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岁的女儿写了一封遗书有些人的不快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与心情低落不同,它无法靠人的意志改变。
  看到一个新闻,一位母亲,在女儿自杀后,发现了她留下的遗书。
  她女儿不大,才14岁,正是豆蔻年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有点宅,喜欢一个人独处,她没在意。
  没想到,女儿突然写下一份遗书后,服下300毫升农药自杀,其中的一句话,非常扎眼:"我很痛苦,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没有意义,我找不到乐趣,找不到对任何东西的兴趣。妈妈你常说让我开心点,是啊,我已经尽力开心了,可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有些人的不快乐,不是劝几句就能好的..."
  这是典型的抑郁症:有些人的不开心,是一种病,不是劝劝就能好的。
  母亲失声痛哭,我们不知道她内心有着怎样的挣扎。但至少,丧女之痛还是让她意识到了,长期抑郁症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困扰。
  有人可能会说,抑郁症不就是心情不好嘛,至于轻生吗?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看到这样的话,我如鲠在喉。这些年来,因为抑郁症而走上绝路的年轻人,不胜枚举。
  14岁男孩,将菜刀挥向自己左手,连砍6刀,血肉模糊。
  21岁女孩,站在峨眉山景区的舍身崖,面对大量游客的劝阻,说了句谢谢后,一跃而下。
  还有更耸人听闻的。
  26岁年轻男子活生生切下自己的阴茎和睾丸,现场鲜血直流,惨不忍睹。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告诉我们,抑郁症绝非小事,也不是矫情。
  当绝望侵袭,黑暗就会吞噬一切,抑郁症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患者们拖向深渊。
  然而更可怕的,远远不止抑郁症本身带来的伤害,还有人们对这个疾病的种种误区。
  误区一:
  | 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多安慰就能痊愈 |
  对于正常人来说,抑郁症患者内心的痛苦,确实很难理解。甚至误以为,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罢了。
  实际上,抑郁症作为一种生理疾病,难以通过常规方法来调理,更不可能用"灌鸡汤"的方式缓解。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你不要胡思乱想。"
  "多休息,很快就会好了。"
  不少人喜欢用这些话劝说抑郁症患者。殊不知,这样的心灵鸡汤对于病人来说,不仅毫无作用,还可能加剧悲观情绪。
  在韩国首尔,有一座著名的"自杀大桥",多年来受到自杀者青睐,每年就有超过20人选择在此跳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在桥的栏杆上写了一些励志短语。
  比如:
  "有什么烦恼吗?"
  "现在去看看你所爱的人吧。"
  "你的妻儿还在家里等你吃饭。"
  ……
  除此之外,扶手上还有温馨的家庭照片,诱人的美食图片,希望可以唤起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但令人意外的是,改造后的第二年,自杀人数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比前一年多了6倍!!
  后来,经过心理学家分析,导致自杀率升高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那些看似"充满正能量"的标语和图片。
  在常人眼里,这些装饰充满着温暖,然而,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则是致命的打击。
  绝大部分有自杀倾向的人,都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一味地安慰,或是描述美好生活,只会给他们增加心理负担,让轻生者感觉自己人生的悲催。
  明明生活如此残酷,根本不是那样美好。
  对于他们来说,某些时候,死亡确实是一种解脱,因为活着太痛苦了。正应了那句"我坠入无边黑暗,每天徘徊在生死边缘。"
  误区二:
  | 乐观开朗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
  2016年9月,内地演员乔任梁在住宅内自杀身亡。
  个人微博的最后一条,是两个害羞的表情。
  正如他乐观向上的形象一样,乔任梁发送的2806条微博,也没有一条负能量。
  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开朗的阳光男孩,竟是多年重度抑郁症患者,每晚都要吃大量安眠药才能入睡。
  无独有偶,在一档综艺节目上,黄晓明、刘烨等艺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
  但让观众们感到惊讶的是,一众明星里,心理状况最让人担忧的,竟然是形象搞笑、搞怪的薛之谦!
  医生解读道,薛之谦是个"孤独的奋斗者",时常压抑自己的不安与焦虑,用搞笑掩盖内心的伤痛,已经出现了严重抑郁倾向。
  这一切,似乎与我们的认知相违背,抑郁症患者并不都是内向、沉默,郁郁寡欢。相反,更多还会以开朗、健谈的形象示于人前。
  心理学上,这类患者被称为"微笑抑郁者"。
  他们把笑容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对自身心理问题感到羞耻,拒绝承认自己的抑郁情绪,同时也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
  所以,隐瞒真实感受成为了他们的日常,将微笑当做面具,希望以此维护自己"强大"的形象,独自解决问题。
  但没有人知道,笑容的背后,那个与压抑、黑暗缠斗多年的自己,有着怎样的痛苦。
  更可怕的是,由于心里非常难过,还要强行欢笑,导致原本就已疲惫的身体,愈发的煎熬。当微笑不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个表情,甚至比每日以泪洗面更为可悲。
  就像大卫·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微笑地过着绝望的生活。
  误区三:
  | 生活条件越好,抑郁症患者越少 |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条件变好了。
  今天的我们,拥有着史上最多的物质财富,以及健康保障。然而,焦虑、压力、痛苦和抑郁却前所未有的普遍。
  究其原因,还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
  上一辈人总说,"我们小时候日子可苦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怎么不见我们得抑郁症?"
  提一提你孩子的书包,感受一下重量,或许就能知道答案。
  很多时候,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与心理健康程度成正比。
  高晓松在《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里写道。
  "这里的人不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
  "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
  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迫使人们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
  很多时候,无论你吃得多好,住得多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睡得好,却始终是一种奢求。
  | 抑郁症泛滥,已成"头号心理杀手" |
  如今,抑郁症已成泛滥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目前约有3亿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自杀率高达15%,被称为"头号心理杀手"。
  其中,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约为9000万人,足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
  而每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则接近100万人,有报道称,甚至超过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
  然而,这么庞大的抑郁症群体,寻求过帮助的只有8%,看过医生的5%,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不到3%。剩下的84%基本都是独自一人在承受。
  我们要知道,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与心情低落不同,它无法靠人的意志改变。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自己是情绪不好,还是有抑郁倾向呢?
  ① 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
  ② 对以往的爱好失去兴趣;
  ③ 食欲改变;
  ④ 自卑或极度的负罪感;
  ⑤ 嗜睡或失眠;
  ⑥ 无法集中注意力;
  ⑦ 浑身乏力,焦躁或迟钝;
  ⑧ 或者有反复轻生念头,并且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当出现以上症状,你就要警惕,可能是患上抑郁症了。
  这时候,忽略、忌讳、回避都是不正确的,需要及时看精神科医生,一般只要吃对药,所有的抑郁症状都会减轻。
  只有科学的治疗才能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预防抑郁症,防患于未然 |
  既然抑郁症这么可怕,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1、多运动: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证明,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防止抑郁症的发作;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每周运动三次能够有效防治抑郁症。
  2、关注过程:
  生活、工作都要量力而行,不要总抱着"我要扬名,我要赚大钱"的想法。人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静下心来,把目光关注在当下的这一秒,细细品味。
  3、设法睡好觉:
  睡觉是生命之源,良好的睡眠能有效预防抑郁症。
  4、注意调节心理节奏:
  做到三不,对今天不生气,对昨天不后悔,对明天不担心。保持心理平衡,遇到压力善于排解,我们无法主宰世界,不要总活在他人的眼光里。
  5、营造良好家庭关系和社交关系:多交朋友,多和他人交流,遇到烦恼多和家人朋友倾诉,以免不良情绪长期累积造成抑郁。
  6、关注子女成长:
  童年不幸遭遇对抑郁症有明显影响,应该尽力避免子女在童年期遭受精神创伤,不要粗暴严厉管教,动辄打骂;损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感到自卑。
  我们要时刻记住一点,当我们内心想得越多,欲望就会越高,一旦心态出现了不平衡,幸福就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远。
  你不必非得成功,你不必非得超越他人,你不必非得功成名就,你不必非得征服所有人,你不必对全有事情负责,你不必牺牲自己活得表面光鲜。
  学会取悦自己,做一些无用的事情,给生活留白,这是很重要的。
  梁文道先生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今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网站目录投稿:冬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