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五读俱全法读懂高考诗词


  恭
  贺
  新
  禧
  五读俱全法读懂诗词
  卷珠帘 来自抱朴斋闲话 00:00 02:4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把文言文和诗歌鉴赏结合起来考查,诗歌鉴赏的考查定位在鉴赏评价层面,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到诗歌中则要求考生能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人物形象),如何写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为什么写(情感和观点态度)。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值为9分。如何读懂一首诗?要做到五读俱全。所谓五读俱全法即一读标题、二读作者、三读文本、四读注释、五读问题。
  一读标题,读标题你可能会获得诗人写诗的目的,原因,或事件的起因、经过或结果,甚至能获得诗歌的题材,如《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2018年高考北京卷),读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必然涉及到送别诗的相关情感。《插田歌》(2019年全国三卷)则可以从标题推测出是一首描写田园农家生活场景的民歌。
  二读作者,如果是你熟悉的作者。你可以知人论世,比如辛弃疾诗词最突出的思想情感是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陶渊明诗歌主要描写田园生活,表达厌恶官场、归隐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实际上,在具体的阅读中,你不认识作者也不影响你理解整首诗。全国卷近三年考查的诗歌鉴赏大多选材于名家的非典型性作品或非名家的典型之作。
  三读文本。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将文本定义为是一个为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解读文本实际上就是破译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的过程。阅读诗歌文本,首先要关注诗歌的重要符号—意象,通过意象推测情感内容。其次还要注意诗歌的符号结构—起承转合,最重要的是要对诗句进行简单的翻译。
  四读注释。注释并非可有可无,它是出题者提供给阅读者非常重要的理解文本的工具。对文本起着重要的诠释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如《投长沙裴侍郎 》(2019年全国二卷)的注释"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通过注释,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为了表明心迹,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晋升。
  五读问题。当我们按照标题、作者、文本、注释的路径无法理解诗歌时,我们可以反向路径阅读,也就是先看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主观题的问题也包括客观题的提问。带着问题进行还原阅读。如《题许道宁画》(2019年全国一卷)的问题是"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由问题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首题画诗,在手法上则可能涉及到虚实结合、想象或夸张等,诗句尾联的含义即对诗句进行翻译,诗人对画作的评价即找出相应的诗句进行翻译概括,由问题引领,明确了作答的方向。
  下面我们通过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来帮助大家掌握诗歌鉴赏的五读俱全法。
  (2019年全国一卷)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五读俱全法:通过读标题和注释我们可以得出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需要注意的是画中人与画外人视角和感受的差异,在手法上则可能涉及到虚实结合、想象或比喻、夸张等,读文本,我们需要关注意象,也需要对诗句进行大致翻译:"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如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读问题,我们可以明确作答方向:"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即对相应的诗句进行翻译和概括,得出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019年全国二卷)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五读俱全法:读标题,从投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投奔他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一首自荐性质的诗歌,是古代干谒诗的一种。读注释,则可以看出是诗人表明自己的心迹,渴望得到对方赏识的表达。读文本:"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读问题,引领作答方向,与直抒胸臆相对的则是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而结构安排根据诗歌的起承转合,颈联起着情感和内容转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答案:"情感表达:颈联借物抒怀,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19年全国三卷)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五读俱全法:读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民歌,民歌语言通俗,质朴,多俚俗语,风格轻快。读文本:"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读问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的比较,需要勾连课内外知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较为典雅,多用典,本诗为民歌,语言明白晓畅,由此可以得出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五读俱全法实际上是一气呵成的,五读俱全既是阅读方法,也是阅读内容。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应该要着眼于这五个方面,更应该掌握五读俱全方法。
网站目录投稿:曼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