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电大开放教育微学习应用策略


  【摘要】开放教育与微学习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开放教育引入微学习是应然选择。开放教育应用微学习必须从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三方面入手:学校方面要通过软件、硬件和资源的建设,创设微学习环境;教师方面要通过转变自身角色、改革教学模式和提供学习支持,探索构建基于微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者要通过树立理念、培养能力和加强自我监控,养成微学习习惯。
  【关键词】开放教育;微学习;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引领着教育理念的变革,而且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引发教育领域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放教育也应该通过吸收和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由于无论是基本理念还是主要特征,开放教育与微学习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开放教育引入微学习是应然选择。而开放教育应用微学习应该从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三方面入手。
  一、学校方面:创设微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微学习环境不仅是学习者开展微学习的前提条件,而且直接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一)创设微学习软件环境
  1.提高认知水平
  随着各种微型化、智能化学习终端的普及,学习微型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将微学习引入开放教育看似应然,但教育界对微课和微学习的"认识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存在各种质疑、误区和混乱"。所以,厘清微学习对于开放教育的意义十分必要。开放教育倡导的基于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网络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渐入困境也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面授教学"陷入到课率越来越低的尴尬境地",网上学习"参与率却出乎意料地呈现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学习者。因为,当下的学习者越来越年轻,35岁以下成为主要群体,且大部分来自企业一线。他们具有工学矛盾十分突出,且对手机等微型学习终端具有浓厚的兴趣、优越的运用条件和高超的运用能力等显著特点。前一特点决定了他们难以保证具有相对固定的参加面授教学时间和相对完整的进行网上学习时间;后一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乐于接受微学习方式,即基于手机等微型学习终端、能够自主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零散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所以说,微学习对开放教育教学改革极具意义。
  2.提供制度保障
  为确保将微学习有效融入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中,必须优先建立和完善三方面的制度。首先是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搜寻、筛选微学习资源能力,制作、建设微学习资源技术,以及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微学习资源的水平。其次是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开展基于微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完善微学习运用的教学业绩考核制度,调动教师建设微学习资源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组织具有微学习特征的教学活动。再次是激励学习者遵守微学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引导学习者主动开展微学习,进而养成微学习自觉和习惯。如规定申请奖学金、参评优秀毕业生的学习者,其必修课程的微学习资源点播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等。
  3.建立督促机制
  开放教育倡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但就当下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动机而言,如果缺乏一定的督促机制,学习者难以真正实现包括主动接受微学习在内的自主学习。一方面通过将学习者的微学习情况与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相挂钩机制,督促学习者自觉开展微学习。如要求学习者务必接受一定比例的微学习,否则,将在课程形成性考核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学习过程"成绩。另一方面严肃考试纪律。严肃考试纪律可以端正考风,促使学习者打消希冀通过捷径取得学分、获得文凭的侥幸不良心理,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二)创设微学习硬件环境
  微学习硬件环境是指提供微学习服务的支撑环境,具体包括微学习平台系统、信息连通与获取、微学习内容支撑程序和移動终端智能应用等。就学校方面而言,创设微学习硬件环境的关键是设计与开发微学习应用平台。
  电大现有的在线学习平台没有微学习支持功能,无法支持学习者开展微学习。所以,当务之急是整合QQ、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交流理念与功能,改造和升级现有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基于新媒体、支持微学习的系统环境,为学习者充分、便利应用微学习提供硬件支撑。具体而言,构建微学习应用平台要特别突出两方面的功能建设。
  1.实时交互功能
  首先就理论而言,微学习是指"以新媒体为技术支持,通过微内容、微时间、微过程、微媒介、微资源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其中的微过程,既指点播微课件,也指多方式实时互动。同时,微学习具有生态性,其生态系统是由众多的要素构成的。学习者、教师、助学者之间的交互学习就是要素之一。也就是说,交互学习是微学习的重要特征。其次就技术而言,随着4G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实现随时随地网上学习和交流已是非常容易的事。再次就需求而言,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其他学习者等学习活动参与者的实时交流,可以构建学习朋友圈和共同体,实现信息互通、协作学习,进而达到克服学习障碍之目的。
  2.支持服务功能
  提供适合而有效的微学习支持服务是微学习应用平台必须解决的另一课题。而通过在应用平台中嵌入数据的收集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迅速处理各种数据,并将结果反馈作用于学习者,是提升微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举措。首先是实现个性化支持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的潜在学习需求,"推送"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其次是实现及时化支持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预测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潜在行为,提前做好支持服务准备,提高服务速度。再次是实现精准化支持服务。基于大数据的微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使学习者能够享受到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干预服务,提高支持服务的准确性。endprint
  (三)创设微学习资源环境
  学习资源是学习环境的核心要素。电大系统资源建设虽然"呈现出向微学习资源转向的整体趋势",但离满足学习者微学习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加强微学习资源开发是创设微学习环境的重要内容。当下,电大开发微学习资源应特别关注三方面问题:
  1.资源建设统一规划
  电大的微学习资源建设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现象较为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统筹规划。由中央电大统一牵头,按照开设专业的在校生规模,衡量资源的需求程度,制订微学习资源建设计划,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开发课程和数量,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推进资源建设。其次是精心组织。中央电大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按照资源建设计划,每年都推出一定的项目,在电大系统甚至普通高校进行招标,实现资源建设既分工又合作、共建共享。再次是确保质量。中央电大建立学习资源建设的动态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学科和专业的专家作用,组建微课资源建设专家组,负责学习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
  2.资源标准统一规范
  我国的微学习资源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统一、权威的标准规范。虽然也有类似《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这样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毕竟是临时性的、非权威的标准。以致当下的微学习资源建设中,无论是不同高校的教师还是同一高校的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思路都较为随意,造成了微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风格千差万别的局面。为确保质量,有必要制订相对统一而权威的微学习资源建设技术标准。确保同一学科或课程的微学习资源的开发模式、设计思路、技术手段和时问长度等方面的相对统一。
  3.资源内容系统性
  微内容是微学习的重要特征。"所谓微内容,是指微学习的知识对象。微学习的内容通常是一个单一的主题,比如一个知识点、一个单词等,主题简单明了。""微内容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識体系。"微学习资源就是相应微内容的呈现。某一课程的微学习资源应该由一定数量的呈现微内容的资源组成,并最终能够完整呈现这一课程的知识体系。而当下较多的微学习资源往往只凭教师意愿随意选取课程中的某个或多个主题进行开发,不能完全覆盖课程知识体系,存在着系统性不足的缺陷。由于微学习资源的系统性对于推进微学习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故在建设微学习资源时,必须通过采取事前科学设计和认真审查、事中动态督查、事后严格验收等切实措施,确保微学习资源的系统性。
  二、教师方面:探索构建基于微学习的教学团队
  开放教育要实现将微学习有效融合于教学活动中,关键在于构建有别于现有的切合学习者需求的基于微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力量。
  (一)转变自身角色
  为构建基于微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角色,实现由较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者、研究者和助学者三者并重转变,以与新模式相适应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
  1.学习者
  对大多数开放教育教师而言,微学习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对基于微学习的教学模式更是缺乏基本的认知。教师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者,必须要放下身段,甘做学生,学习三方面的知识技能:首先是微学习理论等相关知识。如微学习的内涵、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又如了解微学习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趋势。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技术是现代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所有现代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和智能移动终端运用等现代信息技术。再次是微学习资源建设技能。即遵循微学习资源建设规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技术能力。
  2.研究者
  从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看,开放教育的教师理应成为研究型教师。但这并非要求教师像教育专家一样进行理论研究,而是作为教学实践者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并寻求对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缺乏可供借鉴经验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反思探究观念,主动通过对基于微学习环境下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资源运用、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断地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探寻开放教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微学习的最佳融合方式,推进开放教育基于微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3.助学者
  开放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助学职能,但由于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都没有真正实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的转变,以致大多教师仍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出现。而在微学习环境下,教师必须实现身份与作用的转变,将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作为自己新角色的重要职能。具体地说,教师的助学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面授辅导中的助学。在面授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已由学生取代,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述者,学习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面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对学习者提出的相对共性的学习问题进行答疑与解惑,通过同质化的服务帮助学习者解决普遍性问题。二是线上助学。教师通过实时互动和非实时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助学,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帮助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
  (二)改革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倡导的是基于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当下的学习者,改革势在必行。
  1.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教育领域中"教"与"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特征和学习者特点,开放教育应该引入微学习和翻转课堂理念,充分发挥微学习和翻转课堂的优势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探索和构建"基于微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基于微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基于微学习环境、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等微学习资源作为主要教学和学习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endprint
  2.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微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为基于包括微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习者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通过阅读纸质媒体、利用工作生活中的零散时间观看微学习资源等方式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明确学习困难。课中阶段为基于自主学习的面授辅导。教师在对较为普遍的学习疑难问题进行讲授解答基础上,指导学习小组开展探讨学习疑难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布置课后练习和下次辅导内容预习。课后阶段为基于自主学习和面授辅导的知识巩固和内化。学习者进行课后练习和梳理学习情况,并通过线上咨询、讨论和学习资源的再学习,系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进行新内容预习。
  3.新型教学模式优势
  相对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基于微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解决学习者的工学矛盾,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首先是更加有效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学习具有学习时空泛在化、学习内容微小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和学习体验轻松化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学习便捷和更为多样的学习选择,帮助学习者激发并保持学习动力,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是更加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模式倡导教师将学习决定权转移给学习者,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在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自主发现学习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再次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基于微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按照开放教育学习者的特点,整合和重构了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的关系模式,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的针对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提供支持服务
  开放教育虽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但基于微学习的支持服务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基于微学习的支持服务大体包括技术设施、学习资源、制度保障和教学管理等。但就教师而言,需要提供的支持服務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基于微学习的课程学习服务
  课程教师主要通过微视频课件、线上交互、微信交流和面授辅导等形式开展支持服务。首先是微学习方式引导。对大多学习者而言,也许在不经意中会经常运用微学习,但对微学习仍然缺乏基本的认识。需要教师在介绍微学习基本常识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微学习开展自主学习。其次是课程学习导学。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介绍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微学习,选择微学习资源,优化微学习策略。再次是课程知识学习辅导。一方面通过面授教学和制作微视频方式对学习者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辅导,另一方面通过微信、QQ等在线交流方式对学习者遇到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解答。
  2.丰富微学习资源
  微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开展微学习的基础,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电大系统虽开始重视微学习资源建设。但微学习资源数量偏少和质量不高、内容系统性不够、缺乏统一技术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了制约微学习应用的瓶颈。因此,丰富微学习资源成为任课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做好微学习资源的搜索和筛选工作。充分利用电大系统资源共享优势,为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微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通过整合、优化和改造电大系统原有流媒体资源,以及自行制作微文本、微课件、微音频和微视频等微课程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微学习资源。
  三、学习者方面:养成微学习习惯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开放教育能否成功而有效应用微学习,学习者是关键因素。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引导学习者在微学习环境中树立微学习理念,掌握微学习能力,强化微学习自我监管,养成微学习习惯,甚至让微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树立微学习理念
  由于开放教育师生处于时空准分离状态和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要求开放教育学习者必须树立三方面理念:
  1.树立泛在化学习理念
  泛在化学习就是指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即任何人在任何时刻和任何地方都能学习所需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只要愿意,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甚至可以将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一个习惯性行为。开放教育学习者具备基于微学习环境下实现泛在化学习的条件。一是具备便捷的学习载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有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二是具备富有的零散学习时间。开放教育学习者虽然工学矛盾突出,缺少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但具有较为丰富的存在于工作和生活间隙中的零散时间,只要具备泛在化学习理念,就可以实现微学习。
  2.树立生态化学习理念
  "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作为网络学习者的个体应该把自己的学习定位为整个学习生态系统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与系统的紧密联系中理解和构建个体自己的学习。"开放教育微学习是一个由学习者、学习媒介、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构成的学习系统。学习者个体要根据自己的学情,不断完善微学习系统,充分利用和发挥系统内部的学习资源、教师、其他学习者等其他要素的作用,并与其实现良性互动,有计划地开展自我学习和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达到实现整个微学习生态系统中的学习主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挥系统共同效应与整体效应的目标。
  3.树立个性化学习理念
  个性化学习就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和学习适应性等个性特点实施相应的学习活动。基于微学习环境下的开放教育学习者,不仅其个体差异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尊重,而且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首先是学习计划个性化。各个学习者以学习目标为引领,以各自的认知习惯、学习条件等为基础,制订各具个性的学习计划。其次是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者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力求达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进度学习合适的内容的目标。再次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endprint
  (二)培养微学习能力
  1.认知微学习本质
  微学习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必然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在接受之前,对其作些应有的了解、具备基本认知尤为重要。学习者必须学习微学习的概念内涵,了解其产生、形成以及发展趋势,理解其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掌握微学习的认知方式和本质规律。作为开放教育学习者,还要在此基础上,了解开放教育的微学习环境、资源支撑、学习服务,以及基于微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认知开放教育微学习模式,为深层运用微学习打好基础。
  2.学会微学习技能
  微学习技能是指运用微学习模式进行学习的技术和能力。首先是学会新媒介使用技术。微学习通常都使用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手持移动学习终端。学习者必须了解这些媒介的基本性能以及各种使用软件,掌握其课件播放、练习测试、信息检索和交互讨论等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Wi-Fi、QQ与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屏幕截图与转发等使用技术。其次是学会微学习资源选择能力。微学习资源由融合图片、动画、文字制作而成的包括微文本、微课件、微视频等微课程资源,不仅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的,而且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学习者掌握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高水平的资源开展学习,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再次是学习方式设计能力。微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情,基于适宜浏览微课程的时问和地点、能够参加面授辅导以及解决学习疑难办法等因素,设计最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是获取学习支持能力。如学习者遇到学习疑难问题时,必须掌握从在线向教师请教、与其他学习者探讨和借助网络解决等途径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的能力。
  (三)加强自我监控
  相对于传统学习模式而言,基于微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支配权、学习过程选择权和学习进度决定权,因此,加强自我监控是确保开放教育学习者微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
  1.学习时空监控
  微学习可以打破时空束缚,进行随时随地学习,但这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模式。试想学习者如果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进行学习,会有怎样的效果。所以说,对学习时空进行有效選择和监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重要的。基于微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时空可粗略分为两类,即课前和课后学习时空、课中学习时空。前者的学习时间多为工作生活中的零散空闲时间,学习空间多为不固定的、不适宜学习的公共场所,学习者有较为自由的选择权。后者的学习时间固定,但没有选择余地,学习空间环境适宜开展学习。为此,学习者的监控重点一要放在课前和课后学习时空上,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特点,尽可能选择和利用精神状态良好、注意力集中,以及相对安静、外界干扰少的时空开展学习。二要放在课中时间上,合理安排工作,珍惜面授教学机会,确保面授教学时问的学习效率。
  2.学习过程监控
  基于微学习教学模式的学习者具有根据自己学情对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和重构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也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有一定底线要求的,即学习过程中的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微学习质量会大打折扣。首先是课前预习环节。利用相对完整的时间阅读纸质媒体,同时利用微时间和微媒体学习微资源,掌握学习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其次是面授辅导环节。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集体教学,求解学习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同时,增强集体认同感,构建学习朋友圈,获取情感支持,强化学习兴趣。再次是课后练习环节。通过课后作业、同步练习的训练,巩固、吸收和内化所学知识,发现依然存在的问题。最后是线上交互环节。学习者可以利用零散时间通过QQ、微信等平台,与教师、其他学习者进行实时、非实时沟通,交流学习心得,寻求疑难解答。
  3.学习进度监控
  在学历教育中,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有期限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期限内的学习渐进和知识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又可以分为若干单元。在微学习环境下,每个单元的内容多是由学习者通过若干非连续时间片断学习的微内容连接和组合而成的。所以,为确保学习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明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杜绝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学习者要实现有效监控学习进度,首先要主动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既要适合自己实际,比如工作或生活忙时少安排些,空闲时多安排些,又要与学校教学进度相衔接,比如每次面授辅导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其次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没有特殊情况,学习者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网站目录投稿: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