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小宽 来源 | 周小宽(ID:xiaokuanjoy) 《找到你》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三个母亲, 其实都想做"最好的妈妈", 将"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 但是,拼命去努力,却没有得到这样的结局。 因为自己有抑郁症的过往,离婚时抚养权被抢走, 因为自己忙于工作要提供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被认为是"不配当妈", 因为自己嫁给了一个暴力又恶劣的男人,在孩子生病时,无法让爸爸来配型挽救孩子的生命…… ——三个人都很努力,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但是结果呢? 《找到你》用极有张力的三个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 当一个好妈妈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身为女性的妈妈们,要看到的是, 别对"成为一个好妈妈"过度苛责, 因为你已经很努力, 但是你也是有限的。 也有努力了做不到的事情。 而身为父亲的男性们, 如果能够去理解女性的这些努力、苛责、达不到的无力感还有艰难, 那就是对妈妈的一种理解和看见。 01
职业女性还是家庭妇女? 在婚姻中煎熬,还是毅然单身? 这是电影提给观众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母亲都知道,自己的抉择不仅仅是自己的,也关乎着孩子的人生。 所以,很多人都试图在电影之后, 寻找自己的标准答案。 但现实往往是,无论你怎么选择,都无法拥有完美的答案。 因为这个完美答案,是不存在的。 所以重点不是,你选择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选择待在婚姻里还是做一个单亲妈妈, 而是,你需要意识到,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 而你,能否接受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呢? 将很多母亲压垮的, 并不是物质艰难或者带孩子行为上的辛苦。 而是内心的煎熬。 是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的强烈的愿望—— 让她们无法达成对自己的包容, 越来越多的焦虑于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越来越多的苛责于自己每一天的缺失和差错, 特别是看到孩子的种种细小的"不良"反应, 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 就觉得都是因为自己很糟糕。 这样的思路,是很多母亲,能力耗竭的根源。 就像这部电影里面讲述的, 律师李捷,保姆孙芳, 前者要求自己拼命工作,要用物质保障孩子的抚养权和未来,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 后者要求自己拼命救活身患绝症的孩子,让不愿意来配型的爸爸参加手术,筹集不可能筹到的那么多金钱, 当然,这样本就是母亲的本能, 然而母亲也因为这样一种本能——要给孩子最好的,完美的——而将自己逼到绝境。 电影的例子是极端的,特别是在挽救孩子生命的事情上,每一个妈妈也许都会去拼命。 可是生活中,在每天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事无巨细,给自己提出各种要求的母亲,却比比皆是。 就像我的一个来访者对我说的, 她不能接受自己在孩子的事情上做得不好, "我不能接受别人说我不是一个好妈妈,这样的评价"。 尽管,也许我的来访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然而,在现实中,妈妈身边的至亲家人(伴侣、公婆、父母), 对这个妈妈随意评价, 对这个妈妈毫不共情, 对这个妈妈苛刻要求, 的确会让很多妈妈,陷入更加的绝望、无力、无从喘息的境地。 这才是很多母亲,在当代社会的一种共同的糟糕的生态环境。 02
为什么说现在做好妈妈,是件困难的事情? 当妈有那么难吗?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不理解来源于"经验"。 我们总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认知这个世界。 比如一个妻子向丈夫表达自己带孩子很辛苦,焦虑又疲惫。 其实她想说的是我内心的疲惫更甚于身体的疲惫。 但是这个丈夫很可能会轻飘飘地说出一句: "原来我妈妈带四五个孩子都没有像你这么累, 我妈妈当时还要下地干农活,我们不也长大了, 怎么你现在带一个孩子,还有谁谁谁帮忙?你却这么累呢?" 就算这个丈夫是用比较温和的口吻,甚至是关切的口吻来讲这句话, 但是这个母亲的体验就是"不被看见"的孤独。 丈夫过去的经验其实给他带来了一种误区。 实际上,我们的母亲那一辈养育孩子和当下的很多母亲养育孩子已经完全不同。 且不说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养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比过去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多了很多的内容; 且不说过去的孩子没有那么多学习竞争的压力,需要父母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和心血培养, 我最想说的是—— 在30年前,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他们是没有关于"心理学"这三个字的认知的, 他们不知道"感受"是什么,不知道"情绪"是什么,不知道什么叫"原生家庭", 不知道一个母亲的养育是如何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不知道回应和看见孩子的需求是多么的重要。 不知道每天对孩子日常的对待,其实正在影响着孩子的人生。 这些他们都不知道。所以他们不需要去做什么。 因为不知道这一切,所以那个时候,当妈妈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就是好妈妈。 别人会觉得你是好妈妈, 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是好妈妈。 但是现在,心理学正在成为一种显学,就好像语文数学那样。 当你知道了1+1等于2,当你知道汉语拼音的拼法,你都不可能再回到不知道的时候。 已知的内容其实都会存在于你这个人的个体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 这就是认知的升级。 很多人都懂得了,至少大概知道了,何为情绪和未感受,何为人格和潜意识。 很多母亲都知道自己和丈夫正在建立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 而这个原生家庭是曾经如何影响自己的,那么它未来也就会如何影响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无疑使得, 现在做妈妈比过去做妈妈要难了很多。 以前你只要让孩子吃饱就好, 但现在,你当妈妈不可能只做到这件事,就觉得自己足够好。 你会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习惯,你会思考、观照、反省。 当你了解了心理的重要, 你就不可能不去考虑, 我如何做, 才是一个帮助孩子建立起有力的人格的妈妈。 当物质不再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妈妈要提供给孩子的养分,就是精神和心理的养分。 这种养分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灵的滋养, 从一个生命落地开始,他就需要无微不至的被关注被照顾。 除了行为上的照顾,更多的是对他投入精力、注意,每时每刻都准备着给予孩子回应, 这种回应越多越及时,这种回应里充满接纳和包容,孩子才能够拥有更为健全、完整,更为力量的的人格。 但,这个部分恰恰是困难的。 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能力,而不是劳动能力。 很多去外面打拼挣钱的父亲,尽管工作辛苦,那也是一种劳动,不需要那么多心智的付出。 但要提供给孩子精神养分的母亲,则需要很多很多心智的给予。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的,始终存在的。 因为,这就是一个生命强烈的需求。 比如说如果在三十年前, 一个孩子摔倒了,跌在地上摔的很痛,将衣服摔破了, 母亲可能上去就可以给这个孩子一巴掌,接着说,谁让你乱跑的,你看把新衣服都摔破了吧,这个母亲通过这样的一种反应,释放掉了自己的坏情绪, 母亲只要责怪孩子,就可以将自己对于孩子摔倒事件的不舒服的感觉释放掉, 这样母亲就舒服了。 但是现在,如果你的孩子摔倒,也许你不会这样做了。 如果是一个经常接触心理学,懂得了"自我"是如何形成的妈妈, 她不会允许自己这样做的。 她会首先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看你摔倒了,我可能也会很不舒服, 但是她需要承担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指责扔给孩子, 她还要及时的马上给予自己的孩子抚慰, 她多半会先蹲下来,抱起孩子,关切地问,你疼不疼?然后要安慰他,别害怕! 看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一个这么小的事情, 两代不同的妈妈的行为和内心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影里,最后有一句台词说,母爱都是伟大的。 但是我想说,30年前的母爱是伟大的,现在的母爱也是伟大的。 可是,因为认知的升级,因为物质已经被满足,人们多了很多精神的需求, 所以,我们对于母亲这种爱的要求已经改变了。 当代的母亲所面临的这个挑战, 是和二三十年前的妈妈完全不一样的。 03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 生育孩子躺在床上做剖腹产的时候, 是将自己剖开第一刀, 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其实是要将自己再破开第二刀。 而这个第二刀的剖开会更痛苦更剧烈。 因为它是一种心灵层面的打开。 我有不少女性的来访者会在跟我的咨询当中谈到自己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一些很细小的事情上产生了强烈的感触。 她们每当自己对孩子说出了一句话之后,会意识到,原来我的妈妈是这样对我的。当时我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接着她们会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就是我怎么能够又这样对我的孩子说话, 所以她们迫切希望能够赶紧的将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妈妈, 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自己所能给到的最好开始, 至少不要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 但,这样的母亲其实给到自己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潜意识模式的这样一种循环,它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就算你看到了什么东西在影响你,你也能够看到自己对孩子的一些重复的影响,你却未必能够很快地改进这种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所以很多对自己要求高的母亲,常常会陷入一种对自己的苛责, 而这种苛责却无人能懂。 在电影中,母亲的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究竟应该努力工作还是全职在家陪伴孩子,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的。 无论你是做一个家庭妇女,还是在职场上拼命打拼,都是有利有弊的,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对于母亲而言, 我们也需要去接受这种遗憾, 而不要将自己逼得太紧, 这是身为妈妈,对自己的必须要有的关怀和接纳。 无论你是上班的妈妈,还是全职的一个妈妈, 当你很多时候要去回应孩子的情绪, 当你很多时候要去关注孩子的感受的时候, 去接纳包容给予爱的时候, 其实你内心的消耗也是很大的。 如果追求完美,不断苛责自己, 那么你最终就会进入耗竭。 你要允许自己表达累, 而不是说,因为母爱很伟大,就应该24小时的关心孩子作为一个常态。 但有的时候你真的做不到, 其实这种做不到的是可以表达的。 最后写给男性的话: 一个男性, 如果能够更多的理解一个女性为什么会觉得疲倦,无力, 如果能够承认,在现在的标准下,做一个好妈妈的确比上一辈艰难了很多, 如果可以意识到,在你看不到的时候,这个女性可能为了成为一个给予孩子更多心灵养分的妈妈所付出的努力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你也许会对身边的那个女性少一些责备和要求, 多一些看见和理解。 要知道,照顾孩子的心灵, 远比照顾一个孩子的生活和身体难得多。 而你的一点理解和看见, 对于独自面对"要当个好妈妈"的挑战的母亲来说, 是宝贵的。 改变妈妈的困境,爸爸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也许爸爸能做的不多, 因为不管怎么样,爸爸代替不了妈妈,孩子有困难和需求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要找的永远是妈妈。 但是爸爸可以去做的,就是"去理解"。 对于丈夫而言,可能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妻子变得开心起来, 如果我没有办法让这个孩子不吵闹, 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很多妻子,渴求的并不是一个事情完全的解决, 而只是,被看见被理解。 如果这个男人能够去理解自己的妻子,真的不容易; 能够去理解妻子这个个体,能力也是有限的; 能够去理解,尽管母爱伟大,但这个母亲其实也不能做到始终以一个很好的状态去满足自己的孩子, 能够理解这个母亲因此产生的自责内疚和无力, 我想,这是对于女性,最有力的支撑。 作者简介:周小宽: 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点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