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摘 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阐释五个方面的技巧,它们分别是如何把握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新闻编辑组织指导,编辑对DV拍摄素材的运用,编辑中模糊化处理,后期控制指挥。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个思维过程,一个信息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体现价值标准的过程,编辑的主观意识体现在编辑内容上,因而编辑部的建设关乎新闻媒体的定位与传播效果。如今的新闻传播过程中编辑技巧越发显著重要,新闻编辑对时事的评估关乎国家政治、思想,筛选出来的稿件既要典型又要文明健康,符合主旋律,作为人民的精神粮食,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有限的新闻资源焕发无穷生命力,是指拥抱热度与新鲜度。
  一、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技巧
  广播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编辑人员当用一定的艺术功力,用正确的舆论指导思想,在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的同时,当学习必备的技巧,在编辑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合理配置,优化整合结构,挖掘人们的视野习惯与听觉规律,是新闻有意思、有趣味、有深度。广播新闻编辑的标题要比报纸更为实在更有热度新鲜感。例如报纸标题不能直截了当完全表露稿件主要内容,加副标题适当引出文章中心思想。而广播电视新闻标题则要鲜明、生动,具有吸引力,既能唤醒观众的观看兴趣,亦能是新闻主题鲜明呈现,如果二者兼得,则新闻标题拟定成功。虞城广播电台的访谈节目《大爱结成大家庭》观点鲜明,主题直截了当的标题,令听众听之酣畅淋漓,效果立竿见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曼切认为,好的导语应该具有这样的魔力,导语一唱歌,读者就跟着哼哼。广播新闻的导语与报纸文章导语有共同之处,但与之比较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导语既要开门见山,又要简单形象,中心思想突出。不同点在于广播新闻导语只要简单明了突出新闻时间即可,对于多余的事件再试试叙述过程中交代即可,导语拟定为一句话最好,导语的精炼在于不繁文冗杂。广播新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如何让听众对广播新闻长时间收听,那么它的结构形式就要结合它的特点构建。在报纸中,如果采访对象为两人,那么在文章的内容中可以对二人的话语进行穿插安放,以对话结构构建文章形式。而广播新闻则不然,二人对话不可穿插,要单独分离开来,顺序要有先后,内容具有层次感,结构简单明了,内容简洁化就是广播新闻的最突出特点。
  二、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官方媒体要求对党的政策动向,政府的行政制度必须了如指掌,编辑部对此需要深入研究,因为广播新闻编辑决定着媒体的生死命运。社会上的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及背景,编辑部一定要知道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以此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方向,制定好报道策划,正确引导舆论。
  战役性报道是编辑部常常采用的报道方式,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收集群众反馈意见等等都是战役性报道的内容。通讯联系网络在如今的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极其重要,设备不全系统就容易瘫痪,这个系统主题必须包含记者站与广大通讯员。编辑部与他们的关系形同鱼水关系,二者之间信息交流当频繁,二者信息不可间断,通报有关的稿件要定期有序二者相互发表意见,互换讯息,二者指点错误,相互促进在新闻业务方面可以适当选时培训。
  三、新闻编辑对DV拍摄素材的运用技巧
  如今,各类行业和部门对自身的宣传看得特别重要,而媒体便是他们宣传的重要阵地有的单位还会设置自己的专门机构,安排相关人员,什么资料科、宣传科.....单位的活动内容都有这些相关部门进行拍摄整理,文字记载,以便媒体宣传时将信息供给他们使用。这些相关的单位部门与媒体的联系十分紧密,宣传队伍逐渐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数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速度普及国内,不仅是媒体和单位部门,普通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拍摄行列,成为自由的摄影记录者。
  当前,电视台已经启用了来自民间的拍摄的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这些朴实的画面,将其剪切编辑成片子,做新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些新闻素材来之不易,拥有天然优势,作为新的新闻资源,必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大放光彩,丰富媒体的多样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来,这两者也略显不足,此时就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选择稿件之时高度重视,因为民间拍客专业素养良莠不齐,视频与内容的真实性也不能得到证实。专业记者与摄影师有一定的保质的专业素养新闻叙事与内容组织方面强于民间拍客,所以来自民间的视频资料存在专业性的质疑,与媒体的新闻视频差距也就相距甚远。尤其是大量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主体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社会体验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拍摄的内容与事实的实质相背离。
  四、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模糊处理在编辑新闻写作时能时常运用到,在新闻处理中不可避免。所以,新闻模糊处理的常识性技巧知识的掌握在这里非常必要,什么要模糊处理,什么不需要处理,什么要模糊清晰处理等等都要巧妙结合。当我们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是稿子要及时必须播发每次当以谨慎,不可盲目,可以采用模糊技术,既保证新闻新鲜热度,又不至于丧失新闻时效性。
  当然,模糊处理在新闻报道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有道德要求,尊重他人。在新闻报道中,对于报道对象的个人隐私要从分尊重,比如未成年人的肖像、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在刑事案件中被害者的可能会引发名誉争端的信息,此时当以模糊处理。此外,侧面拍摄与马赛克也当以利用,凡是涉及个人的隐私,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崇尚社会道德。如今模糊技术与方式正在不断探索中,编辑部门在工作中也在挖掘与创新。
  作者简介:张继伟,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初级。
网站目录投稿:从青