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是我邻居家孩子的三大爷,尚若他还活着,应该九十有六了吧。 我对老姚的认识,一半是来自父母的教育,一半又是来自村民的只言片语中。不过,从妯娌们话语中对老姚的看法从来就没有过统一的定论。因为,老姚不是一般的人。 (一)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老姚很神秘地回到了故乡,有人说他在京城当过大官,可能是看破红尘,归隐乡里,也有人说他犯了"右倾"主义错误,被贬官谴回。不管啥样的说法,老姚实实在在地披了一身的神秘罩衣。 他话不多,出门必是衣冠整齐,待人彬彬有礼,带着一副有冬瓜皮厚的眼镜,笑的时候让人感觉就是一个憨憨的读书人,与我们乡下人明显不同,就像是油总会漂在水上的那种感觉。 他的神秘,究其原因还是来自他的家,他家的门常关闭着,唯一掩饰不住的是每天清晨的读书声,是每天黄昏从那间破土房里传来的二胡声,是自言自语的感叹声。他的神秘,随着红卫兵的一根红标枪,被挑的一丝不挂。房子里没有黄金白软,没有库存一个礼拜的余粮,甚至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他的家里却藏有大量的明清线状版古书,外文书籍,还有一个贴着蛇皮的二胡,一个祖传的水壶。对于这个破四旧的年代,这无疑像是藏了满屋的鸦片。 (二) 红卫兵在村子中心搭了一个高高的土台,把老姚五花大绑。老姚面对面目狰狞的红卫小兵,他显得更加呆滞了,任其训斥。人们都说老姚也认熊了,被红卫兵整的一声不吭。 红卫兵当着围观的群众,首先砸了老姚祖传的水壶,摔了贴蛇皮的二胡,接下来搭起了劈柴,垒上了老姚的"毒书",红卫兵轻轻扔上一把火,点燃了劈柴。有点潮湿的书发出了浓烈的松香味,似乎书香刺激了老姚,他拼命地挣扎,一个箭步趴在燃烧柴火的书摊上,口中大叫着:"作孽呀!我的书,这是中华的魂呀,你们把我也烧了吧!" 烈火烘烤着痴痴的看客,烈火更烤焦了红卫兵的热情。人们从吃惊中反应过来,迅速地用一盆盆冷水,浇灭了燃烧的柴火,燃烧的书籍,燃烧的老姚。 老姚被从火堆里救出时,手里仍然攒着一本烤焦的古书,仍在自言自语地说:"书,不能烧呀,这是中华的魂···" 老姚,过了第二天早上,就死掉了。 有的人偷偷地为老姚哭,也有人说老姚死的不值,不就几本破书吗? (三) 当我步入学龄的阶段,渐渐从父母的教导中得知另一面的老姚。 老姚从小就失去了双亲,靠吃百家饭长大,靠着勤学苦读,跳出了农门,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但一场风暴却浇灭了老姚的希望,把他从万众羡慕的位置,打的一文不值。他原以为这个小小的村庄,会被时代遗忘。所以他回故乡时偷偷带来了大量的线装古书。但让他想不到的却是,风暴席卷了每个角落··· 父母常说,爱书当如老姚,敢于用生命去拥抱。 (四) 渐渐的长大,我对那段历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老姚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那个动乱的、破四旧的年代,无疑是对中华文化致命的冲击。老姚不过是千千万万的文化守护者之一。正因为有像老姚这样的人,敢用生命来维护中华文化;正因为有像老姚这样的人,对中华文化注入了魂;正因为有像老姚这样的人,对中华文化抱有美好的梦想;正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我",对中华文化的梦想不断守护、追求,我们华夏名族的文化才在暴风雨中更加坚挺着,才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锦旗飘扬着。 老姚死了,但中华文化的梦想仍在前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