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月6日,陕西2017年高考艺术美术类全省联考在西安举行,考试结束后,场外地上全是考试资料等垃圾。这反映出以艺术创作为志业的部分艺考生却不懂得"什么是美"。 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体谅保洁员的辛苦,是一种美德。艺考生考完后,场地一片狼藉,并非西安一地如此,也并非今年才有,可以说年年如此,处处如此,原因就在于部分学校的美育工作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艺术生普遍接触了许多音乐、舞蹈或美术作品,耳濡目染,一直受着美的作品的熏陶,应该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即应该懂得审美,言行举止应该是美的。但是,现实中有些学生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不仅穿着不美观,而且言行举止粗鲁,满口脏话。个中原因,与学校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观的教育分不开。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指出,一幅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不只在于价钱高,还在于它的美,即给人美的享受,给人教益。要创作出这样的画作,首先要求创作的人会审美,有正确的审美观。如果希冀这些行为举止不端、经常爆粗口、挥老拳的人能够为人类贡献高尚的艺术作品,无疑是奢望。 去年8月,教育部与北京、上海、江苏等8省市在京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此举旨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推动构建上下联动、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机制。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签署仪式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二是增强"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需要;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不管是中学还是高校,都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切实推进和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切忌再把美育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会唱歌、会跳舞、会画画,切忌只抓技能教育而忽视甚至抛弃审美教育、人文教育。因为专业知识技能相当于人的"硬件",人文素养相当于人的"软件"。"硬件"与"软件"共同决定一个人的市场竞争力。"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只有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融为一体,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时,才是艺术",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一时找到饭碗,而从长远来看,无法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艺术类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