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十四年抗战还历史以完整面目


  近日,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函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1月10日新京报)
  作为中国人,谈到近代历史上那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艰苦卓绝战争时,相信都会脱口而出"八年抗战"。这一说法自然有其道理。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为"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法西斯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之后八年,中国军民与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进攻进行了殊死较量,直到1945年8月15日,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打击下,走投无路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这一历史时刻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束。
  所以,以"八年抗战"来描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法西斯全面侵华战争是可以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但伴随着大量中外历史文献的考证,日本侵华档案资料的解密,侵华图片、日记、遗迹等的发现和发掘,历史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这一概念日益盛行所带来的弊端,"八年抗战"概念确有必要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十四年抗战"概念,以最大限度地还原日本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相,尽最大努力廓清人们对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认识误区。
  事实上,早在1931年,深受经济大危机困扰的日本就开始策划对外战争,以摆脱困境,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近邻朝鲜和中国东北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觊觎已久的侵略目标。伴随着9月18日夜晚沈阳北郊上空那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东北大地的宁静被打破,日本法西斯的铁蹄开始在中国东北大地上肆意横行。由于蒋介石奉行对日本侵略不抵抗政策,十几万东北军撤入关内。区区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之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面对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爱国军民极其愤慨,强烈要求国民党政权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也就是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拉开了序幕,而到1937年"七七事变"时,中国已经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抗日战争。
  之所以这样不厌其烦、竭尽所能地列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只是想表达这样虽浅陋却毋庸置疑的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而不是只有后来的8年抗战,日本法西斯对东北三省人民残暴的殖民侵略历史不应忘记,中国军民留守或深入东北敌境"孤军血战"的丰功伟绩不容抹煞。中国和中国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国家和人民,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历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这6年多的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史实都着墨不多,材料甚少。现实中反映局部抗战的严肃影视剧、历史文献展览等也不并多,诸如马占山部"抱与城皆亡"决心与日寇血战的嫩江大桥之战少有人知晓,而杨靖宇抗日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开展游击战抗击日军的事迹知晓率也不高。这种认知偏差不仅会造成对日本侵华罪行认识片面化、肤浅化,而且是对中国人民局部浴血奋战抗击日军的伟大精神与成就的漠视,不利于中国人民从无数抗日英烈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当然,要建立"十四年抗战"观,仅靠教育部的一封函件是远远不够的。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一项思想认识的系统工程,不仅中小学课程教材要尊重历史,强化"十四年抗战"概念,给学生讲明白由"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历史依据,而且历史文化研究机构也要拿出确凿史实与研究成果,对"十四年抗战"概念给予有力支撑,而社会大众传媒也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好中国局部抗战的宣传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传播。
  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而距"九一八事变"爆发也已过去86年,由"八年抗战"认识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不是概念的改变,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观的纠偏,这既是对日本侵略中国长达14年的正义主张,也是对"九一八事变"以来抗日英灵的迟来告慰。
网站目录投稿:幻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