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这个人的自我。这个自我包括意识,它对能动性进行控制,也就是控制着对外部世界作出兴奋反应的通路。这一心理组织调节着自身所有的形成过程,直到晚上睡觉时才停下来,即使在那时,它还对梦起着检查作用。由此,自我还有压抑作用,通过压抑把一些心理倾向排除在意识之外,并且禁止它们采用其它表现形式或活动。在精神分析中,这些被排斥的倾向与自我形成对立,自我对于被压抑表现出抵抗。精神分析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抵抗消除掉。现在我们发现,在做精神分析时,一些病人陷入困境:当他的联想接近被压抑的东西时,就联想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告诉他,他被某种抵抗所支配,但他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事实,即使可能从感觉不适中猜测到一点什么。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描述它,但这一抵抗来源于他的自我并属于自我,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感到有些意外。我们在自我本身也发现了某种无意识,其行为就像被压抑的东西一样;虽然它本身不是有意识的,却会产生很大影响;要它成为有意识的,就需要做特别的工作。从精神分析实践的观点看,这一观察的结果是,如果我们坚持以前那种习惯的表达方式,试图从意识和无意识的对峙中发现神经病,就可能陷入极大混乱和无穷无尽的困境之中。鉴于我们对心理构成条件的了解,我们不得不用另一种对立来替代这种对立,也就是有组织的自我与从中分裂出去的被压抑的自我之间的对立。 对于无意识概念来说,新的观察结果更为重要。应该承认,无意识并不与被压抑的东西相一致:说一切被压抑的东西都是无意识的,这是对的;但不能说一切无意识的都是被压抑的。自我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无意识的,确定无疑是无意识的。这种属于自我的无意识不像前意识那样是潜伏的;否则它只有成为有意识的才会被激活,它成为有意识的过程就不会太困难。我们发现,现在面临着第三种不被压抑的无意识,应该承认,成为无意识这一性质对我们来说开始失去意义了。这一性质成了具有多种含义的东西。这样它就不能像我们希望的那样,成为深层的必然性结论的根据。但我们也不要因此而忽视了这种性质,因为它毕竟是深层心理学中照透底部的唯一光束。 * * 有这样一个问题:是自我和超我本身就是无意识的,还是仅仅产生了无意识的结果?我们有理由回答,它们本身就是无意识的。这也是一个事实:大部分自我和超我能够保持在无意识状态,通常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个体对其内容一无所知,要让它们变为有意识的须经过相当的努力。实际上自我与意识并不是一致的,压抑与无意识也不是一致的。在看待意识-无意识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应该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刚开始时,由于意识表明自己不能被信任,我们倾向于降低其价值。我们这样做可能是不公平的。正像我们的生命一样,意识虽然没有很大价值,但却是我们所有的一切。没有意识之光的照射,在深层心理学中我们就会迷路,但我们必须努力寻找新的道路。 在动态意义上,一部分自我和超我是无意识的,这一发现尽管实际运用时不太方便,却可以消除问题的复杂性。我们看到,不能把不同于自我的那个心理领域称为无意识系统,因为无意识的特征并非如此。即然这样,我们不再在系统学的意义上使用无意识这个术语,而代之以"本我"一词。这个词更适用于表达不同于自我这一事实。然后,超我、自我和本我,个体的心理构成可以分为这三个部分。 ——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