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苹+赵袁军+刘琳+朱雪文 【摘要】由数据分析可知,网络协作学习中小组讨论平台的设置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针对当前平台给出的良好建议为改进和提升平台设置提供了方向和策略,也可为其他高校网絡协作学习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育;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实践课程 一、研究背景 网络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在国际范围内尚未形成普遍的英文定义,但其在网络环境中的教师教授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无疑得到了共同的认可。与传统教学一样,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形式也可分为自主学习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但网络教育又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网络教育的教与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教师的教学独立,学生的远程学习更加独立,相互间的交流不够及时。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多复习教材进行自我加强,而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网络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显得力不从心。以往的学者已经在研究中发现,协作学习的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业绩。Harasim更是在2012年将在线协作学习发展成一种学习理论,将学习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或者过程,通过基于网络的同步或异步交流进行加强。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在《市场综合调研》课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当前已有的网络教育平台,东华大学网络学院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网络协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平台,为广大网络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该平台自2014年秋季投入使用以来,期间经过一些局部的改动和更新,当前已基本处于稳定使用阶段。本研究基于《市场综合调研》课程,探索其网络协作学习中小组讨论平台的功能建构,以期能够为其他高校和其他课程的网络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平台简介 《市场综合调研》课程是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同时也是本科学生的毕业实践课程,对于理论和实践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原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的最终成果需包含最终的调研报告,同时要求在课程学习的每一步骤中将相应的操作过程完整保留,一并包含在作业包裹中。首先,课程的学习形式一定是协作小组的模式,任课教师根据以往本科生的教学经验,建议小组人员保持在5-6人。其次,网络平台中设置小组讨论平台,以方便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文件的上传共享。最后,作业的设计贯穿课程的始终,避免学生存在临时突击的侥幸心态。 经过三年的平台应用以及局部的微调之后,《市场综合调研》课程的小组讨论平台确定了主要的功能模块。模块主要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分别是辅导资料、话题讨论、小组成果、小组评分和合成总评。 1.辅导资料 该模块主要针对教师上传文件而设置。任课教师是模块的管理者,教师可以在模块中发布相关教学资源,文件可以是Word、Excel、PPT以及Pdf等常见格式。对于已发布的文件,具有下载和删除两种操作按钮,一方面供选择该课程的网络教育学生进行下载学习,另一方面给任课教师提供删除和更新文件的机会。 2.话题讨论 该模块是小组讨论平台中最为重要的模块。任课教师仍然是该模块的管理者,发起关于平时学习或布置作业的话题,话题中可以是文字、图片以及其他文件形式等。发布者可以选择组群定向发布,并可以设置话题的类型(普通、重要、紧急)以及选择是否需要提交成果。同时,对于已发布的话题具有关闭、查看和删除三种操作功能,如图1所示。 点击查看功能,可进入所发布话题的小组讨论 点击进入小组之后,便可完整呈现小组的讨论状态,如图3所示。包括当前小组序号、讨论的话题内容、内容的要求、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的发言数量及讨论区域内的发言内容。其中图3上方话题是教师发布的相关内容,左中为发言区域,分为公共讨论区和资料共享区。讨论区用于发言,资料共享区方便大家的资料上传和共享。左下为个人发言的打字区域,右下区域展示了小组的全部成员,最上方为组长,并能够直观地看到小组成员的发言数量。 该模块是课程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平台的核心,是师生间、小组成员问进行相互交流的重要功能区域。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具有话题主持人和问题解答者的双重身份,一旦话题确定之后,组长带领下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组长成为话题的主持人,教师以顾问成员的身份参与话题的引导和疑问的解答。 3.小组成果 该模块主要针对小组长上传和教师下载成果文件而设置。针对教师所发布的话题,如有需要提交成果,则会在小组成果中有所体现。进入小组成果之后,在菜单栏可以看到话题内容、话题发布人以及各个小组上传的成果标题和上传时间。在操作中有下载和删除两种选项,下载功能主要给予教师下载作业的便利,删除功能则方便小组长更新作业的上传。需要说明的是,小组成果的上传只有各个小组的组长才有此项权力设置。同时,话题的发布人旁边有一个批量下载按钮,以方便教师对于作业的整合下载,避免单个作业下载的繁琐。 4.小组评分 该模块主要为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评分而设置。点击进入之后可以看到小组名称、已评分人数、未评分人数和查看组间评分详情几个列表,教师可以点开查看自己是否已经上传分数。由于课程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特设置了组间评分,各个小组长可以在小组成果中查看到其他组的最终成果,并对其他组的成果进行比较打分。教师可以查看并及时提醒组长对其他组的成果进行评分,这一设置不仅可以使得组长能够及时学习到其他组的成果,同时也能对自己小组的成果有所判断,在各个小组问起到一定的竞争和激励作用。 5.合成总评 该模块主要为教师对学生最后的分数合成而设置。点击进入之后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所在小组、学号、姓名、组内评分、组间评分、教师评分以及最后一栏的总评。学生成果的最终分数共由三部分组成:教师评分,即教师对小组成果的评价以及对个人小组讨论表现的整体评分;组间评分,即其他组组长对本组成果评分的均值;组内评分,即小组内其他成员对个人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的均值。三部分各占据百分制中不同的比例数,最终加权合成为总评,即个人在课程大作业中的表现分值。endprint 这五个模块共同构成了《市场综合调研》课程协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平台,担负了教师布置作业、上传参考资料、全程辅导、小组讨论协作以及最终分数评定的整个过程功能,在东华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的协作学习中起到了領先的示范作用。 三、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注册《市场综合调研》课程的学生。但由于毕业生的离开以及平台经过局部的修订,主要以当前学期在册学习的72名学生为主。 调研以网络问卷形式进行,问卷主要内容包括:(1)小组讨论平台的应用感受:各模块的熟悉程度、模块应用的便利性、模块的不足;(2)小组讨论形式的学习感受:组员问的熟悉程度、组长的作用、组员个数建议;(3)对课程的学习感受:课程作业的形式、学习的形式以及学习收获。问卷共设置20个题目,其中包含16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平台使用、学习收获及学习期望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问卷为匿名形式,共回收网络问卷84份,经过筛选获得有效问卷77份,问卷有效率为91.7%。问卷的分析结果如下: 1.小组讨论平台的应用感受 36.4%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平台"非常好用,功能设置很好";58.5%的学生认为"好用,功能比较全";5%的学生认为"不好用,没什么功能"或"一点也不好用,可以不要"。因此,可以认为当前小组讨论平台的功能设置整体比较好用。 对于小组讨论平台的应用熟练度,23.4%的学生"非常熟练,用起来没什么难度";68.8%的学生"熟练,功能都能够找到";仅有7.8%的学生"不熟练,功能找一会就会用"。可见,一方面这些学生都是网络教育的学生,对于网络的功能运用较为熟练;另一方面得益于网络科技的普及,对于功能模块都能够很快掌握。因此,可以认为当前的平台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应用难度。 32.5%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平台的作用"非常大,组员之间学习到很多";63.6%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平台作用"比较大,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仅有不到4%的学生认为平台"作用不大,没起到什么学习作用"。说明小组讨论平台的设置对于组员问的相互学习确实具有显著的效果,使得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能够得以真正实施。 2.小组讨论形式的学习感受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81%是组员,19%为组长,这与最初课程设计中5-6人为一组基本相符。57%的学生认为组长对待大作业"非常积极,并带头进行讨论",这其中包括了组长本身的百分比;40%的学生认为组长"积极,经常组织同学讨论";但也有不足3%的学生反映组长"非常不积极,几乎不管组员"。说明在选定的组长中,部分并没有尽到组织同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职责。 关于组员在小组讨论学习中的态度是否积极,34%的学生表示组员都"主动积极,组长在不在大家都热烈讨论";64%的学生认为组员"积极,组长召集的话大家能积极配合",说明组员对组长的组织工作一方面比较认可,同时也能够积极配合,甚至无论组长是否在线都能够自主讨论。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9%的学生"非常熟悉,大家之前都认识";90%的学生则处于"熟悉,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认识"的状态;仅有1%的学生认为组员间"不熟悉,小组中互相不讨论"。这些都表明,小组讨论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绝大部分网络教育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并且通过平台对于新同学从认识到熟悉,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建立了相互间的信任。 3.课程的学习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平台对于课程的学习,40%的学生认为"收获非常大,掌握了做调研的程序和方法";59%的学生认为"收获比较大,基本上可以做一项调研";1%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还是不会做调研"。整体来看,通过小组讨论形式的协作学习,学生们都从中得到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步较大。 对于《市场综合调研》课程的学习,95%的学生选择了"协作学习,大家共同进步"的方式;5%的学生认为"个别学习,独立自主就可以"。这说明课程初始设置的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的学习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关于课程的考核形式,87%的学生选择了"小组大作业"的形式;不足8%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大作业";而仍有5%的学生选择了"闭卷考试"。从对待作业的态度来看,确实有少部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较强,也更乐意自主完成作业,这与部分小组的组长组织不力有一定关系。选择闭卷考试的学生则仅仅持一种课程通过的态度,没有在意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收获。 4.有待提升之处 对于小组讨论平台的模块,学生们选出了心目中最好的模块和最不好的模块。其中60%的学生认为最好的模块是"话题讨论模块",认为该模块"方便大家交流","能让大家一起沟通","每个人都能提出不同的方案,分担工作",可以"增进沟通,共同学习","增加组员间的交流合作关系",并且"各位同学来自不同行业,对于问题的理解不一致,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提高";26%的学生认为"辅导资料模块"是当前最好的模块,认为资料"比较齐全","资料齐全详细,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同时也有42%的学生认为"辅导资料模块"是平台中设置最不好的模块,原因是"资料少","没有详细的辅导资料","还可以再详细一点";33%的学生认为"小组评分模块"是平台中最不好的模块,因为"360度的评分模式容易产生相互‘双赢‘双输";有20%的学生则认为"话题讨论模块"最值得改进,因为"必须登录学校网站,如果使用微信或QQ随时随地可以交流方便","很难同一时间在线,大家比较陌生不熟悉","可有可无,现在通讯都很发达,可以建个微信群讨论,更为方便","相对而言,因为平时沟通还是利用手机端聊天APP比较便捷","缺少在线联系,无法知道其他同学是否在线,离线状态没有信息推送,大家更多时候采用微信群方便联系,因为作业要求勉强在这个讨论区说几句"。这真实反映了当前教学中间的问题和状况,辅导资料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更为详细的内容,以方便学生的快速提升和认真学习;小组评分确实存在大家相互均打高分的现象,需要改进;话题讨论模块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纳学生提出的建议,增加师生互动。endprint 四、结论与建议 三年来,经过《市场综合调研》课程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小组讨论平台的共同运用以及对于学生使用平台情况进行的调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师生携手、组员交流的协作学习形式非常受欢迎 由于网络教育的学生通常都处于在职状态,师生问和学生间的交流机会相对较少。实践课程的设置尽管比其他课程难度高,工作量大,但小组问的协作学习在给予大家共同参与全部过程机会的同时,又减轻了各自的工作量和作业难度,个人的点滴贡献共同组成了最终成果。在团队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自我成就感,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2.小组讨论平台为师生交流、组员间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形式 网络教育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处于自主学习的模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甚少。但通过作业分组、小组讨论的形式,师生问、组员问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使得大家对于作业的完成不再感觉是孤军奋战,而是能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升课程技能、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还加深了同学和师生情谊,使得网络教育不仅仅通过冰冷的界面完成,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感。 3.小组讨论平台中的核心模块功能有待于改进和提升 辅导资料模块可由教师适当增加关于课程的详细辅导资料,以辅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高质量的实践作业;话题讨论模块虽然具有基本的发言和资料共享的功能,但是依然存在缺少离线消息推送、在线显示等功能;而小组评分模块如何避免互相之间打高分的情况,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合任课教师的实际操作以及学生的反馈,在此给出如下建议:首先,简化部分功能模块,对未能起到作用的功能可进行撤除。如小组评分模块中的组间评分功能。各个组长对其他组之间的评分,由于存在相互关系,容易出现双赢或双输的局面,并未能真实反映组长对于其他组作业的认可程度,但仍可保留组长可以下载其他组作业的权利,以供各小组之间进行互相学习和提高。其次,建立教师监管组长的话题讨论模块,再由组长管理组员,充分發挥组长作用。以往的分组和组长的任命都是随机模式,作为临近毕业的学生,教务教师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可采取自荐和推举并行的模式选择组长,这样选出的组长会更有责任心,组员也会更加认可。同时建立教师与所有组组长的话题模块,教师只要将相关任务下达至组长群,组长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然后再将任务传达至各自小组,并分工协作完成。这样在增强组间交流切磋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负担。最后,设置课程微信公众号,辅助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建议,希望能够多增加师生问、组员问的互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小组间属于单独交流,交流内容其他组无法看到,如果各个小组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则要分别回答多次,在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学生协作的效率。随着微信技术平台的普及应用,应该设置公共微信账号,教师在课程微信群中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可进行一次性解答。资料上传的平台则可以作为组员问资料传输的途径,同时方便教师的查看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