从而产生在学习上的松懈麻痹、不思进取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建立了包括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在校表现以及车间主任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在内的考评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双方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企业的思想顾虑,也使学生明确了"订单"不等于就业的观念。 二、订单班专业课的设置问题 订单协议签订后,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重新进行分解与科学组合。设计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对课程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方面要进行调整,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统一。在教材选择上,学校应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然后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选定教材,或邀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编写订单班的校本教材。课堂上应及时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介绍给学生,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那些没有被企业录用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三、订单班学生身份的转变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是学生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在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以为自己是学生就可以降低要求。在学校学习时,就应该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以公司的员工身份教育学生。到顶岗实习时,才能让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状态,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四、订单班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提高问题 "订单式"培养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企业技术和生产活动中的常见问题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具体可以从以下渠道来解决师资来源:一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创造条件并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或是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增强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和推出一批适应实践教学的"名牌教师"及专业学科带头人,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五、订单班学生的考核评价问题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的失败者,所以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在岗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学校和合作企业要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订单"所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制定考核评价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估。 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保障体系问题 订单式合作不仅仅是教学和就业方面的合作,更是一个深层次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校企双方需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学和其他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要与企业定期开展多层面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校级领导要与企业领导多交流、会晤,在关键问题和环节上及时决策,建立有利于订单培养的保障机制,尤其是政策激励机制。在政策激励方面,要从促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比较中外教学管理理论与模式,创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七、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完善问题 通过订单培养的实践,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前,学校应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吸引大型企业对学校的助学投资,支持专业建设;二是将学生派往校外企业进行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三是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传授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或工程技术,联合培养急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四是给优秀生提供特殊政策,允许优秀生提前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或就业。 八、未被订单企业录用学生的妥善安排问题 由于部分订单培养模式只追求形式和眼前利益,缺乏政策的引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尤其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会淘汰一些原本打算录用的学生,这样就势必造成学生就业心理上的不满,这时学校就应该做好学生的解释安抚工作,重新为其安排岗位。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